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是什么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一、善钻营主政山西(1)

阎锡山(1883~1960),别号龙池,字伯川。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及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等要职。辛亥革命后,总揽山西军政大权,实行封建割据,把山西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统治达三十八年之久,成为山西的〃土皇帝〃。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不再伪装庸碌懦弱,不择手段,独揽山西军政大权

阎锡山,山西五台县河边村永和堡(今属定襄县)人,1883年10月8日出生在一个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他6岁丧母,由外祖母抚养,因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了刁钻顽猾的性格。9岁入私塾,16岁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县城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商。在两年多时间里,他就把投机商人那套〃精打细算〃、〃惟利是图〃、〃投机钻营〃的手段都学到了手。1900年,因一次〃打虎生意〃(当地俗称金融市场买空卖空为〃打虎〃生意)中蚀本,跟着父亲逃到太原避债,在柳巷〃裕盛店〃里当了伙计,与旅居〃四海店〃的黄国梁和张瑜结识,拜为换帖弟兄。

在太原期间,他目睹清廷文武百官炫赫声势,极为羡慕,不甘心在店里当小伙计,时时都想得到一官半职,跻身官场。1902年,清政府在山西设立武备学堂,他应机报考。初试时,做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论》的论文;口试时,他态度谦恭,应答灵便,深得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协统姚鸿法的赏识,被录取上武备学堂。1904年,清政府选派大批青年到国外留学,他应试录取。1907年7月,同武备学堂一道考取的20名学生赴日留学。先入日本振武学校,学习日语和近代科学知识;结业后到日军弘前步兵第三十一联队实习。是年,正式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为第六期生。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孙中山,受到革命思想影响。经谷思慎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后来又加入了孙中山在军人中成立的〃铁血丈夫团〃。

同时,他对日本教官鼓吹的日本明治维新后,实行军国主义,征兵练武,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从而称雄世界的历史,极为感兴趣,因而常常说,军国主义是富国强兵之道,要使中国富强,必须推行军国主义。

1909年3月,阎锡山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他早探知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协统姚鸿法之父姚锡光,时任清政府陆军部左丞要职,回国时特地绕道北京,谒见姚锡光,诡称自己是留日归国学生代表,对姚百般阿谀奉承,颇得姚的赏识。姚写信给其子鸿法,授意对他另眼看待。阎锡山因得到有力引见,一回太原,便担任了山西陆军小学教官,三个月后升任监督。任职后,他又大肆活动于太原的五大衙门,晋见抚台、藩台、臬台、学台和道台,拜访咨局议长梁善济,他同梁的门生邢殿元订了〃金兰之交〃。通过邢的活动,梁在各方为阎吹嘘。他探得标统夏学律是巡抚丁宝铨的亲信,就设法与夏接近,然后由夏介绍,做了丁的门生。这年10月,他参加清政府陆军办举行的留日归国学生会试,以上等成绩被清廷赏给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授协军校。

在京会试期间,阎锡山主动与同盟会的一些中坚人物尹昌衡、李烈钧、唐继尧等人接触,了解全国各地同盟会的活动情况,敏感地意识到推翻满清封建政府的革命活动,将会在各地迅猛兴起。于是,他打定主意,一面继续讨好清廷顽固派与立宪派,获得信任,抓取兵权;一面加强与同盟会的联系。他一回到山西,就召集当年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盟会员,密谋窃取兵权,提出拉拢山西文武权贵,并在军队的各级领导岗位上安插同盟会员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赞同。这样,他讨好丁宝铨、姚鸿法、梁善济等人的活动,就有了合法的依据。次年春,他升任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八十六标标统(相当于团长),便在山西两个标统里组织了同盟会员和同情革命的积极分子为骨干的模范队,并任命一部分会员在本标里担任要职。他还凭借〃铁血丈夫团〃的身份,以温寿泉、黄国梁和他本人,在太原成立核心组织。因此,阎锡山在上面与清廷官吏及地方权贵勾结;在下面则培植私人势力,以图在关键时刻获取革命领导权。

。。

一、善钻营主政山西(2)

1911年10月10日,著名的武昌辛亥革命起义爆发,太原革命人士积极准备响应。

25日,阎锡山参加了山西巡抚陆钟琦、督练公所总办姚鸿法在太原召集的军政官员会议,决定将分驻各地的巡防队调集太原,镇慑省城,并把有革命倾向的黄国梁所统八十五标调离太原,以防意外。会后,阎锡山立即与黄国梁、温寿泉等召开秘密紧急会议,筹商对策,确定八十五标不离开太原,领到子弹后即发动起义;29日,以该标第二营管带姚以价为司令官,率部起义,攻打抚署。阎锡山认为时机已到,便玩弄两面手法,一面给所统八十六标下令,称〃八十五标兵变〃,调动一部分兵力协助清军保护抚署;另一方面密令余部将守卫抚署,抗拒起义部队的巡防马队营相机击溃。部署完毕后,他即躲藏在大教场东北的树林里,派人四下观察打探情况,随时向他报告,以便看风使舵,从中操纵。成则居功,败则诿过。当起义军占领巡抚衙门,击毙巡抚陆钟琦,起义胜局已定时,他便公开率部参加起义。

太原起义成功的当天,阎锡山、温寿泉、姚以价等起义头领举行会议,推选山西领导人,组织领导机构。会前,阎锡山即与同盟会员温寿泉、张树帜等在阎之标部密商都督人选。他主张选姚鸿法为大都督,并向众陈说了两条缘由:一是姚鸿法原任四十三混成协协统,是阎的直接长官,办事较为方便;二是如果起义最后结局失败,姚之父亲系清廷陆军部侍郎,事情也好缓和。后因姚本人不同意,又内定选阎锡山为大都督。在公选会议上,张树帜发觉有选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便立持手枪跳到主席台上,把梁善济挤到身后,大声号召说:〃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全体议员在惊愕中,相顾举手,一致通过,就这样,阎锡山、温寿泉分别当选为大都督和副都督。他们立即组织山西军政府,建立统治机构,委派各部负责人,发布安民告示和起用黄帝纪元作年号,悬挂〃八卦太极图〃旗。将部队整编为四个标,设东路军、南路军、北路军总司令;另建一个前敌委员会。令其一部扼守娘子关、固关等要冲;另一部继续攻取雁门、大同、临汾、运城等地。同时,一面派员前往北京与清廷通融,以期缓和局势;一面派员到起义成功的武昌等地联络,争取军事援助,以备清廷兴兵###。清政府委派第六镇(相当于师)统制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带兵入晋,镇压革命。但吴禄贞早年就已秘密参加了革命,当领兵进至石家庄后,即前往娘子关与阎锡山会晤,商定了组织〃燕晋革命联军〃,由吴禄贞担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张绍曾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公然打起反清旗号,决定会师北京,扫除清室。阎当即派兵两营,归吴指挥,在石家庄截拦清政府的军械,扼制京汉铁路。正在湖北指挥作战的新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对阎、吴之举恨之入骨,便以重金贿买吴禄贞旧部周符麟,设计将吴刺杀。〃燕晋革命联军〃因失去统帅,立即分化,阎锡山令其两个营撤回娘子关。袁世凯回京后,又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带领第三镇曹锟所部进攻山西,相继攻破娘子关、井陉等要地,阎则带领部分民军撤离太原。途中,他感到此举失策,为保全其所谓革命荣誉,便通电全国,声称进军北路,攻取大同,于1912年1月,与吴行芳、张培梅带领的雁门、怀仁两部民军会合,攻占包头。

同年2月,清帝下诏退位,南北政府和议告成,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阎锡山看到形势已定,便下令返省。但袁世凯借口山西起义后,当清军进攻山西时,阎锡山弃城出走,不承认山西为起义省份,用以打击阎锡山。因此,当阎领部进至忻州时,便严厉电令其不准擅自行动。阎锡山对此莫测所以,极为恐慌。他想,要回太原重新执政,非投靠袁世凯不可。这时,他探知定襄县董崇仁自幼出入宫廷,与内侍人等非常熟悉,并曾与袁世凯拜过把子,便邀其随同派员一起,星夜进京谒袁,竭陈拥护之意。同时,派人前往上海,面见孙中山请求支援。后经孙中山为山西起义力争,加以董崇仁在京多方疏通,袁世凯才于3月15日任命阎为山西都督,他才得以重返太原。

一、善钻营主政山西(3)

当时,山西政府规模初具,新旧两派倾轧激烈。阎锡山暗中操纵,左手拉住同盟会和民主共和,右手又拉着袁世凯的君主立宪。这年8月,同盟会改造为中国国民党,阎锡山被选为参议。但他为稳定在山西的地位,执掌山西大权,对孙中山只作表面上的应付,而采取各种手段,讨好袁世凯。他派人常驻北京,贿赂袁的亲信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向袁表示恭顺。荐请任命董崇仁为晋南镇守使,又请任与袁族有亲戚关系的陈钰为山西民政长。还不惜送自己的父亲阎书堂常住北京,作为人质,以解袁的怀疑,取得袁的信任。10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阎立即声明脱离国民党,并秉承袁的指令,在三个月内将山西国民党部一律解散。

1913年,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图谋帝制,要将各地参加起义的人员一网打尽。袁认为山西处于北京肘腋之下,不容异己存在,便三次传见阎锡山。晋见之前,阎对随行的赵戴文、张树帜说:〃此次去见,凶多吉少,如我进去时间太长,你们需留心探问。〃他晋见袁世凯时,见袁气色严厉,态度凶恶,便俯首恭顺,故显示庸碌、懦弱和畏惧的神情,使袁对他的气色有所缓和。

回到住所,他对赵戴文说:〃真是可怕。〃第二次晋见后,他对赵等说:〃这一次很好,袁没有上一次那样厉害。〃第三次晋见后,他眉飞色舞,笑逐言开地回到山西。后来,各省同盟会员任都督的大部被袁世凯撤换,而阎锡山稳居其位。

次年6月,袁世凯将各省都督改为将军,阎锡山被任命为〃同武将军〃。他颇以为荣,在五台原籍河边村特建门楼,篆刻〃同武将军府〃,以感袁的知遇之恩。为逢迎袁世凯,他又通过董崇仁的关系,买通袁的女仆,密察袁的意旨,如有所需,无不奉命惟谨。后来,他听到袁之子袁克宽告人说,〃阎锡山脑后没有反骨,所以令他执掌山西军政〃,这才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把忡忡忧心放了下来。

其实,袁世凯并没有轻信阎锡山,就在这年春,派其心腹金永山为山西巡安使,以分阎之权力。金到山西后,恃有袁为后台,不仅管民政,还扩充武装,势力很快与阎相当,并事事专行,目无将军。阎便知机而让,改变策略,对于军事一概不问,都委第十二混成旅旅长黄国梁处理。如此日久,太原城中只知有黄国梁,不知有阎锡山。他故意让人说他无能,深自韬晦。金永山秉承袁世凯旨意,在山西铲除同盟会势力。阎暗自高兴,认为这实际上是为他排除异己,日后独统山西扫除障碍。他虽然看到形势于己有利,但却装聋卖傻,袖手旁观。这样,使金永山也觉得阎锡山容易应付,不足为虑。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在这之前,阎锡山就投袁所欲,向其密奏〃国本大计〃,倡议〃废共和而行帝制,以帝制而行宪政〃,得到袁的赏识,在密奏上批复:〃颇有见地〃。当各地〃劝进〃风声弥漫之时,他又争先请愿,接连三次电请袁登基称帝,声言:〃诚以中国之情,决不宜沿用共和制度〃,〃辛亥革命之初,尝以共和为新旧递嬗时代之权宜手续,四年以来,默察国情,征诸经验,乃确信共和之不足以安中国〃,〃今日改定君主国体,正全国人民希望,诞登彼岸之机会。天与人归,各当其时〃,〃然国是一日不定,人心一日不安,锡山窃日夜延颈企望,私心默祝,早日决议,有以符舆情而巩固国基也〃。他还指使山西商务总会、山西蔚丰厚和各处票号,假借山西公民等名义纷电请愿,早废共和,而立君主。后来,蔡锷等组织护国军讨袁,他立即致电指责其为〃破坏大局,不顾国家〃。阎锡山以这种钻营方式,赢得了袁的信任。袁一即位,便封他为一等侯。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认为再无畏惧之人,不再伪装庸碌懦弱,不择手段,独揽山西军政大权。他对旅长黄国梁专擅军权,又与黎元洪暗中勾结,忍无可忍,便以〃黄国梁独断军事,虽无叛徒事实,实已迹尽骄横,军人如此,国家纪纲,尚复何在〃为辞,电请北京政府将黄撤职;并派兵包围黄之住宅,迫令其即刻离开山西。晋南镇守使董崇仁,阎原为利用他向袁世凯送人情而对其重用,袁死后,董已无可利用,又兼董对晋南反阎势力不加过问,有违己意,遂卸磨杀驴,将董撤职。晋北镇守使孔庚,在阎出走包头时,虽出过大力,但因孔曾通电反对袁世凯称帝,与阎之意相违,阎经周密的军事布置,逼令孔交出军权。阎在借故铲除异己的同时,自旅长以下各级军官,均委派自己的亲信。收回军权后,他又策划夺取行政权,唆使省议会和督军团会议相继赶走省长沈铭昌及继任孙发绪,自己乘机以护理(即代理)名义,擅刻印信,兼任了山西省省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善钻营主政山西(4)

阎锡山虽然夺取了山西军政大权,但没有北京政府的正式任命,总是不大放心。

这时,他看到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在袁世凯死后,成了北洋军阀的中心人物,拥有实权,便多方接近,拜段为师,特遣人到北京,通过段的亲信罗仲芳向段活动;又派与内务总理汤化龙有裙带关系的贾景德到京从中为力。当时,北京政府内部分裂,黎元洪的总统府与段祺瑞的国务院相互矛盾。他第一个追随段祺瑞反对国会;段被撤掉总理后,他又紧随安徽省长倪嗣冲,宣布脱离北京政府。后来,张勋借调停〃府院之争〃为名,带辫子兵4000人进入北京搞复辟,他又和段祺瑞站在一起,声讨张勋。当段祺瑞兴兵镇压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时,他便致电表示,山西军队随时可供调用,并遵段的命令,派兵入湖南与护法军作战。阎锡山亦步亦趋地取得了段祺瑞的欢心,且有汤化龙做内线,黎元洪最后只好同意他兼任省长。从此,山西的军政大权就集于阎的一身了。

阎锡山总揽军政大权后,在山西实行政治扩张。当时,广大人民在北洋军阀明争暗斗,南北战争不休的混乱局面中,渴望和平生活。他抓住人民的这种心理,提出〃保境安民〃的口号,表示不参加内战,以骗取人民的信任,在这个口号下,推行军国主义式的〃用民政治〃。阎既羡慕日本人所说的〃武装和平〃,又称赞德国人所说的〃铁血主义〃。他说:〃无论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或军国主义国家的政治,都是用民政治,非用民不足以图强。〃因此,他主张:〃政府政策是军国政策,人民教育是军国教育,社会组织是军国组织。〃这就是他推行〃用民政治〃的思想基础。其内容有所谓〃民德〃、〃民智〃、〃民财〃。其突出的中心事项是〃六政三事〃,即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和种棉、造林、牧畜。为实行其政,他一贯采取严厉主义。他说:〃御下临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