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奈何岁月完整版原唱 > 第17部分(第2页)

第17部分(第2页)

第56节:奈何江山唱晚(56)

在熊廷弼悲壮地离开历史舞台之后,作为他的继任者,袁崇焕披肝沥胆,纵马而来。都是一时才俊,都是文官出身,都充满了士大夫阶层的美好幻想,而等待他们的又会是什么呢?

无非是相同或者不同的命运罢了……

(一)孙大学士的起落

经过了一系列的胜利,努尔哈赤的雄心壮志已不仅仅在关东草原上,在他的脑海之中,一幅属于女真人的盛景正慢慢地浮现出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大王已不是他的选择,潜意识之中,他希望自己能像成吉思汗那样纵横天下。他不光要成为辽东的王者,还要成为蒙古人、朝鲜人,乃至汉人们共同尊崇的汗。

在这满腔雄心的催促下,万历四十八年,努尔哈赤将都城赫图阿拉迁至辽阳,并定名为东京。在辽阳居住四年之后,努尔哈赤发觉,对于明政府来说,辽阳是军事要塞,但对于后金来说,它更应该成为腹地。从战略角度来看,沈阳显然更为重要,从此地向西由都尔鼻渡辽河,可以征讨明帝国;向北两三天就能抵达蒙古人的势力范围;向南从清河出边又可以征讨朝鲜。另外从生存环境来讲,在浑河、苏克素护河上游伐木,顺流而下就能抵达沈阳,这对于修建宫室大有益处。沈阳虽然处于平原,但距离山区也很近,狩猎方便;离河也不远,打鱼也容易。于是尽管朝中大臣有很多都对迁都沈阳持保留意见,但努尔哈赤仍力排众议,选中进可攻、退可守的沈阳为都城。

天启五年三月,努尔哈赤放弃辽阳,迁都沈阳,并定名盛京,这一举动为清朝最终入主中原,建立了一个稳固而可靠的根据地、大本营。

在努尔哈赤戮力经营的同时,明帝国内部依然暗流涌动,魏忠贤的政治黑手党逐渐成形,大批东林党人被罢官、整治,一时间朝堂上下黑白颠倒。

天启二年王化贞和熊廷弼大败之后,明政府派王在晋主政辽东,这是一位以胆小著称的愚蠢官员。他到达辽东之后,立刻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战略,主张放弃关外,把关外防务全部交给蒙古人,而自己则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筑重关,设兵驻守,坐此观望。

王在晋的消极防御措施实际上是把辽东的边防完全交给了蒙古人,希望蒙古人能挡在前面,而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这种想法是极度愚蠢和幼稚的,因此遭到部将袁崇焕等人的坚决反对。特别是文官出身的袁崇焕性格刚烈,从小根深蒂固的忠君报国思想,让他时刻都不敢放松警惕,如今军事主官提出了这样的浑蛋逻辑,他自然也不会有明哲保身的想法。在他看来,若保关内,必守关外;若保关外,必守宁远,宁远在山海关东,广宁之西,地当要冲,主张在此筑城,修山海关的屏障。于是立即提出:“予我兵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袁崇焕这种极端的做法,虽然让王在晋觉得很没面子,但却得到了兵部尚书孙承宗的赞同。

就在辽东守备将帅相争的时候,木匠皇帝朱由校任命孙承宗兼东阁大学士,督山海、蓟、辽、天津、登、莱等处军务,亲主辽事。“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尤其重要的是,孙承宗到任之后开始重用能臣袁崇焕和猛将满桂,这对遏制后金的进攻,起了很大的作用。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接着做了福建邵武的县官。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袁崇焕做得却是有板有眼,不光民誉颇佳,而且在任职期间他也并没有放弃对边关局势的关注,经常与当地的退役军士一起研究辽东局势。

王化贞、熊廷弼广宁大败之后,袁崇焕正因朝觐在京,由于他热衷辽事,因此被破格擢兵部职方主事。在当时辽东一溃千里的局面下,袁崇焕却单骑出阅关塞内外,并对辽东主官王在晋的消极策略提出了严厉的批驳。

袁崇焕对抗上司王在晋的做法,从官场角度来说虽然欠妥,但在孙承宗眼里却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不光没有批评,反而遂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监关外军,不久改为宁前道,并依崇焕议筑宁远城。得到了最高首长的钦许之后,袁崇焕干劲倍增,立刻“内附军民,外饬边备”,于是曾经一度荒凉残破的宁远变成了“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的关外重镇。

§虹§桥§书§吧§BOOK。

第57节:奈何江山唱晚(57)

经过孙承宗、袁崇焕、满桂等人和辽东军民的艰苦努力,边关形势得到迅速扭转,明朝的边防部队再一次和女真人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然而,就在此刻,北京的政治局势却发生了重大变化,魏忠贤针对东林党人的血腥清洗达到了高潮阶段。身为内阁大学士,同时又是东林党人出身的孙承宗自然责无旁贷,立刻上疏弹劾魏忠贤及党羽。然而可惜的是,孙承宗的举动不光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把自己也搭了进去,魏忠贤唆使党羽,接连上疏弹劾孙承宗,迫使孙承宗于天启五年十月致仕,紧接着魏忠贤派自己的党羽、新任兵部尚书高第代为辽东经略。

辽东的最高统治权落到魏忠贤一伙的手里,可以说是一次重大的变故。平心而论,魏忠贤虽然是个浑蛋流氓,但却和卖国不搭边,他也绝对不会希望辽东在他手里陷落。甚至可以说,他将高第派到辽东,也是希望高第能给他长长脸,不光不出差错,要是能把努尔哈赤收拾了就更好了。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魏大太监的手底下除了废物还是废物。高第端的是一个胆小如鼠、畏敌如虎的杂碎,他就任之后立即下令尽撤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杏山、松山、塔山诸城防守兵械器具,尽驱屯民入关,丢弃米粟十余万石,军民“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紧接着高第又下命令撤宁远、前屯两城,本来就已经满肚子火的袁崇焕当然拒不从命,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面对袁崇焕坚决异常的态度,高第一时也没了主张,于是只好作罢。然而袁崇焕虽然顶住了高第的乱命,未曾撤退,但宁远却成了一座孤城。辽东的局势再一次向后金倾斜,为金军席卷关外,进逼山海关,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袁崇焕和他的宁远城命悬一线。

(二)此刻,死守宁远

明天启六年正月十四日,天命汗努尔哈赤统率精兵十三万,出都城盛京,亲征大明帝国。后金兵马渡过辽河,警报才传到明帝国的首都北京,顿时朝野上下一片惊慌,接替高第的兵部尚书王永光急忙召集朝中官员商议对策,但一群大官你看我我看你,搞了大半天也没商量出一个好主意来。而此时据守山海关的高第和总兵杨麒,更是吓破了苦胆,不光不发兵救援宁远守军,反而进一步紧缩力量,决定死守山海关。袁崇焕既后无援军,又前临强敌,八旗军接连攻陷右屯、大凌河、锦州、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连山等八座城堡。当地的守军一个个闻风而逃,后金部队如入无人之境,昼夜急行,直奔宁远。

面临后金军队的大举进攻,袁崇焕心中也开始忐忑不安,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