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在考虑了几个星期之后,鲍林认定,他俩应该是四年级老生和新生的关系,而非教授和学生的关系。学期结束的春末,就在给她评定最后分数的时候,鲍林向爱娃求婚。爱娃答应了。然后他把她的成绩降低了一分,免得给别人造成偏心的印象。

鲍林对爱娃说了不少令人激动的事,其中有许多是关于他想更多地获得在俄勒冈农学院得不到的教育。一方面出于自己的直觉和抱负,一方面由于罗兰德的竭力劝说,鲍林决定上研究生院。他向几所开设高级化学课程的顶尖学校提出了申请,包括哈佛大学、依利诺伊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时他再次写信给最近更名为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斯洛普理工专科学校。

加州伯克利分校特别有吸引力。原子间分享电子对的发现者路易斯正是该校化学系主任,而且该校被认为是全国学习物理化学最好的地方。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是美国第一位(那时也是唯一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兹①,课程扎实,广受尊敬;罗兰德的母校,依利诺伊大学注重有机化学,但物理化学课程也相当出色。鲍林仍然钟情加州理工学院,但带有一丝赌博的味道:这是最年轻、最小的一所学校,刚刚开始建立其国内声誉,使其在短期内有可能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科研中心。

①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ochards,1868&1928),美国化学家,因精确测定60种元素的原子量并证明同位素的存在获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

时机帮助鲍林作出了决定。哈佛大学很快寄来了录取通知书,但加州理工学院的条件更为优厚,它提供的奖学金不但包括鲍林的学费,而且还有作为助教每个月领取350美元的津贴。加州理工学院还同时录取了鲍林的朋友埃米特。伯克利的通知来得太晚。性急的鲍林等不及了。他接受了加州理工学院,拒绝了哈佛,收回了别的申请。

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他先从叔父吉姆·坎贝尔那里借了一千美元给母亲,省得在研读研究生课程时还要操心给她寄钱。然后他得安排爱娃。他第一个念头是立刻结婚,把新娘带到加利福尼亚去,但是贝莉和爱娃的母亲都力劝他打消这个主意。爱娃的母亲认定女儿一定要受大学教育,她的话特别有说服力。最终,鲍林和爱娃的理智战胜了情感,同意暂时分开。爱娃继续在俄勒冈农学院的学业,而鲍林则等拿到博士学位后再来娶未婚妻。

分开并不容易。即使在求爱的时候,鲍林也诚实地对爱娃说,“如果我不得不在你和科学之间取舍的话,我不敢肯定我会选择你。”她早已习惯鲍林这种实话实说的方式,但这句话还是伤害了她——这句话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她回答时说了只要她还在选择之列就没什么大不了之类的话。她还要继续努力,好让鲍林在加利福尼亚不要忘了她。

她的担心是多余的。从鲍林四年级末涂鸦在农学院教材扉页的一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见鲍林的内心情感:

1922年4月11日

整整21周岁,

无怨无悔。

让我们期盼,

前程一帆风顺。

生活离奇,

我把眼光放远,

我真地高兴;但我祈祷

我的烦恼不要将我困扰。

为什么amo(爱,拉丁语)跳入我的脑海?

Te amo(我爱你,拉丁语)

Je t aime(我爱你,法语)

Ich liebe dich。(我爱你,德语)

几星期后,鲍林代表全体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他在对进步的乐观信仰里加入了对社会动乱的理解和对他人义务的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展示的技术带来的恐怖激发起人们对科学的强烈批评。科学使战争更具有杀伤力,使工厂丧失人性。技术进步扩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科学成为社会中新的神明,但这个神明不讲道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