古代攻城主要是靠着士兵用云梯和绳索爬城,这样的结果就是伤亡惨重极为残酷,士兵既要努力攀爬数十米高的城墙,还要面对城墙上面飞蝗一般的弓箭和石块,简直就是士兵的噩梦。
云铮在之前就一直想,如果能有个好一点的攻城武器,必然使攻城战更为容易,使我方伤亡会大大减少,也能减少战役时间!但是在火炮出现之前,实在没有什么能有效的对付坚固城墙的好武器,这才使他下决心发展火炮。
事实上,即便现在云铮所带着的雷神炮,其威力在他看来也还完全不够,攻打一些普通城池可能有用,但像燕京城那样连年加固,加固了两百年的巨城,拿这样威力的火炮去打恐怕基本就是挠痒痒。所以他还构思过一种代替方法。
云铮设想了一种构想攻城的方法。在火炮还没有出现的时代,对付坚固的城墙和飞蝗一般的弓箭,对于攻城一方简直就是一场恶梦。可是,至少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就已经有了投石车,只是投石车投放的石头,受制于本身的体积和重量杀伤力不大,对城墙的破坏力也不是很大,所以很难以普及。工程还是主要靠云梯和绳索,让士兵冒着巨大的伤亡去爬城。云铮的猜想就是,既然没有火药的时代,石头不会爆炸,只能靠着动能来破坏城墙,由于石头体积和重量的限制,对付非常坚固的城墙,难以成巨大的破坏,那为什么不能投放别的东西呢?
他觉得在古代,最能带来巨大破坏作用和巨大震慑作用的就是火,为什么不投放易燃的物质到地方的墙上和城里面呢?古代已经应该有火油这种东西,甚至就算是灯油、食用油也行,或者高度一些的酒也行,装载一个大瓮里面,上面在用干草等点燃,然后投放到敌人城墙或者城里面,一旦瓮落地被打碎,那就是燃烧一大片。如果同时数百个这样的装着烈性酒或者油的大瓮被投放到敌人城墙之上,必然是城上火焰冲天,城墙上的士兵别说作战了,烧也烧得差不多了。如果投放到城里面,城里面的民居都是易燃的,借这风势,很快就能燃遍全城,成立火焰冲天,一定能大大影响守方的士气甚至引起巨大的混乱,攻方就可以抓住机会抓紧攻城。于是就可以很少的代价,攻破固若金汤的城池。
可是,据云铮了解,三国时代出现过投石车,但是投放的都是投石,对付小的不坚固的建筑还算有效,但是对付城墙就显得有点威力不够。如果能采用投放这种很容易弄到的油或者高纯度酒效果会更好,古代经常使用的计策就是火攻,火不一定能杀伤多少敌军,但是能引起敌人巨大的混乱。在赤壁之战,东吴以三万军队对抗曹操三四十万的军队,就因为采用火攻,达到了以少胜多的目的!
他感觉,火在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出现之前,是最好的武器!诸葛亮也使用过烧城的计策,但是它不是把火烧到城墙上面,而是让士兵把大量的干柴堆放在城下面,然后点火烧城,这样的效果就大大折扣,虽然城上面也是炙热万分,也是烟熏火燎,但毕竟城下和城上有一段距离,效果就不是很好,如果直接把火烧到敌人的城墙上面,那么效果就会更好,毕竟士兵再勇敢也不能站在火里面射箭和往下面扔石头来阻击攻城的敌人!
当然,守城的一方也是可以有防备的,经常都会有专门的“救火队”存在。但云铮觉得,对付硫磺稻草之类的,或许水可以泼灭,但是油和酒精这样的火,是水根本扑不灭的。
有时候一场战争,动辄数十万士兵,消耗物资惊人,在西汉刘秀一场战役,打败了朝廷军队七十万,以留在城下的物资,搬了一个月没有搬光,最后一把火把剩下的搬不走的全都烧了,可见战争的消耗和囤积物资数量的巨大。小小的油和酒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是稀罕的东西,但是对于数十万军队和举全国之力,也不是什么难以弄到的东西。
孙坚征伐江夏,守军在岸上向江中射箭,孙坚命令战船一面受箭,竟然射到一面战船上的箭都能把大船射倾斜的地步,后来孙坚命令调转船头,另一面继续受箭,才摆正了平衡,这可能就是以后杜撰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来源吧。
想想看,一只小小的箭竟然能把乘装数千人的大船射偏斜的地步,那要多少的箭啊?动辄要数十万支,可见战争的消耗多么的庞大,一点油和酒也算不了什么。
油和酒的燃烧水是难以扑灭的,如果数百个或者数千个这样的大瓮投放到敌人城头上,效果一定很壮观,现在的攻城有射火箭,但是火箭的杀伤力和散射面积根本就不大,只能对付一点,而无法对付一面,效果就大打折扣。
装油和装酒的坛子要是打碎了,再点着火会有什么效果,有生活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那是地面上一大片都一下子全都着了,要想扑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后世美国战争经常使用的一种炸弹是凝固汽油弹,也是通过这个道理,里面装在得不是炸药,而是凝固的汽油,一旦落地爆炸,那就是一烧就是一大片,几百平方米之内一片火海,所有的生物都会被烧死,杀伤力惊人。
古代用大瓮装载油或者酒,是不是就能制造成古代的原始的**呢?虽然效果差了不少,但是原理差不多!再说火攻真正的作用主要也不是杀伤敌人,而是在敌人中间引起混乱。敌人一片混乱,就可以给攻方创造机会,在城头上面的敌人一片混乱,指挥失灵的情况下,攻防就可以抓住战机采取其他方法抓紧攻城。用云梯爬城也好,还是撞击敌人城门也好,遭受的损失和抵抗一定会减低到最低限度!
曹操在他的《步战令》中,就曾经说过,在攻城的时候,如果不做好准备,而是让士兵用绳子和梯子去攻城,那么就是对士兵最大的罪恶。其实云铮感觉,世界上没有真正固若金汤无法攻破的堡垒,只要在攻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多采取一些好方法,会大大减少攻方的损失!他的这个攻城方法当然也只是一个构想,但他觉得如果在攻城的时候有机会试验一下,至少也没有什么坏处。如果能顺利攻下来当然最好,如果不能,不也可以再想其他办法么?只不过损失了几百坛子的酒和油,总比用成千上万的士兵生命去盲目攻城强。
天刚过午,鹰扬卫抵达镜城。
城楼上,叛军的将领也已经赶往城楼顶上查看情况。
“这上面的字,竟然是汉字……这些人又穿着红色战袍,莫非是魏军?”一名叛军将领喃喃自语。他本是朝廷将领,因不满庆大升而投敌。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一见红衣汉字大旗,顿时就有些怀疑起来了。
“朴大人昨夜莫非没有休息好?魏军?你说的可是天朝魏军?哈哈,他们远在海西,如何会忽然出现在这里?”那主将撇撇嘴,哼笑起来。
旁边一位则提醒他道:“击败亡伊、亡所伊两位将军的大魏北疆军可不再海西,就在我们海东呢。”
那主将摆摆手:“就算那个姓徐的,也是在平安北道,离我们咸镜北道远了去了,怎么可能忽然出现在这里?咱们跟他们中间隔着的那些人难道都是死人吗?
众人于是不敢再劝,有一人忽然道:“大将军请看,城下敌军似乎打算攻城!”
众人一阵惊讶,两万人就打算攻城?
大将军哈哈大笑:“这楼下领兵的莫非是个傻子?我城中大军十二万人,他区区两万弱兵,我不去打他已是难得,他竟然还反过头来要打我?当真是不知死活!金佳觉,你领麾下三人人马出城迎战,一定要一举击败敌军,让他们知道厉害!”
金佳觉微微有些不安,城下这批敌军人数虽然少,可这股气势却十分惊人,不仅是气势,他们的纪律性更是让人有种莫名其妙的胆寒,整个队伍严谨有序,站队的人标标准准地站好,后面的一些人则在忙碌些什么,看样子倒像在准备什么东西一样。
等看见后面那些人只是推出八门不算特别大的车子以后,金佳觉才略微放心了一点,想他们的攻城器械如此稀少,哪怕真是一支强军,我打不赢总也能跑回来,届时靠着坚城,他们能把自己怎样?
那大将军见自己的话说出口后金佳觉半晌没有反应,不禁心头恼怒,喝骂道:“怎么,金佳觉,没有胆量出战吗?”
金佳觉反应极快,飞快的回过神来,抱拳道:“大将军息怒,末将是说在考虑用多长时间将他们击败而已。”
那大将军听了这话,面色才缓和一点,看了看金佳觉,终于点点头:“那好,你赶紧出战吧,晚上还有美妙的歌舞可以欣赏呢。这次本大将军弄来的可是全高丽最出名的青楼之一,万妙楼的姑娘,谁要是错过了,定是要后悔的……哈哈哈哈!”
金佳觉抱拳点头:“末将遵命。”说完便一抖披风,下去清点兵马去了。
卷四 海雨天风独往来 第54章 镜城之战(一)
“少帅,镜城北门打开了!有一支军队出来……看模样大约三万人马。”
云逸忽然转过头来,大声提醒云铮道。
“我看见了。”云铮淡淡地回答。然后转过身,对传令兵道:“传令,前军、中军呈环形绕开,结鹰扬阵。”
云逸一听,神色一喜,请命道:“少帅,末将请领中军!”
云铮微微一笑:“好,你可领中军主力,待对方进入我方包围圈,立即以破军之势,率骑兵主力卷起过营,务必一举击灭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