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摩天大楼电影 > 2 单向街(第1页)

2 单向街(第1页)

钟美宝 29岁 阿布咖啡店店长

C栋28楼之七住户

电动铁卷门开启,随着卷门上升,日光逐渐充满室内,木制的长吧台,有点酒吧气氛,黑红两色的意大利咖啡机,电动磨豆机,吧台区上方从天花板垂下的几盏吊灯,电力开启之后,整个屋子除了阳光,还满溢着刻意营造的人工光线。“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海明威是这么写的,但这家咖啡店,恐怕不是海明威描述的风格。这是什么风格呢?维多利亚?极简?工业风?日杂?混搭?可能后者更接近些,准确来说,就是“老板喜欢什么就摆什么的阿布风”。老板阿布做生意眼光准,美感却未必与钟美宝合适,钟美宝喜欢什么风格呢?大台北各种流行的咖啡馆风潮,因为工作际遇的缘故,她大多经历过。文青店、日系、精品风、北欧风格,直到现下的“小确幸个性店”、“文创风”、“老宅改建风”,咖啡店的风潮简直写就了钟美宝的就业史,最后她却落脚在这个远离当下风格与潮流的地方,位于双和城某座摩天楼一楼的商店街,挑高的店铺没做夹层,后头有宽敞的厨房,落地窗迎接的不是美丽的街景,而是分隔岛正在施工中的四线道路,幸而骑楼内缩,还留有宽敞的人行道,地面铺上漂亮的石英砖,砌有花台、罗马列柱、铁铸雕花吊灯、各色样的盆栽,想要让店内简约一点想必不可能,何况老板还是花蝴蝶一般的阿布先生。

店长钟美宝按下铁卷门开关时,没有想那么许多风格的问题,她入境随俗,两年半以来,她努力照顾这家店,上班日从不迟到,每天该做什么不曾缺漏。从一开始生意清淡,到中期做商业午餐跟消夜把身体都累坏,如今,一切似乎都步上正轨,店里开始赚钱,请得起工读生跟厨师,周五晚班还雇了吧台调酒师,常被包场。她能心安理得地领薪水,虽然扣掉债务与各种开销所剩无几,至少,现在每个周日都放假,每个月还可以再排休两天,一周也有两天七点就下班。阿布说再过一阵子就让她月休九天,年假放十五天,那时日子就真的轻松了。她知道阿布的承诺都会实现,但这些都无所谓,她只想待在这里,不再飘移,这些风那些风地都任它们吹过吧,她需要的是这样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即使店内风格俗丽、混杂、多变,她知道,只要她在的地方,都会渐渐生出一股她自己的气息,她只要能这样就好了,一块安身立命的地方,就算仅仅是躲后头做蛋糕的小烘焙室也可以,某个地方,可以让她逃离作为钟美宝这个人所带来的疲惫。

每天早上十点,钟美宝打开店门,厨师小武九点已先到厨房备料,十一点工读生小孟会来接班。早上都是由钟美宝负责开店各种准备,晚上大多是小孟收店。她喜欢重复这些步骤,打开咖啡机,音响,满室的灯光,拉开窗帘,把门外的牌子翻到“营业中”,用粉笔在小黑板上写着“今日特餐”的菜单,把小黑板拿到外头去,回到店里,给自己煮一杯咖啡,吃一点面包,等候第一个上门的客人。由咖啡店开始的一天,都是新的一天。

十点到十一点的客人以零星买早午餐跟外带咖啡居多,有个状似失业的年轻男子,神情愁苦,免烫的白衬衫、便宜西装裤,头发似乎很久没修剪,他几乎每日上门,一台iPad总在“104人力银行”、“神魔之塔”间来回切换。一杯咖啡待两小时,不吃午餐,有时钟美宝会请他吃饼干,他总是快速地吞下三片饼干,没有任何品尝的意思。他极少开口,难得说话,却总是奇怪地发问:“你知道最近澳币涨了吗?”澳币这种事距离钟美宝太远了,她只好笑笑地说,可以去附近的银行问一下。

有两个老先生各自来,但前后总不差十分钟,他们来这里读报、聊天、看书,做什么都一起。他们俩衣着体面,不像是公园里下棋的老人那般居家,他们穿三件式西装,持着做工精细的手杖,皮鞋总是光亮,冬天时,围着名牌开司米围巾,套着黑色大衣,像是要去参加什么重要的会议,但他们也只是来咖啡店小坐,是大楼里后栋大坪数的住户。这两位“耆老”,一个性子急,一个脾气缓,多数时间聊的都是“世界局势”。小孟说,他们是“将军二人组”。这两人出手大方,坐两小时,至少消费五百元,店里开始用储值卡之后,性急的白发先生一次储值一千元,两三天就得再储值,悠缓的先生头发总是染得全黑,自在地接受招待。离开咖啡店时,白发先生左转,黑发先生右转,可能会转到附近的银行,或回住处。小孟说在银行里碰见过他几次,“从贵宾室走出来耶”,小孟似有内幕地说。钟美宝笑笑,这年纪,这样的行头与谈吐,该是高阶退休公务员,退休金都转做投资。

早上的客人多半悠闲,接近懒散,这一小时弥足珍贵。小武已经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小孟也开始准备迎接午餐的人潮,钟美宝有她的行政事务得做,店里的报表、部落格更新、客人订的蛋糕,各家业务送货,十二点一到,那些忙碌的上班族就像随着洋流而到的鱼群那样涌出来,就是在附近的银行、证券行、购物频道的上班族,他们或单独或结伴,穿着套装、西装或公司制服,点一客商业午餐,或一份三明治配咖啡,在一个小时之内吃饭、交谊、放空,那时小孟会把音乐声音调低,因为屋里已经弥漫人声,杯盘碰撞,逐渐变得嘈杂,好像那些上班族把在公司里遭受的所有委屈、不满、伤害、成就或失落,都带到店里来,渴望透过一顿餐饮,一杯咖啡,一块蛋糕,吞饮下肚,为之交换,把浊气、闷气散尽,才安然回去上班。钟美宝或小孟或小武这些咖啡店工作者,就像背着沉重的吸尘器,仔细地将一切都吸收,等到客人都散去了,两点左右,会进入一阵短暂安静的沉滞,店里的员工突然都累坏了,吃过简单的员工餐,喝一杯咖啡,小武去午睡,小孟到外头抽烟、采买,等小孟进来,钟美宝就到后面的烘焙室休息一下。房里有扇小小的对外窗,抽风机在一旁运作,还是可以透过小窗格子看见天空,那么一点大,像邮票一样,但天空这回事,不会因为面积缩小就不蓝、不美,有时正因为它是那么小,使人感受到的旷远却强烈上好几倍,旷远的、辽阔的、好似总是在远方地,像是一种跟自由有关的事物……她在弥漫着奶油、鸡蛋、面粉、香草、巧克力,种种宣称可以疗愈人心的气味元素之中,这一块小小空间里,曾多少次埋首于面粉、凝视着烤箱,等候着,总是在等候着……一艘不会到达的船,一个不能抵达任何地方的人。

在钟美宝自身的感受里,咖啡店已经变得像是大楼的一部分,因为客人有很多是大楼住户、或在楼上公司行号上班的上班族,她自己住在这栋楼里,小武跟小孟也住在里头,太怪了,好像他们的人生全被这栋楼包围,事事都与之相关。这栋摩天大楼一直带着神秘的色彩,外观虽然已经固定,却总觉得它还在生长,还在持续变动着,还会带来什么惊人的改变。与从前跟家人同住时,那种气氛安静的住宅楼房不同,或许是因为大楼里人太多了,每年、每季,像潮流一样,随着经济、社会氛围,附近的公司行号变迁,大楼的生态也会改变。比如去年购物台把摄影棚跟办公室一部分迁到楼上,客人里突然多了很多“名人”,店里的气氛也会有不同。谁知道明年会有什么店开张或倒闭呢?连她自己也无法确知,届时,她是否还在这栋楼,还可以看见新的变化。这里是她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她工作之处,有些忙碌的日子,她甚至几天没有离开大楼腹地一步,而每当她离开大楼到稍远的地方,无论是进市区,或骑摩托车到邻近的小区办事,回程的路上,总会像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被那高入云端,看似坚不可摧,却又恍惚如流沙的模样吸引。停红绿灯时,她可以感受到自己呼吸的频率,或者变得快速、或沉重、或像是叹息那样地,无声地感受着:“它在那儿”。尽管,在这方圆里,只要一抬头,总是会看见它。

大楼的生活时常令人产生错觉,宽敞的大厅有着漂亮的地砖、吊灯,随着节庆会做各种展示布置,也时常办卡拉OK、烤肉、写春联、猜灯谜等活动,为老人家量血压、帮妇女做筛检、替儿童量视力,以及各种厂商、政治人物因应商业或选举等举办的各式各样所谓的“公益活动”,店里的客人除了上班族,有大半是大楼住户,她因此也认得不少熟面孔。奇怪的是,会来喝咖啡吃蛋糕的,鲜少是她住的套房这边的年轻人,反而是后栋的家庭主妇或中产之家,甚至是他们的孩子,有些小孩十二三岁吧,竟然也会泡在咖啡店里。后来她得知,父母工作忙,索性打发到店里,觉得这里安全,有时也会交代钟美宝跟小孟多照看,因此店里还进了一些绘本跟少年小说,有家长还提供了一台二手iPad,简直是另类安亲班。

美式咖啡一百,拿铁一百三,贝果六十,三明治套餐一百五,商业午餐从一百六的简餐到三百五的全餐都有。星期六的中午,真的有全家人带来吃饭的,那些住户,吃饭、喝咖啡、吃甜点,大人小孩四人坐一桌,几乎都不交谈,看报纸、看杂志、玩手机,好像在自家客厅。以前钟美宝在市区的咖啡店也见过许多这类场景,然而在这里上班,特别有时空落差。有时她抽空到市场采买,会经过一楼的垃圾集中处,店刚开幕时,双和城还未强制使用收费垃圾袋,垃圾早晚两班集中从货梯运下来,有好多做资源回收的人就挤到那堆高如山的垃圾场去翻找,那旁边就是车道,无论什么时间,都会有奔驰车从车道进入或驶出。钟美宝穿过那两者之间,感觉就像是自己生命的隐喻,依靠垃圾为生的人,坐在豪华房车里的人,都不是她,她就像是连接这两个原本不可能联结的世界中间的介质,而这造成她自身的磨损,使得灵魂某处,像是被损坏了似的,产生一种故障,这故障感,造成她长期恍惚、严重地没有自己的个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