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怎么扯到水泥上了?
戚继光知道他发明制作水泥,这没什么可稀奇的。
毕竟这事几乎整个江陵城的百姓都知道。张居正与戚继光闲话的时候顺带提及是再正常不过了。可问题是老泰山怎么知道他想要把水泥在军中推广的?
这个念头他只是在心里生出,却是连任何人都没有提起过啊。
莫不是戚继光会读心术,直接从他心里读出了这个想法?
宁修直是有些无奈。
老泰山发问他自然不能搪塞,便如实道:“回禀老泰山,小婿确有此意。不过此事事关重大,不是小婿一人一言能够办到的。”
他这么说也是向戚继光传递一个信号。这事不是我不想做,实在是上面阻力太大,如果您老人家有办法把这一切都摆平,那么我乐意献出水泥和朝廷合作。
水泥的功用是粘合建筑,放到边军上便是粘合堡塞。
别看这听起来有些浮夸,实际效果却一定不会差。
大明目前的主要敌人是鞑靼人,可宁修却知道大明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建州女真。
几十年后一个叫努尔哈赤的部落首领会统一女真各部,正式称汗与大明对立。
而在辽东这等苦寒之地,水泥是能够发挥最大效果的。
毕竟水泥不惧严寒,即便是零下几十度仍然可以使用。
水泥最怕的是潮湿,故而只要做好了防潮,就不怕什么了。
戚继光是何等聪慧之人,他在官场浸淫多年,早已熟悉了这种说话说一半的调调。
见宁修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戚继光便索性站出来发声道:“这点贤婿自可放心,若贤婿有意将这水泥推广军中,老夫可以代为陈书。”
宁修却是大喜。
戚继光这么说了,他若再云山雾罩的就太不像话了。
宁修咬了咬牙当即道:“多谢老泰山。既然如此,便请老泰山写一封奏疏,向朝廷言明此事。这水泥不仅可以用于加强城防工事,还可以修筑大小碉堡,于边军使用是十分合适的。”
戚继光听到这里也来了兴致,当即催问道:“贤婿说这水泥还可以用于碉堡修筑?”
宁修点了点头道:“不错,边军使用粘合碉堡的多是石灰砂浆。这东西不能说不好,但一是造价贵,二是粘合时间太长,不符合边军的需求。”
宁修这么说自然是有道理的。
大明的九边哪个不是险要之地,这种地方最讲究效率。而水泥正是可以在这方面大大提升效率的。
对于宁修来说,和朝廷合作绝对不会亏。
眼下国库充盈,朝廷向他买水泥肯定不会在付银子方面太忸怩。
唯一的问题就是价格可能比市价稍低一些。
不过这在宁修看来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跟朝廷做生意走的是量,单价稍稍低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总量上去了还怕赚不到钱吗?
这点从替织造局办事的织造商人身上便可以看的清楚。
他们哪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富得流油?
何况宁修知道万历皇帝会在执政期间发动三大征,届时水泥可是不可或缺的。
朝廷便是咬着牙也会叫宁修持续供货。
最重要的是宁修有一种责任感。他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走向覆灭。那么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些事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他可以少赚一点,全当为子孙后代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