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很荣幸能为您服务。”通知艾瑞卡的士兵一脸激动。在他看来,能见到美丽的艾瑞卡并得到她的微笑与感谢别说等一下,等上一年他都愿意。
数分钟后,身穿灰色军装,挂着少尉军衔,拎着小皮箱的艾瑞卡出现在士兵面前。在用手将那头明显的黑发仔细藏入军帽内后,艾瑞卡微笑着对士兵说:“麻烦您送我去火车站。谢谢。”
“非常乐意为您服务。希特勒小姐。”士兵向着艾瑞卡行礼后一把接过对方手中的皮箱,并侧身向一旁让开一步,示意对方先走。
微笑着点头后艾瑞卡迈步向前走去。
;
第二十七章休息一下(上)
第二十七章休息一下(上,到网址
………【第二十八章 休息一下(下)】………
“蓝天,白云,动人的姑娘,英勇的士兵。”迪姆低下头,为自己嘴中的烟点上后小声咒骂道:“我*,我到底在说些什么?我又不是那些酸溜溜的臭诗人。”
迪姆是纳粹党报纸《人民观察家报》的见习记者。对于一个在记者行业工作了整整“见习记者”的头衔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纳粹党上台后在戈培尔的操纵下对德国报业进行了大规模整顿。一个独裁者上台后谁都不会忽略这个舆论宣传最广的工具。收音机未必每家都有,但报纸可是谁都能掏出个小钱卖上一份的。说电视的自己去墙角反省。不过就算这个时候电视已经普及了,可谁会去看国家政治频道。就好比任海济原本时空中的xxtv1。用那时网上的评论来说就是:“xxtv1的新闻都能信?那叫见鬼了。”,“xxtv1的新闻都有人看?那才叫见鬼了。”可见电视的宣传效果未必比报纸来得有效。
迪姆原本服务的《柏林日报》是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在纳粹党的政策下《柏林日报》最后因各种原因不得不关闭。失去饭碗的迪姆只得到《人民观察家报》去讨碗饭吃。可他即不是一个疯狂的纳粹党徒,也不是一个极右分子。因此在满是纳粹党徒的《人民观察家报》报社中即便有着15年的工作资历,他依然只是个“见习记者”。
就在昨天,迪姆被他那亲爱的主编满脸“微笑”着“亲切”的“发配”去前线,为勇往直前的国防军写一些宣传报道。在报社内谁都能看出这是个变相“流放”。作为纳粹党的宣传工具去报道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国防军的事,内容再出色也无法得到最高评价。更何况国防军与党卫军之间还有说不清的矛盾。
迪姆默默抽着烟。他忽然觉得自己很苍老。
“我也曾年轻过。”迪姆在心中小声说,“只是现在老了。如果我再年轻些,或许还会有些激情。”
离列车进站还有段时间,等待着的迪姆将自己的视线缓缓扫过月台。与恋人,妻子相互吻别的军官,整齐列队等待列车的士兵,手提皮箱的旅人等等先后进入了他的视线又退出了他的视线。不过迪姆的视线很快就停在了月台一角的长椅上。这排供候车乘客休息的长椅上此刻仅坐着一名年轻军人,放在脚边的浅黄色小皮箱与肩章证明他是一名军官。这名年轻军官正低着头,视线完全集中在手中的书上。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喧闹的月台与他没有丝毫关系。
“您好,尊敬的少尉。请问,我能坐这边吗?”。
军官抬起头。有着金鹰标志的军帽帽檐正好挡住了对方鼻子以上部分。不过从那没有一丝胡须的下巴来看,迪姆判断对方的年龄肯定不会超过20。
“20岁不到的尉官啊……”迪姆在心中小声说,“这个世界肯定已经疯了……”不过等对方一开口,迪姆就觉得自己快疯了。
“当然,先生。请不用在意我。”女性特有的甜美声音仿佛在迪姆心中砸下一块巨大的石头。
迪姆小声嘟哝着:“我的天,国防军什么时候有了女性尉官?”在一旁坐下后,他微微侧头。对方纤细优美的手指正好压住书名的后半部。不过迪姆依然能清晰的看到由俄文书写的几个字,学过俄文的他尝试着拼读了一下。翻译成德文应当是“战争与”这几个词。
“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吗?”。
女孩抬起头,用她那双如黑珍珠般的双眼看着迪姆,带着甜甜的微笑道:“是的,先生。”
“长的真是太美了。”迪姆心中小声说,不过嘴上却道:“这书现在不好找。”
女孩将合上的书小心放在了自己的大腿上,“是的。所以这本书是全俄文的。只是没想到先生您也懂俄文。”
迪姆尴尬的笑笑。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本书是德语还是俄语,而在于纳粹党上台后将这一类书归为“禁书”,是不允许存在的。
“是的,不过我只读过前半。因为时间问题后半……”迪姆说着掐掉手中的烟,“不介意聊聊吧?那个,你最喜欢哪一段?”
“先生,这本书不是评价哪一段写的最好。通篇整读后你会发现整个故事都非常棒。不过我很喜欢其中的几句话。比如:‘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哥哥就总是不能理解这句话。他一直看不见身边真正美好的东西。”
到这里迪姆几乎能确定这个女孩的哥哥在纳粹党中有着极高的身份。否者他的妹妹怎么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阅读“禁书”呢。
“那么,你是要司令部赴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