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最近的社会焦点,而高考状元就是焦点中的焦点。
齐景阳教授的一句话,显然无法浇熄民众的怨念,渐渐开始质疑某些教授的人品。
这时,湘南教育部门某位公务员匿名在《湘江周报》上表了一篇文章。
——《高考状元并不杰出》
文中公布了一份最近几十年,历届各考区状元的职业展调查报告。
数据显示,他们大部分都成了大学教授,甚至有的是博士生导师。还有的进入了职场,占据中高层职位。少部分曾经的高考状元自主创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最让人们惋惜的是95年的一位女生,毕业后选择到米国继续深造,最终自杀,原因不明。
状元们取得的成就似乎不低,但看到这份数据的民众很是失望。
远低于他们曾经的心理预期,既然是状元,那就要做的比所有人都要好,否则就令人失望。
他们都没能在职业生涯也做“状元”,取得赫赫威名。
状元情结是华夏千年科考制度积累下来的。
“高考状元”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好像表示他们的生活一定会不平凡。
“但此状元非彼状元,现代高考状元和科举时代的状元不同,不要过于在意一个名头。”
一位教育工作者也声道:“能在全国近两千万考生中占据鳌头,高考状元都是天才,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样付出了很多努力。考生中的天才有很多,但状元每个考区只有一个,也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这番天才论一下子把民众议论的方向转移了。
“特么的,我不是天才,也就是说我这辈子都考不成状元?”
“我认为这位不敢透露姓名的老师说得对,当初我上高中那会,学习也很努力,可成绩就是比不上坐在我前面那个家伙。我做一道题花十分钟,他刷刷刷,不带打磕的,气的要命,这不是天才是什么?”
“你们都没明白他的意思,没看说么,天才也是要努力的。”
“我看你才是没明白,如果我不是天才,努力学习也没用?这完全是消极观点,对教育行业不利。”
“就是,太打击我们了!”
事实上国内很多人内心都信命,孩子是否聪明,那是天生的,命运的一种。
当然信的不像南亚三哥国那么严重,什么这辈子过得越惨,下辈子生活越好,太扯了。
这番天才的说法招致教育界猛烈抨击,简直是反教育的观点。
但很多家长都情不自禁看看自家孩子,聪明伶俐的,开始欢天喜地。看起来笨头笨脑的,父母就开始担心。
“不是讨论那个沈哲是否该得满分的事吗,怎么扯到天才上去了?”
“因为他就是天才呗,那么多锥刺股的考生,你见过有人能全科满分的吗?”
“反正我觉得今年请姓齐的教授做评卷老师,是考试组的失职。”
“姓齐的把个人处事原则代入评卷工作,有违师道。”
“严重了,国文本来主观题就多,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别的老师都同意满分,齐教授说的也在理。”
“估计以后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考生了。”
“不可能了,姓齐的在一天,我们就别想考满分,明年我就高考了,哭死。”
“噗,你确定你能考149?”
沈哲又被扣上一个天才的帽子,民众自为他鸣不平,讨伐齐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