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天下川滋火锅 > 第20部分(第2页)

第20部分(第2页)

“哦,那可多谢刘兄了!”赵东笑道,“不过安德森先生是个扬基佬土包子,咱中国的古董字画他是不识货的,送他这些高雅物事恐怕是明珠暗投啊,呵呵!”说着,还神秘的挤挤眼,一副咱俩之间有个小秘密的神情;说到此处,他已经大致明白了刘科长的意思,不过这事不能由他主动,得对方先谈。

果然,刘科长大谈了一会古董的名贵,赵东只是淡淡的附和着,同时眼睛不着痕迹的向四周瞥了几眼。嗯,周围静悄悄的,不像要搞突然袭击把他一网打尽的架势。事实上,他费劲周折,就是要隐藏自己的真实出货途径,仅就现在看来还是挺成功的;陈道五和刘古锋他们始终认为当头的人是安德森先生,这符合他们的认知程度,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既然赵东只是个跑腿的小角色,那么他就是相对安全的;因为即使把他控制住,对安德森这样的洋人来说也没有什么价值。

很快,刘科长就忍耐不住了,“呵呵,赵老弟,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最近第一军手头上有点紧——陈参谋长的意思嘛,嗯,是不是结算方式上更灵活一点?”

赵东估算过第一军的支付能力,一个月内拿出两百多万现大洋是比较困难的,这还要考虑到对方的支付意愿;第五批的出货额是最大的,其中包括六十挺mg08斯潘道重机枪和大量的步枪、子弹;仅仅这六十挺机枪就至少值十五万大洋。

在如今的川省,重机枪还是高科技武器,成都的兵工厂可以用半仿造、半组装的方式生产一些,但是月产量只是个位数,一旦缺乏关键零部件立马就断货;川省的大小军阀对重机枪是非常渴求的,这点他早就确定;正因为如此,他才特意把这些货放到最后一批交。以每个步兵团装备八挺计算,他提供的货足够第一军装备七个主力团的;很显然,对方不可能放弃这批货。

心里有底,谈价的时候就有了主动权。刘科长拐弯抹角的劝说,希望他们接受一部分古董、珠宝或名人字画作为替代;老实说,刘科长的意见也不能说全无道理,这些东西确实有一定价值,补偿大洋未尝不可。可是他对物资的估算是以基地系统的估价标准为基础的,商代的青铜器也许价值连城,但是放进基地的接收端口,换取的点数和废铜没多大差别,因此,他不能以市面价格为准则来行事。

“刘兄,小弟懂你的意思。”他已经清楚对方的底牌,于是笑着插口,“说实话,安德森那边可能不大好交代;洋人毕竟不懂咱中国国粹的博大精深,古董给他,那也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啊!”

“哦?那还要请赵老弟给为兄指条明路。”刘古锋又递上一支烟。

“刘兄,这最后一批货嘛,其实也未必全用大洋结算。”赵东吸了口烟,然后熟练的吐出一个烟圈,淡淡的提出一个建议:“安德森先生的意思小弟是明白的。做生意要长久,他希望熊督或者但军长能给鄙洋行一个编制上的名头,以利于将来在川省行事方便。”

“安德森先生要个编制?”刘古锋皱着眉头,“以什么名义?”

“就以小弟的名义吧!”赵东笑笑,“刘兄想必知道,现在世道混乱,道路不靖,鄙洋行做得生意又有风险……小弟常在川东一带跑,给小弟一个团长、营长的名义,做起事情来也方便。”

“噢,这样啊!”刘古锋这下是听明白了——这是要官!他目前已经侦知,那位安德森先生好比兔子不出窝,总是待在南岸的租界区,让他们有劲使不上;而这位赵协理呢,经常来往于重庆和江津,行踪诡秘;这两位都不是好打交道的人。

按照他的估计,安德森洋行的底子绝不干净,赵协理干的这事就是走私;当然,洋行在国内搞走私实在司空见惯,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江津是川军第七师的防区,第七师又是第三军系统,和他们第一军尿不到一个壶里;他上峰一直担心的是安德森洋行货卖两家,这个是要出大问题的……话说回来,川省如今师长如云,旅长如雨,给他一个团长、营长的帽子其实无所谓,杂牌的团营长其实不值钱,赵协理的洋行只要出得起价,给他就是了。

双方都明白对方需求后,谈话立刻就变得顺利起来;三言两语之间,他们已经敲定,第五批货款打八折,一半以大洋结算,另一半用古董等充抵。

“赵老弟勿需担忧,此事包在我身上了。”分别时,刘科长一副大包大揽的姿态,事情办得顺利,笑声都加倍的爽朗,“三日内必有消息,老弟尽管放宽心,哈哈。”

第三十九章 茶馆(一)

川省百姓爱吃茶乃是天下皆知!老年人早上漱洗后来上一杯茶,酒饭油腻后洗涤腥味一碗茶,良朋好友相对谈天一壶茶,劳苦男人们闲暇之余消解疲劳一杯茶……

朱自清来川省后,写诗有云:凌晨即品茶!民间又有俗语称: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总而言之,川省的人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重庆茶馆之多,和成都大概不相上下;老人们会在茶馆里闲聊,商人们愿在茶馆里交易,即使是帮会之人,也习惯于茶馆里‘讲码头’。

赵东来到这里后,还真没机会领略一番川省特有的‘茶文化’;他住在朝天门以北的白象街,周围饭店,旅馆,茶楼林立,人群如潮。

傍晚时分,他离开洋行,到白象街北口后直行,经新丰街,路过老巴县衙门,再走过鱼市口,就到了三牌坊街。这条路虽然布局凌乱,崎岖不平,却堪称重庆城内首屈一指的主干道,三牌坊街尤其繁华,饭店、茶馆不下数十家。赵东的目的地是凤翔茶楼,此茶馆经营已久,本地人直呼‘老凤翔’而不称其名,当真是此时重庆顶级的消费场所。

他这一个月来回奔波,难得有在重庆安稳待下的时候,虽然知道麦家的麦之白登门拜访过他两次,可惜都无缘得见;现有有了几天空闲时间,他第一时间就想联系上对方。说来也巧,上午时麦家派人送来一份请柬,邀请他晚上赴‘老凤翔’茶楼与一些商场中人共进晚餐,他当即就同意了。

事实上,他也是最近才知道,重庆的茶馆也是可以喝酒吃饭的;而且在此民初时节,高档一些的茶馆还雇有男女清唱,佐以丝竹,以助茶客余兴;总之,给他的感觉有点像后世夜总会这样的综合娱乐场所。

来到‘老凤翔’门口时,他打量一下就觉得眼前一亮——好气派的茶馆啊!‘老凤翔’是中国旧式楼宇结构,楼高三层,雕梁画栋,厚木深漆,极有传统建筑的韵味!

上了楼才知道,今天其实是重庆总商会请客,为的是前段时间救灾之事;据赵东所知,那日在江边一会之后,商会中的头面人物虽然没有对他的建议全盘接受,但是却也是获得颇多启发,此后行事也基本按照‘以工代赈’的方略来施行,只不过他月余来忙于生意,少有在重庆的时候,对赈灾的结果所知不多。

如今天已转凉,灾民们或者返回家乡,或者投亲靠友,又或者找个活干,总之事情已经基本告一段落;而重庆总商会在此时决意答谢各界,联络感情……为此整整包下了‘老凤翔’的二楼和三楼,这个手面可是颇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在重庆这个开埠已久的近代化商业城市,商人阶层所蕴含的力量。

麦之白亲自把赵东迎到二楼,说起来两人已经有段时间未见,此次在这里相逢关系已经很熟络了;上楼梯的时候麦之白不停的说着话,用词虽然隐晦,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今天的宴会非同小可,来的客人有不少都是重庆乃至川省有名望人士;赵东心里颇为感谢,麦公子知道他现在人脉不足,刻意为他创造良机,说起来确实够朋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诤友;想想后世他自己,**朋友,最终却是一个损友害了自己,回忆起来真是不胜感慨!

“赵兄弟暂且安坐,麦某去三楼片刻即回,待会咱们去楼上吧!”麦之白叮嘱几句后即上楼去,仅仅几步路,他就和好几个人亲切的打着招呼,看起来似乎没有他不认识的人,此人人脉确实了得!

赵东听明白了麦公子的意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