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为了歼灭 联合国军有生力量,破坏其可能的进攻,决定从9月18日开始,第一线各军按照统一计划各自选定目标,对联合国军班排 连支撑点及个别营的防御阵地实施进攻,求得当晚完成攻歼任务。
在作战指导上,强调准备好了再打,组织密切的步炮协同,加强对空防御,大胆使用坦克配合步兵作战,并作好抗击敌军连续反扑的准备。
此次作战,志愿军将对进攻的目标,集中优势的兵力和火力,采取突然动作,给以歼灭性打击。
对攻克的阵地,可能固守的则固守,不能固守的则主动放弃,以保持主动。
在此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作战方式: 快打快撤抓一把 ,即达成攻歼任务后迅速撤回拉锯式的反复争夺 ,即第一梯队完成攻歼任务后迅即撤回,第二梯队乘对方重占阵地立足未稳时,再次反击,反复杀伤对方有生力量 攻克固守,打敌反扑 ,即利用对方失去阵地必然要反扑的特点,依托已占阵地,乘对方脱离工事反扑时,以突然而猛烈的火力,特别是炮兵火力,予以大量杀伤,巩固已占阵地,这种打法被形象地称为 引肉上砧。
二。
硝烟笼罩;战火弥漫。
面对敌人的装备优势和强大火力,一个新兵,举起了他手中的步枪。
阵地对面的联合国军,拥有着我方根本无法匹敌的装备优势和强大火力,志愿军阵地上任何风吹草动,随时都有可能招来对面炮火铺天盖地的倾泻。
为了有效的牵制;打击敌人,他所在的部队进驻高地之前,在横贯朝鲜半岛的北纬38度线,这绵延200多公里的战线上,就已经活跃着志愿军的狙击手们。
他们潜伏在任何可以藏身的敌方,等待着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机遇,随时猎杀任何暴露目标的对手。
看似平静的山野,每一刻都有可能爆发出突如其来的杀机。
但这些狙击手们并不是全都经验老道,像刘玉鹏,几个月前,他在部队的射击测试中的成绩仅为3发子弹0环。
但是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个在打靶中险些被淘汰的新兵,竟然在几个月之内就一跃成为志愿军中的狙击之王。
刘玉鹏所使用的是苏制1944式步骑枪。
步枪口径毫米,弹头初速820米每秒,射程1000米,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全长为1020毫米,枪管长为520毫米,枪重为千克。
第一次登上狙击台。
天色还没有大亮,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气息,侧耳听一听,远处似乎能听到伤者正在发出垂死的呼声。
敌我双方形成了局部对峙。
而装备上的劣势使得志愿军在阵地战初期处于下风,但他们凭借着灵活的战术和无穷的创造力。
在世界上首次将单兵进行的狙击作战改进为一种群体性的;带有战略性色彩的作战形式,即“冷枪冷炮运动”。
这种战术和其他阵地防御作战手段结合后,产生了巨大的威力。
刚刚入伍还不到2年的刘玉鹏刚刚来到前线就上了狙击台,正好碰上正南无名高地上的两名敌军。
但他忘记了移动目标要有提前量,结果这次他没有击中目标。
第二天清晨,刘玉鹏早早地趴在了狙击台上。
对面阵地上静悄悄的,刘玉鹏心中不免有些焦急,第一天的失利的确让他心中有些扫兴。他耐心地等待着,然而,对面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目标终于出现了。
刘玉鹏一下子兴奋起来,他稳了稳心神,开始瞄准。
运动目标最大的射击要领是提前量。朝鲜战场多山的地形让提前量的估算极为复杂。
狙击手必须考虑到山地的坡度,对手的高度,要结合目标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才能确定瞄准点。
所有这一切必须经过多次的磨合训练,才能达到枪人合一,百发百中的境界。
刘玉鹏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天才的狙击手,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他神速地适应了自己的角色。
2月10日,刘玉鹏击发9次,射杀敌军7名,成绩超过了所有老狙击手。
在30多米长的阵地上,刘玉鹏一共有五处射击位置,中间以交通壕衔接。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九八章。人活得要有尊严
一。
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抗美援朝的特殊含意,也没有多少人会永远怀念那个曾经令人热血沸腾的岁月。
那依然如血的尘土,无边无际的山岭,重叠反复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