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曹操的密诏 > 第73部分(第1页)

第73部分(第1页)

曹操至少还带着两个儿子:曹植和曹彰。曹植从征的事见于他后来写的一篇《求自试表》,曹彰从征的事见于《三国志曹仁传》。

据《三国志曹仁传》记载,曹丕没有随征,而是留守邺县,这跟上次曹操西征并州时的安排一样,可以看出来曹操正在刻意锻炼和培养已经二十一岁的曹丕。

曹彰字子文,是卞氏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年龄不详,介于二十一岁的曹丕和十六岁的曹植之间。在曹操诸子中,曹彰是最与众不同的一个,单从外表就能看出来,他生着一头黄发,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而且他不爱文而爱武,从小善于骑马射箭,臂力过人,胆子特别大,敢徒手与猛兽搏斗,在此之前已经多次随父亲出征。

曹彰一开口就是打打杀杀,曹操经常教育他说:“你这孩子不读圣贤之书,不慕圣贤之道,只喜欢骑马击剑,这是匹夫之勇罢了,算不上什么(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曹彰当面不敢顶撞父亲,但背地里仍然把卫青、霍去病作为心中偶像。

曹操曾经问儿子们将来想做什么,曹彰说:“我喜欢当将军。”曹操问:“当了将军想怎么样?”曹彰朗声答道:“披坚执锐,危险面前头都不回(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曹操听他说得像模像样,又意气风发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

曹丕对这个弟弟也很关心,在曹彰临行之前,还专门写信给他,告诫说:“为将者要知道遵守军令,要好好向征南将军学习。”曹丕所说的征南将军指的是他们的叔父曹仁。曹仁被拜为征南将军是以后的事,但写史的人一般都喜欢用一生中担任最高或最著名的职务称呼一个人。

据《三国志曹仁传》记载,善于指挥骑兵作战的猛将曹仁年轻时大大咧咧,做事也马马虎虎(不修行检),当了大将却像变了个人似的,他很注意以法治军,上级颁布的军令以及法律条款总是放在手边(常置科于左右),遇到事情随时查用,成为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楷模。曹丕拿叔父作榜样,让曹彰向叔父学习。

大军向北进发,开始比较顺利。由于曹军做了较为充分的战争准备,从行军路线到后勤供应都有精心安排,大军很快就推进到了幽州境内。

路过涿郡时,曹操想到这里是已故名将卢植的家乡,就派人到卢植墓前进行祭祀。祭文说:“已故的北中郎将卢植,海内所闻名,在学术上又是一代儒宗,是士人的楷模,国家的栋梁。……特派遣丞相府处长级官员(丞掾)前来扫墓,抚恤其子孙,致上薄酒,以彰显其美德。”

曹操问涿郡地方官卢植有后人没有,地方官说卢植有三个儿子,两个都死于战乱,最小的一个叫卢毓,字子家,卢植死的时候他才十岁。教出了公孙瓒、刘备这些大人物的卢老师一家,在连年饥荒中日子并不好过,卢毓长大后,奉养两位寡嫂以及子侄们,同时继承父亲遗志,专心学问。曹操听了很高兴,把卢毓找来并安排了工作。后来,曹丕当太子时,征卢毓到身边从事司法方面的工作,卢毓由此成为曹魏司法方面的专家。

过了易水,曹操特意考察了公孙瓒当年在这里修筑的那些超级城堡。尽管如今这些城堡都早已荒败,但依稀能看出这些工程当年是如何的坚固。郭嘉向曹操建议说:“兵贵神速。如今要赴千里之外袭击敌人,辎重太多不利于机动,时间长了敌人会知道,早做防备。不如把辎重留下,轻兵兼程,快速推进,以掩其不备。”

曹操接受了郭嘉的建议,从各部抽选出精兵,全部骑马,加上虎豹骑,组成快速纵队向北进发,其它部队留在幽州一带作为后援。

张绣没有出现在快速纵队里,因为他突然病逝于军中。

关于张绣的死,还有另一种说法。据《典略》一书记载,张绣欠下了曹家人的血债,一直心存不安。曹丕更对此念念不忘,多次当面质问张绣说:“你杀了我哥,还有什么面目出来见人(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张绣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自杀。

现在,曹操亲率快速纵队向北疾进,快到无终县(今天津蓟县)的时候,曹操找来一个人,给他交代了一项特别任务。

这个人是田豫,他就是这一带的人,老家在渔阳郡的雍奴县(今天津武清),曾经跟随过刘备。刘备后来去徐州、豫州一带发展,田豫因母亲年迈,只得跟刘备分手,二人离别时还掉了眼泪。

至此,在曹操手下已有两人与刘备曾经关系非同一般,一个是袁涣,一个是田豫。

鲜于辅起兵反抗公孙瓒时自称渔阳郡太守,把田豫找来当郡政府秘书长(长史),后来田豫劝说鲜于辅归顺曹操,为曹操所信任。目前,田豫是曹操丞相府参谋处处长(丞相军谋掾)。

曹操交代给田豫的任务是让他先行一步,到无终联络在那里的田畴。

前面曾经讲过,公孙瓒杀刘虞的时候田畴曾冒险为刘虞哭丧,公孙瓒差点杀了他,但田畴的义举深得人心,公孙瓒想了想还是把他放了。田畴对时事彻底失望,带领本族的人以及自愿随行的乡亲们共数百人,进入老家无终县北部的无终山里,想避开乱世,开辟另外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他们在山里选了一处相对平坦的地方建屋舍,开垦土地,发展生产,过上了自给自足的日子。虽然比较清苦,但没有战乱的烦扰,倒也自在。这种生活比后世幻想中的桃花源还早了数百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山里定居,最后发展到了五千多户,在当时相当于规模挺大的一个县城。

在这个世外之城里,大家推举田畴为首领,他们制订乡约开展自治,制定了简单的法律和婚嫁之礼,开办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得十分兴旺,史称“道不拾遗”。

无终山处于乌桓人控制区与内地交界处,乌桓人经常侵入内地,抢一把就走,无终山也难于幸免。田畴很生气,立志找机会痛击乌桓,他把年轻人组织起来,开展军事训练,打击入侵者。

袁绍灭掉公孙瓒,也算是了却了田畴的一个心愿。袁绍派人送来了将军的印绶,想收编田畴并请他出来做事,但被田畴婉拒。袁绍死了,袁熙、袁尚逃到北方一带,又派人来试图征召田畴,给出的条件更优厚,但田畴仍然不为所动。在大家看来,田畴已经打定主意在这山里过一辈子了。田畴是无终县人,田豫是雍奴县人,相邻不远,而且都姓田,虽然没有关于他们之间是否有亲属关系的记载,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至少他们以前就认识。曹操派田豫去找田畴,希望他出来效力。

但是,曹操没有明确给田畴一个什么样的职务,相对于当年袁绍父子送来的将军印绶,曹操的这次征召缺乏吸引力。

然而,田畴一听说曹操召唤,完全变了一个态度,立刻动身赶来了。

对田畴态度的转变,身边的人有点不理解,问他:“过去袁绍父子仰慕您,三番五次派人来请,您都不答应。为什么曹公的使者只来了一次您就爽快答应,并且还那么主动,一副争先恐后的样子(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为什么呢?”

田畴笑了笑,神秘地说:“这些不是你们能理解的呀(此非君所识也)。”

田畴的家在北部边疆,经常受到乌桓、鲜卑、匈奴人的侵扰,在他的内心里保土守疆的使命感很强。他早年倾心于刘虞就是因为刘虞在处理北部少数民族问题上做得很好,维护了边疆地区的安宁。他对袁绍父子没有好感,是因为袁绍父子与乌桓人走得很近,互相利用,这让田畴无法苟同。

田畴之前没有跟曹操接触过,也没有跟曹军打过仗,他对曹操的了解是比较有限的,但曹操带大军是来打乌桓人的,就这一点对田畴就很有吸引力。至于官位高低,对于田畴这样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的人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田畴于是随田豫来见曹操。《三国志田豫传》说,他被曹操任命为司空府民政处处长(司空户曹掾)。但这是不准确的,此时司空这个官职已经不存在了,曹操担任的是丞相,田畴应该在丞相府负责民政的部门当处长,曹操立即跟他进行了一番详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