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势在握什么意思 > 第42部分(第3页)

第42部分(第3页)

10里夹道欢迎的队伍响起一阵接一阵的掌声。

从大别山转出的部队泪水洗面。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如果不是他们依旧雄赳赳地迈着整齐的步伐,这已经难以称之为“部队”了。自制的棉衣裂开一道道口子,露出带着棉籽的紫花;草灰、树汁染成的棉布早已褪色,现出红的、绿的、花的“原形”……衣衫褴楼,面容。憔悴,乱发蓬散,须如荒草,形若一队浩浩荡荡的“叫花子”。

笔者翻阅了有关资料,上面记载着这样的数字——

进大别山前,即1947年7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征时的实力统计:

第1纵队33357人;

第2纵队31000人;

第3纵队26468人;

第6纵队26322人;

野战军直属队6370人;

总计南下124147人。

坚持大别山斗争时的1947年11月29日,野战军司令部向军委汇报实力统计;

第1纵队23000人;

第2纵队19000人;

第3纵队24000人;

第6纵队22O00人;

野战军直属队3000人;

共计91000人。

此时比南下前减员30000人,其中被俘800O名。

主力转出大别山后,未经补充时的实力:

第1纵队15363人;

第2纵队11627人;

第3纵队15384人;

第6纵队14280人;

除去野战军直属队不计,尚存56654人。

主力转出大别山时,“留下一批军区部队和分遣开展地方工作的人员,姑且计万余,即便加上此数,亦不足70000人。

由浩浩12万大军变为不足7万人马,笔者已经感到不需再举更多的例子,发更多的感慨了。仅此冷冰冰的数字,足以使人们体味到,为了实现伟大的战略转折,刘邓大军所付出的艰难、困苦、英勇和牺牲。

当代著名作家徐怀中当年也是刘邓战士。他和其他一些人是最后一批转出大别山的。他们分遣在新县地区开展工作,离开主力部队的时间更长一些,就像孩子离开母亲的时间更长些一样,吃苦自然更多些。他对笔者说:

“那天清晨,当我们渡过淮河,听到主力部队的司号员在山上拔号的声音时,我们都止不住哭了。”一位参加过大别山进军的老同志回忆当年,曾饱蘸激情写过一首诗词,可惜我们没有查到他的名姓,实在遗憾。我们没有机会征得他的同意引用这篇诗词,但我们感激他为后世记录下如此壮怀:

四十昼夜风云

三千里路征程

大河飞渡

平原长驱

鲁百鏖兵

初试锋

横扫十万蒋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