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织梦人讲的是什么 > 第二章 星宇如梦润月华(第2页)

第二章 星宇如梦润月华(第2页)

因为冯月华的网名叫“星月之梦”,此诗正好是她姓名与网名的结合体。并告诉她:月朗星稀,乃自然定律,虽说每当月华如水之际,星星都会变得暗淡无光,但它依然会隐藏在月亮的光华之下,如梦一般甜美地在其背后滋润着陪伴着,不近不远,不离不弃。

只是他当时并未直言,自己的网名就叫“星雨”。

转眼又过了几个月,一天晚自习后,杨子成看到冯月华和她们班上的两个同学一起从窗外经过,就赶忙问:“干嘛去啊?”

冯月华回:“去网吧,上夜网。”

杨子成顿时心绪翻涌,他挣扎了好久,就在校门即将关闭的最后一刻,冲出了学校。

杨子成跑了二里路,来到镇集。先在商店里买了几袋零食和两瓶饮料,然后才挨着镇上的几家网吧,依次找下去,直到最后一家找完,也没能找到冯月华的身影。最后,他才猛然想起,就在学校隔壁,还有一家只有八台电脑,收费比其他网吧都贵的农家小网吧,又赶忙往回跑。

等他气喘吁吁

地赶回来,那家网吧的大门已经关闭了,他只好绕道来到与网吧只有一道铁网之隔的桌球厂。透过铁丝网及网吧的窗户,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的情况。左边一排四个座位坐着两对情侣,右边一排从门口往里,依次是冯月华的两个女同学,冯月华本人,而最后那个竟是张卫。

杨子成呆坐在球案上,他也庆幸自己没有跟上,没有赶上这尴尬的境地。

他望着夜空,望着空中那轮圆圆的月亮。恍惚间,像是又回到了童年,那个打麦子的夜晚。一样是这样的月亮,一样是这样的时分,他一个人坐在高高堆起的麦草垛上,望着天空那轮明月,不知不觉间已泪流满面。

正当热泪盈眶之时,猛然又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蹭自己的脚。他低头一看,原来是学校附近那只可怜的流浪狗。

这小狗,曾在学校出现过,班上几个备考体校的体育生,几次都要抓它回去加餐,最后还是被它死里逃生了。此刻,它正可怜巴巴地望着杨子成。

杨子成看着那小狗,心中的酸楚瞬间暴涨,隐隐作痛。他抱起小狗,用手摸了摸它的脑袋和耳朵。然后把它放在桌球案上,扯开零食袋子,分开几处,把每样都给它倒出一半来。

自己也没闲着,一边吃着零食,一边望着天空,望着星星月亮,望着冯月华,也看顾着身边可怜的小狗。许久之后,才躺在球案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天快亮时,一股凉气逼来,杨子成被冻醒了。趁着没人发现,他赶紧提着剩下的零食与饮料,往宿舍赶去。小狗也醒了,紧紧地跟在杨子成身后,杨子成回头看了它一眼,转身便加快脚步跑开了。

此事之后,日子变得更加煎熬,可高考还是一天天地近了。一想到高考结束,就可能再也无缘与冯月华相见,心中又不免倍添伤感。

体检前的周末,杨子成拿着从峰子那里借来的几百块钱,想邀请冯月华一起去香溪洞游玩,又怕她不答应,就同时约上了孙芳,张卫,与自己的同桌陈士卓。冯月华本就喜欢旅游,又有张卫一起,便爽快地答应了。

香溪洞,虽名为洞,其实是一座山,还有一条小溪。

溪中的风景究竟如何,几人没顾得上瞧,而山上的风景主要是人工兴建的满山神佛庙宇,外加一个周身共一万个“福”字的万福大鼎。还有就是由山顶望去,远近好几处密密麻麻的,由水泥铸成的坟地群。

中国人多信老天,老天即是命运的主宰,佛与上帝是外来品。学佛者,出家修行,向往的是西方极乐与内心清净。而在杨子成看来,除了吃素与练武修身之外,其他方面算来,佛都是消极的。说什么跳出红尘,可红尘万丈,任他是谁,也没有那么好的弹跳力,终究还是免不了要食这人间烟火。要不怎么会有佛爱“金”装与修证“金“”身的说法呢?更不要说什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凡是鼻能喘息,脚能沾地的,就绝不可能一尘不染,无非自闭耳目虚构梦境与心境而已。说到底,佛也是俗人一个,而凡人之所以选择出家,多半都是无法面对生活,面对现实,所以才剃了个秃瓢,挂上念珠,披上袈裟,找个自命禅门净土的地方,躲起来慢慢等死而已。又或是大白天里,凭空做着那西方极乐的美梦。甚至满嘴里“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实则欲念嘈杂,名利权势酒色财气,无一样能抛却得下。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至于老天与上帝,则是两个最大的冤大头。因为对信徒而言,不管勤的懒的善的恶的,还是丑的美的贤的愚的,之所以信任,多半都希望能得到庇佑,能给予他们额外收获。可大凡成功之时,谁都希望别人知道那是他们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一旦失败,无论自己有多不靠谱,理所当然的就把失败的根由全都归咎在他俩身上,“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反正他们谁都

不会言语,自然也无从辩解。真不明白那些个花着大把钱财在这里求神拜佛的人们,究竟在想些什么?放着那么多的天灾人祸不去帮补,反倒要白白浪费在这里,难道就只为了求个心安吗?

杨子成不信命运,不信老天上帝与佛陀,更讨厌那些糊弄人的神神鬼鬼。当代中国之所以在自然科学上一直少有建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从小到大在神魔鬼怪的幻想中消耗的太多了。

小时候,老家就有一座庙,村里人常去祭拜。求健康,求平安,求发财,甚至天不下雨,也要去祭拜祭拜。杨子成的一个小伙伴,就是因为生病后家里只知道求神保佑,而没有积极救治,才被活活拖死了。伙伴去世后,他找了个机会,趁着四下无人,就跑到庙里痛下狠手。先对着雕像撒了泡小的,然后又往香炉里拉了泡大的。接着,找了块大石板,用刀尖在上面刻上“老天是儿我是爹,下拜磕头的,全都是孙子!”这几行字,立在雕像前。最后才掀了庙顶,把几根椽子捆在一起,扛回家去烧火做饭了。

之后,就当真没人再去祭拜过。虽说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当孙子,可并不见得愿意把谁都当成是爷啊。

其实,很多教义之所以广为流传,都是因其有好的一面,例如上帝的宽容与仁爱,佛的觉悟与慈悲。然而,一旦形式化的东西过于加重,甚至掺杂上一些别有用心的私心私利,原本美好的愿景,就会适得其反。何况,过度的慈悲与宽容无异于助纣为虐怙恶不悛,只会助长邪恶的滋生,让善良与忍让显得比残暴更加死有余辜。即便如此,对于大多数内心空虚的人来说,崇高的信仰太过遥远,现实的理想又太过枯燥疲累,所以,管它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甚至明知是假,也还是要留一些安慰与幻想给自己。毕竟,人嘛,总是免不了要自己欺骗自己。

冯月华的表现很虔诚,一处处地参观,一处处地磕头行礼,一处处地拍照留念。偶尔也会“拈花惹草”,或是欢呼雀跃。

杨子成就负责拍照,他要尽可能多地记录下冯月华的每一个表情与举动,并把它们深深地刻在心底。直到黄昏时分,借着夕阳的余晖与绚丽的山野风光,完成最后一组拍摄后,一行人才乘车返回城里。

回城吃过饭后,几人依然游兴未尽。便又沿着河堤一路穿过大桥,来到了安澜楼。

安澜楼刚兴建没几年,它坐落于江边的一座小山上。此山虽不高,但周围的繁华景致也能尽收眼底,再加上楼前大门两侧有一副绝好的对联,更是为此楼平添了几分色彩。

此对联上联是:于生何必谈大雅;下联是:相逢尽管问安康。

一句话,既道出了安康人恬淡舒适的人生追求,也对外展示了安康人的友好与热忱,还一语双关,尽显大气与机智。

通往山上的路,是一条长长的石阶,石阶两旁是用一根根粗铁链连接起来的石狮子。阶梯上,周围的山上,以及此楼的楼顶上,角落上,庭院地面上,都装着不同形态的荧光灯。每到夜晚,在所有灯光的交相辉映下,踏上阶梯,就如踏雾里云端,登上庭院,更是如登仙界瑶台。

对此情景,一行人个个都显得异常兴奋。再加上月华如水,皎洁明媚,几人兴之所至,便开始在庭院中追逐玩闹起来。一番嬉戏,好不惬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