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救宋江劫法场有哪些人 > 第五章 劝谏(第1页)

第五章 劝谏(第1页)

赵孟启说话直接得开门见山,宋理宗不怒反喜,原因很简单,是他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终于有了长进。

当时宋理宗没有子嗣,有不少大臣都纷纷上书,请求尽快选立太子,以定国本。就如吏部侍郎洪咨夔就曾劝宋理宗择优者选为皇帝之子。宋理宗先是推脱,说再等几年,看看自己能不能生出个儿子来。可几年下去了,连个公主都没生出来。所以无奈,他只能选立继承人了。

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恰好他的弟弟有唯一的儿子,即赵禥。他便毅然决然地将他一步一步升官、栽培,到今天,赵禥已经是皇子了。但他的这一举动却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

只因为这赵禥天生愚笨,真不是个做皇帝的料,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宋理宗不管,他本来也就是误打误撞被史弥远从民间选来的,和宋朝正宗的宗室差得远了,他当然不愿意再去找其他的赵氏子孙来即皇帝大位。

宋理宗选择赵禥为大宋皇帝的继承人之前,就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赵禥教导成才,至少得适合当皇帝。可赵禥就是半个傻子,平日里宋理宗教他常常能被气得头昏,但今日,赵禥的言谈举止,都超出了宋理宗的想象。

赵禥终于懂得思考了。

这也是宋理宗大笑的原因,他从赵禥身上看到了希望。

宋理宗叹了口气道:“不错,你所言不无道理,余玠在蜀地,蜀地才能得以安稳。但我也有担忧之处,这些,你是不懂的。”

赵孟启平静地道:“父皇是不是觉得余玠有可能会反叛?”

此话一出,犹如一把利剑直刺入宋理宗的脑门,使得他额头一阵发凉。宋理宗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不过十四岁的、甚至被人们都认为是傻子的少年,竟会一下子点中他的心事。

宋理宗的目光突然变得犀利起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赵孟启:“这些话,是别人教你说的吗?是不是汤汉?”

宋理宗所言汤汉者,便是赵禥的一个侍读,现今也在朝廷任官,本是理学大师真德秀的宾客。

赵孟启摇了摇头,用诚恳的目光看着宋理宗,异常平静地说:“不是,汤先生没教过我这些话,其他人也没有,这些,都是孩儿自己分析出来的。”

宋理宗用不敢相信的眼神盯着赵孟启,赵孟启则尽量让自己保持平静。

“禥儿,你要知道,如果有什么人偷偷把这些讲给你,然后再让你转述给我,那人就是害你的,也是害我的,更是害整个朝廷的,你一定要告诉我,那人究竟是谁,他想干什么。”

宋理宗语气平和,循循善诱的感觉。

赵孟启一脸认真地道:“父皇,请您相信我,没有人交代过我这些话,这些都是孩儿自己想出来的。孩儿知道余玠镇守蜀地,又广纳贤才,修筑城墙,训练军队,是当世难得的良将。而大宋至从建立以来,都对武臣提防,才因此几次北伐都不利。而这余玠,犹如岳飞,是难得的良将,若将其革职,或是不再重用,都是我们的一大损失。余玠征战沙场数十年,落下一身的病,不易长途跋涉。况且如今朋党之争依然严重,若将余玠轻松召来,余玠恐遭他人陷害,而到时候父皇也会痛失一个可以稳定边疆的大将,希望父皇三思!”

历史上,余玠可能是接到宋理宗密诏惊恐而死,也可能是被谢方叔等辈赐毒酒而亡,赵孟启就照着这两种可能,把事情向官家解释了一遍。

赵孟启的一番话道倒真的引起了宋理宗的思考,“那依你之意,究竟如何?”

“孩儿认为,写一封书信慰问即可,再赠以钱帛足以。不用——密诏召回。”

“密诏?你又是怎么猜出朕要用密诏召回余玠?”

赵孟启这下是话越说越多,连官家要用密诏召回余玠这事也说了出来。赵孟启只好继续硬着头皮解释了:“孩儿确实是猜的,因为父皇担心直接下诏会引其他大臣心生惶恐,所以密诏更为合适。”

“哈哈,不错!有点长进。没想到你小子在西湖里淹了一下脑瓜子也变灵了!你说的事朕会再做考虑,今个就到这吧!”

宋理宗疲意已现,显然不想再多过问这些事。但赵孟启知道,如果今天不能够说服皇帝,那么明日恐怕也不能了!

赵孟启也不怜惜双腿,立马跪倒道:“皇上!此事真的极为重要!臣以性命担保余玠不会又谋逆之心,还请皇上可以让余玠继续在蜀地任职!”

赵孟启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宋理宗虽然不大高兴,却也不得不将他的话当作一回事,“朕相信你,也相信余玠,这件事以后就不提了,余玠那里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你也别跟着瞎着急,说的就好似没了余玠会亡国一样。”

赵孟启见目的已经达成,不禁欣喜万分,道:“多谢父皇!父皇圣明!”

“得了。朕乏了,你也好好养着身子吧,再过几日,就可以去资善堂上学了。”

所谓资善堂,就是专为宋朝皇子讲学的地方。

“好的,父皇。孩儿送送父皇。”赵孟启道。

“不必了,外面风寒,你在屋里待着就行。”宋理宗摆摆手道。

赵孟启心里涌起了信心,本以为宋理宗此时年过四旬,步入晚年,会不听劝告,没想到还真的听进去了自己的话!这么一来,就可以避免历史上的余玠闻召而疾,不久病死。不仅为大宋保留了一位将才,更是自己作为穿越者的一次成功的尝试。让赵孟启十分开心的是,穿越第一天,就干成了一件要事。

但赵孟启哪里知道,其实那只是宋理宗懒得多管这些事,对赵孟启的敷衍之词。此时的宋理宗早不像年轻那时,书生意气,想干成一番大事业,又十分崇尚理学。如今的宋理宗,不理朝政,更是爱好声色。

不过赵孟启还想不到这些,他心里除了趋炎附势的梁生,还有两个让人怜惜的丫鬟,就是如何尽力去改变这个大宋,如何去对抗强大的蒙古。

本站网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