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无稽什么的成语 > 第9部分(第2页)

第9部分(第2页)

《服务导报。淘书版》1997年1月2日 。。

孤树

这是一棵孤独的树,生长在空旷的田野,四周尽是些茫茫无际的草蔓。因为离群独居,树名对它早已失去了意义,在漫漫的时空里,它就叫一棵孤树。

孤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源于何时何处何物,那最初的萌芽是来自随风飘逝的一粒树籽呢,还是来自一根偶然插入泥土的枝条?它没有家族的赫赫历史可以追寻,却也因此省却了许多世俗的牵挂。它自在着,自为着,自生着,自灭着,默默地观照着自己和那无树的旷野,履行着那份完全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天职。

孤树虽然享受不到树们常有的公园的热闹,街市的繁华,大森林的壮阔,小庭院的温馨,好似一个可怜的弃儿,但它却也因此免受了随心所欲的攀折,违背天性的修剪,大树遮蔽的郁闷,狭小空间的压抑,因而活得益发潇洒了。

孤树生活的世界几乎是封闭的,它从来就不需为那些外形的美丑,树干的曲直,材质的优劣,枝叶的荣枯等等外来的评价而烦心。它所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便是尽其生命的能量,生长,生长,生长。它在默默地以自己的生命演绎了这样一道哲学命题:什么是生?生,便是活!

《中国建材报》 。 想看书来

想起愚鼠

业余喜欢爬格子,偶尔一次,在一份国家级的大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评论,于是有朋友相见,便大加称赞,并以学者相许。飘飘然窃喜之余,蓦然想起晚清作家吴趼人的一篇寓言,不禁汗颜而自省: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如果因此而以为自己就是个了不得的智者,那就难免愚鼠的可悲可笑了。

那篇题为《愚鼠》的寓言讲的是,鼠偶入象鼻,使象惊恐万状地打了一个大喷嚏。于是鼠得意忘形,以为连大象都怕自己,那些牛马骡驴就更不在话下了,世上所惧者,唯猫而已。一天偶遇叭儿狗,鼠竟肆无忌惮地上前戏弄,叭儿狗大怒,猛扑上去,锐牙利爪之下,鼠便一命呜呼了。看,偶有一点大作为,便忘记自己是老几,鼠之愚啊,就愚在利令智昏,忘乎所以。假如自己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功,因为朋友的一句夸奖,便也得意忘形,真的处处以学者自居,那愚鼠似的出乖露丑的一天,便为期不远了。

可悲可笑的是,如今愚鼠之举,并不鲜见。编几篇小说,作几首小诗,写几个大字,画几幅鸟兽,教几年书,藏几枚邮票,……于是捐个百八十元,便可编入什么《艺术家辞典》、《书画家辞典》、《收藏家辞典》、《教育家辞典》……然后便可尚方宝剑似的捧着这些辞典去招摇过市、沽名钓誉了。可是,当人们想到那著作等身、功德卓著的鲁迅、陶行知、齐白石……生前也未入什么家辞典,也从不自称为什么家时,那所谓的捐个百八十元便可大批量编入的什么家辞典,不简直就成了自讨其辱的耻辱柱了吗?人为名高名丧身,特别是那名不副实的虚名,丧起身来更其速矣!那些成“家”之后依然故我者,难免让人把他当作“行骗之家”看待呢!

鸡也能飞,但它不是鹰;癞哈蟆也能叫,但它不是黄鹂鸟;平庸的人有时也会有惊人之举,但他不是伟人;自己可能还会偶尔在大报刊上发表文章,但我会永远把愚鼠的悲喜剧当作修心养性的一面镜子,忘不了自己只是个业余喜欢爬格子的人。

《徐州日报》

不堪其美

某市选美,电视决赛,众望所归,翘首以待。没曾料想,观众蹙眉,颇有微词。电视识趣,直播取消;竟有传言,赞助撤走。唉!极一言以蔽之,是不堪其“美”也。

且不说歌不似唱,如嚎如嘶;也不说舞不似跳,如瘸如拐,单举那对答三例,以见所言不谬。

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为何人所作?”答:“李白--嗯--杜甫!”

问:“解放战争有哪三大战役?”答:“淮海战役--嗯--平原战役!”

问:“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答:“中国、印度--嗯--美国!”

俗话说得好,虎美在皮,人美在心,选美仅选貌,层次实在浅而低。但泱泱千万人的大市,选几个品貌具佳的窈窕淑女,又何至于如此捉襟见肘?

歪打正着的答案是:“报载北京大学女生拒绝选美。”

《淮海经济报》

何必强作解诗人

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的“床”作“睡具”解,本无疑义,可如今偏偏有人说“床”是“坐床”,更有人说“床”是“井栏”。如此这般一折腾,明明白白的一首脍炙人口、老少咸宜的古诗,竟变得朦朦胧胧,十分晦涩难解了。

也莫怪解诗人无事生非,标新立异,查查《辞源》,“床”的第一义项是“坐卧之具”,第三义项是“井栏”,新解的确是言之凿,持之有据,更何况李白写诗时,又没注明“床”用的是《辞源》的第几义项,而今千把年过去了,更是个死无对证。一个当时没有说清楚的问题,也就难免会给后人留下谁也都想说清楚的自由和权利了。

不过如此解诗也有不妥,因为如果字字都按《辞源》去查,去解,那么任何一首古诗的任何一个字,都会有多种多样的解法,古典诗坛岂不天下大乱,后学们岂不无所适从,九泉之下的李白们岂不会笑掉大牙?

于是解诗者又引经据典,大加旁证博引了。说“床”作“坐床”或作“井栏”解,某某某某诗里便是如此如此,因此这首诗也理应如此如此。但反驳又有了,“床”作“睡具”解,某某某某诗里不也如此如此吗?于是大伙儿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可终归还是“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