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摆烂值到账,朱樉也是笑得很开心。
又是一头肥羊,好样的。
又勉励了王刚几句,朱樉便打发走了王刚,重新拿起手边的奏疏开始批阅了起来。
几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很快,印刷作坊的第一批成果就新鲜出炉了。
印刷作坊的第一批书,朱樉选择印刷传统的四书五经。
毕竟眼下,科考才是社会主流。
毫不夸张的说,天底下的读书人,人手一本四书五经。
就连那些寒门弟子,也会选择去大户人家借四书五经来抄。
从体量最大的书籍入手,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朱樉拿着印刷作坊新印出来的书籍,满意的点了点头。
印刷清晰,纸质优良。
以现在的技术来说,这书应该能算得上是不错了。
不仅如此,这书的成本也降了下来。
原本一本四书五经的成本,少说也要二两银子。
可是在朱樉提供的新技术的加持下,这一本书的成本,竟只需要区区300文铜钱!
这已经不是腰斩,而是直接高台跳水了!
朱樉合上书,满意的微微一笑。
接下来,就是他大展宏图的时候了。
周康,是一个普通的书生。
虽说踏入了清贵的读书人队伍,不过周康还是囊中羞涩。
兜比脸干净,说的就是周康。
毕竟,并不是所有读书人家中都有良田万顷,仆从如云的。
周康家,也只有薄田几亩,勉强够用。
在农忙之时,周康甚至要撩起袖子,下田帮家里干农活。
所以周康家里,自然也是没什么像样的藏书。
就连读书人必备的四书五经,周康都只有上册没有下册。
那上册,还是周康好不容易从地主家借来抄上的。
这天,周康像往常一样从街上走过。
突然,一个铺面引起了周康的关注。
怎么这里,又新开了一家书局?
相比于普通的书局,这家书局的规模明显要大上许多。
顶上,朱氏书局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周康见状,也是有点发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