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彩虹再次升起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5)

遭遇心理创伤的人,通常反应是不愿意再去提及、回忆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任何事情或者信息。因为回忆会让人非常痛苦,而回避行为正是避免痛苦的一种保护性机制,遗憾的 5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5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是,这种保护会让痛苦的情绪更加持续化。心理学上可以用“负性强化”机制来解释,即当你回忆起痛苦经历的时候,你的情绪非常难受,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的痛苦情绪,你采用了回避的应付方式,结果情绪暂时好转了,但是痛苦的记忆更加牢固了。所以,为了打断这个恶性循环,你必须放弃回避方式而去正视它,即便你的情绪非常痛苦,也要把它释出来。如果你准备把这本书读完,说明你已经做好应对心理创伤的准备,是积极应对。恭喜你通过这本书去尝试新的方法。

许多与心理创伤作斗争的人都感到极度失败、很沮丧。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感到自卑,感到羞辱,认为这些痛苦的经历无法启齿。于是,想努力地一个人扛,有时候幻想心理创伤会随着时间逐渐的好转。他们没有估计心理创伤居然可以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没有估计到痛苦的记忆却是愈久弥固。于是,他们感到疯狂,认为自己不可理喻。本书的一个论点是鼓励悦纳自我,不否认自己的感觉,帮助更多地理解和释放自己的情绪。

要谈心理创伤的另外一个重要理由,是想通过心理创伤的处理与应对,去预防严重的精神疾病。下图显示的就是灾难对个人心理影响的大体分类。其中最外围的圆圈代表是灾后几乎所有的人出现的恐惧与悲伤反应,这是人类对于灾难的正常情绪化反应。第二大的圆圈代表是有一部分人没有能成功地应付心理创伤而表现为异常的自我破坏或伤害他人的行为。这些方式包括:一是愤怒与攻击他人的行为;二是烟、酒的过度使用或滥用,最糟糕的是海洛因等毒品的使用;三是蓄意自伤与自杀行为。这类人群在灾区的比例具体还不清楚,但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至少以 10%~ 20%以上的人计算。最小的圆圈代表的是严重的精神疾病,比如严重的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这类人群的全国终生患病率为‰,目前地震灾区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是相信地震会导致更高比例、更多的人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

(图为灾难对个人心理影响的结局分类)精神疾病实际上已经成为最消耗人类资源的一类疾病,在我国,精神疾病排在了疾病总负担的首位,约占20%,超过了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负担。仅仅自杀,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自杀身亡,远远大于战争、恐怖袭击和凶杀死亡的人数的总和。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身亡,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我国15~34岁期间的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而其中至少有80%的自杀原因与心理疾病有关。

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6)

6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吗6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吗有些人,在“5·12”地震以后,能够镇定自如,比较好地完成抗震救灾的早期任务,当刚刚搬进板房的临时住所时,偏偏又遭遇“9·24”泥石流的洗劫,许多板房被冲毁,人员又出现新的伤亡。加之持续的工作,无法休息,这个时候,心理开始受到严重的伤害,表现为记忆力明显下降、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甚至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出现自杀的想法或行为。

如果一些人,在他们的儿童时期曾经遭遇过他人的毒打或虐待行为,那么这种早期的心理创伤就会为他们长大以后遭遇挫折或精神打击而患心理疾病埋下祸根,只是很多人可能忘却了早期的痛苦经历。所以,地震以后出现的各类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如果追溯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地震直接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如急性的应激障碍(压力具有累积效应:最后的一根稻草折断了骆驼的脊梁)(ASD)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二是地震没有直接导致,但之后持续的压力叠加,诱发了心理疾病;三是过去就有过不幸的遭遇或心理创伤,特别是儿童早期的影响更为深远,而地震促发了心理疾病。

俗话说:“压垮骆驼的不是岩石,而是稻草!”指的就是压力具有累积效应,就像饮酒一样:你饮得越多,越可能出现中毒反应。压力也是这样,创伤的“量”越大,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压力的程度越强,发展成严重心理障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正如,你离某个喷发的火山口或者持枪的狙击手越近,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方面的结果已经在美国越战退伍军人中得到了证实。比如让那些有共同遗传基因和相同成长环境的同卵双胞胎兄弟去参军,后期结果发现,经历战争越多,患严重心理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性就越大。当然,如果在儿童早期经历过创伤打击,特别遭遇过亲密关系的人(如父母、亲戚)的虐待,很可能在长大以后遇到任何其他应激性生活事件(如车祸),都将成为压力应激循环的最后一击。所以,本书在第三章将谈论儿童最常见的心理创伤形式——目睹暴力。

正因为如此,有些事情,一次并不足以构成压力,但长期累积下来,却成为重大的压力来源,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就在于很多遭遇心理创伤的人,就容易再次遭遇不幸。正如笔者所做的调查,长大以后遭遇*待的女性,其实有不少人在青少年时期就曾遭遇过类似的*待。对于这种连环应激的现象,应对创伤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7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7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刚才说到,地震以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与儿童早期的创伤经历有关。然而,有人就会问“我有这些心理问题,是不是以前遭受过*待,只不过是我忘记了而已。

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7)

更糟的是,“如果我不能回忆,是不是就证明我已经被虐待过 ”。因为本书所谈到的一些心理问题 ——焦虑、抑郁、吸毒、自伤、自杀等,确实都可以因为精神打击,比如儿童虐待、家庭暴力、车祸、地震而引起。但是,如果你出现了上述症状,并不意味着你早年遭受过虐待!因为这些心理问题也多见于一般普通人群身上。

因为,现在的研究表明,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疾病,还与很多身体内的异常改变有关,包括生理内分泌因素、遗传、发育的因素等。比如,产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就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如果双亲中有人患有精神疾病,那么孩子患精神疾病的危险将明显增加。尽管如此,准确地说,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真正病因并不清楚,而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这些疾病,而精神打击如地震灾难只是其中因素之一。所以记住一句话:症状不能简单推断出原因。

有一个患抑郁症的女孩,25岁。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灾区某县城6楼工作,当时房屋摇晃得很厉害,她感到非常害怕与恐惧,但之后她很快和其他同事一道,投入到紧张的生产自救和救助他人的行动当中。她的发病始于4周以前和男友分手,因为她发现男友已经和其他女性同居,那时已经离发生地震有5个月了。2周后男友返回,表示愿意继续和她在一起,希望她能原谅,但她的抑郁症状仍然持续加重。10岁时,其父亲有过突然离开家庭和其他女人同居的经历。父亲有两次抑郁、躁狂治疗的历史。

通过这个例子,不难发现,该女孩抑郁症发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遗传因素是明确的,其父亲有两次抑郁、躁狂治疗史,说明她有患精神疾病的素质基础。影响深远的是儿童早期的不幸经历,父亲突然离家出走。最近半年内的地震惊吓、抗震救灾、和男友分手的多重压力直接诱发了抑郁发作。但为什么男友返回以后,病情并没有好转呢?很可能因为男友的再次出现,让她很快把男友和其他女性同居的事件与10岁时父亲的类似经历联系在了一起,使她再次出现儿童时期的那种伤心、害怕和恐惧的情绪,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抑郁症状而构成了疾病的维持或加重因素。

需要提醒的是,有遗传因素,并不代表一定发病。正如我们每个人身体内都带有很多的疾病基因,通常是静止的,不一定都有功能存在,何况我们体内还有大量的保护基因让个体免予发病。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持续的心理压力累积,已经超过了保护基因的防御作用,就可以诱使这些精神疾病基因活化出功能而表现为精神疾病。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现代的科技还不足以去消除我们体内疾病基因的话,那么改变可以改变的因素,便成了我们想真正拥有健康的努力。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由四个元素组成:一是父母遗传,占15%;二是环境,占17%,其中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三是医疗、医院、技术,占8%;四是个人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占60%。也就是说,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的因素中,基因加环境,有32%可能是一时改变不了的,但有68%可以人为控制。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8)

8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8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心理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又从何谈起;反过来,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又何来心理健康,何来健康的身体。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心理健康的直接体现,而这些只要我们通过努力就可以逐步达到的。

从理论上讲,当灾难的威力过于强大以后,我们个人的所有资源都将被击垮,包括生命瞬间可以消失殆尽。这是从单一个体的角度来说,我们其实非常渺小,与大自然斗争,可以说不堪一击。所以,我们的生活要适应自然规律,不能逆自然规律而动,否则将遭到自然界的报复。爱护自然,更多的是爱护我们自己。但对人类整体而言,灾难的强度也将因地区而异。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所面临的灾难损害的强度也不一致。如果把外来的精神打击(比如地震、战争、暴力攻击)和个人的应付资源作一个比较的话,不难看出,打击强度越大,个人心理应付压力的能力越弱,那么产生严重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反过来,如果打击强度越小,个人应付压力的能力越强,那么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就是说,尽管心理创伤的定义就是人们心里难以抵挡的伤害,但是很多人还是能从心理创伤的阴影中很好地走出来。当然,地震初期的人们普遍的心理反应,只是人类面临困境时的本能反应,不等同于疾病。正如前面所说,这种反应只要不严重,只要持续时间不要太长,比如最多不超过6个月,那么就是一种正常范围的保护个体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首先表明,你还活着;其二,表明你有作出反应的能力。比如,别人骂你,你会察觉出别人伤害了你,你会作出生气反应的能力。相反,当遭遇强大打击比如地震创伤以后,有很多人都表现出麻木、情感冷漠的反应,并不是恐惧、悲伤和哭泣,这符合哲学上“物极必反”的原理,即强大的精神打击可以让人表现出相反的一种状态。其实,这种看似无反应状态,本身也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灾后最糟糕的心理反应状态,恰恰需要我们更加主动地去关心和抚慰,因为强大的精神打击已经摧毁了他主动求助他人的能力。

所以,地震灾难,可以导致所有的人出现焦虑、抑郁、无助、恐惧、烦躁的情绪体验,但并不会导致所有的人都患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或者说,有相当一部分人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心理创伤的能力,或者只需要传播灾后心理应对的一些简单知识,或者只需要接受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心理抚慰,就能很快走出心理创伤的阴影。从这个意义上讲,面上的科普宣传就显得犹为重要,是低成本、广受益的事情。

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9)

但为什么又要主张在早期积极开展心理援助呢?一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难预测哪些人日后会患精神疾病,哪些人不会。只能够做到概率上的估计,如哪些人更容易患病,哪些人患病的可能性会低一些。但现在的经验已经表明,在早期对高危人群如地震伤员、有遇难亲属的家属、救援人员、儿童、老年人等进行心理援助将大大地降低随后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二是,因为一旦患精神疾病,常常难以治愈,或者需要比较长的疗程,病情容易反复。正如前面所说,精神疾病其实是消耗人类资源最多的一类疾病,所以贵在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9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9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前面谈到,有很多事件都可以造成心理创伤,并且有些事件在平时的生活中还并不少见。而本书在不同的章节,也会同时论述到地震以外的其他创伤性事件,因为地震毕竟是一件发生频率很低的事件。正如前面所说,应对地震心理创伤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减少地震以后更多的其他创伤性经历也是避免心理创伤的重要方法,这也是本书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改善地震之后远期生存方式、远期生活质量的目的所在。为了论述的方便和内容的系统性,有必要例举一下其他的创伤性事件。当然,本书所强调针对地震的心理应付方法,其原理同样适合其他形式的心理创伤。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对战争恐惧的理解还不全面。战争的残酷不言而喻,我们对心理创伤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来自长时间的战争经历。真正推动科学界对心理创伤的研究就来自越南战争之后。战争的本质就是死亡与受伤的威胁。所以,士兵们常常处于警戒状态,以免遭到意外的攻击。发生在战争中的创伤经历不仅反反复复,而且往往是多种形式的创伤同时存在。比如,除了自己正经历死亡的威胁,并且还正在目睹自己的战友死亡、被残杀或者被暴力殴打。

战争的心理创伤不仅仅来自我们成为暴力受害者,也来自我们需要主动地伤害敌人;不仅仅来自受伤或死亡的威胁,也来自伤害、残杀的主动行为。有时候士兵们在上级命令的授意下,对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进行杀戮,完全违背了个人意愿,可能导致终身的自责自罪。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可以看见一些白发苍苍的日本退伍军人,来到国内不停地向当年战争的中国死难者谢罪。战争的暴行还包括对*的剥夺和虐待,如滥杀无辜、残忍的审讯和拷打,许多人沦落到无家可归或妻离子散,常年与贫困、饥饿相伴的地步,无疑把心理创伤推到了极致。所以,我们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很庆幸的是,我们正处在大好的和平年代,但是在世界的许多角落,战火、硝烟还在此起彼伏,这个世界并不太平。。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地震:让我的伤痛走多远(10)

2007年3月11日,英国媒体报道称,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返回的万名英军士兵出现严重精神疾病,即焦虑和抑郁症状。此前,代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观点的福克斯新闻台也宣布,有万名从伊拉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