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李世民实录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追封皇三子李玄霸为卫王,谥号“怀”。追封皇五子智云为楚王,谥号“哀”。

推思宗室,封从弟李孝基为永定王,从弟李神通为淮安王,从弟李叔良为长平王,侄李琛为襄武王,侄李孝恭为河间王,侄道玄为淮阳王,侄李道宗为江夏王,侄李瑗为庐江王。

进封裴寂为魏国公,赐良田千顷,赏宅第一处。进封刘文静为鲁国公。

降封杨侑为崔酅国公,迁出宫外,赏宅第一处。追谥隋炀帝杨广为“炀皇帝”。

该封的封了,该祭告的也祭告了,皇帝算是当上了,惟一的憾事是手上没有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是天下至宝,乃秦始皇命李斯磨制和氏璧而成。玺方四寸,玉螭虎钮,一作龙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一作鸟文,曰:“受命于天,即寿永昌。”传国玺乃君权神授的象征,代代相传。隋炀帝被杀后,传国玉玺可能在宇文化及所立的皇帝杨浩之手。

急切间觅“传国玺”不得。李渊只好命能工巧匠另刻玉璧,暂且用之。其刻文曰:

皇帝景命,有德者昌。

我二郎也不是坐怀不乱之人

唐朝建立后,西秦薛举不甘心偏安一隅,准备再次东进,争霸中原。亲信谋士郝瑗出个点子说:

“欲出陇山,占据关中,仅凭我西秦国还办不到,必须用重金厚利联络梁师都和突厥,连纵合横,造成声势。我军正面进攻,梁师都与突厥出兵攻李渊侧翼,则可轻取长安!”

郝瑗是薛举最为信赖的谋士,君臣交好,薛举当即派人依计而行。遣使者带重金去贿赂突厥启民可汗之子莫贺咄设。突厥见利忘义,欣然应诺。

此消息传到长安,李渊感到事态严重,一边命李世民积极备战,一连派水监宇文歆带着重礼前往突厥,开展外交活动。能说会道的宇文歆,用尽手段,游说突厥诸大臣,又向莫贺咄设反复陈说利害,终于说服其放弃了援助薛举的企图。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薛举在梁师都的策应下,亲率大军越过泾州,直向长安进发。

与此同进,李渊派惯于征战的秦王李世民为元帅,率领长史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以及总管刘弘基、柴绍、丘行恭、李安远、慕容罗睺、张长逊等八总管之兵,从正面迎击薛举。这是仲夏里最艰难的日子,火辣辣的太阳蒸晒着,热魔压迫人喘不过气来,也没有一丝风。炙热的土路把人的脚跟烤得快要干裂了,士兵和战马都汗流涔涔。

此次征战中,主帅李世民染上了疟疾,病倒在了床上。由于长史刘文静、司马殷开山的轻敌,最终导致了唐军的惨败。

整点人马,病中的李世民不禁泪水涟涟。大将军李安远、慕容罗睺战死,爱将刘弘基领兵断后,终因力尽被俘。士兵死亡者达十分之五、六。刘文静满面羞愧,跪地请死。李世民抚慰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以后路还很长,吸取教训就行了。”

退回长安,李渊并没有一丝一毫责备李世民,又亲自至各营抚慰一番,只是把刘文静、殷开山除名了事。高庶之败后,李世民的病也慢慢的好了。于是整顿军队,准备再战,同时建议父皇李渊,继续开展外交攻势,交好凉州李轨,进一步孤立薛举。

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薛举的儿子薛仁杲率军攻打宁州,被胡演击退。

谋士郝瑗向薛举献计道:“今唐兵新败,关中骚动,宜乘胜直取长安。”

高庶大破唐军,皆郝瑗之计,薛举无比信任他,加封其为右仆射,今又听直取长安之计,连连首肯,决定第二天进军。也许是打败了唐军兴奋的,也许是年事已高,当夜薛举突然中风,口不能言,手不能指。进军计划自然就搁置下来。八月九日,薛举不治身亡。薛仁杲于灵前即位。

薛仁杲为人酷暴,恩怨不明,与诸将多有矛盾。

郝瑗知他不能长久,不是干大事的主。想想死去的皇帝薛举,如此看重自己,想想西秦的霸业要断送在仁杲之手。郝瑗不禁大放悲声,终日抚棺以泪洗面,终以伤痛过甚,一病不起。薛仁杲没有父亲的支持,失去郝瑗的计谋,将佐离心,兵势日衰。情报传至长安,八月十五日,李渊再次命令李世民为元帅率兵进攻西秦。

李世民因向父皇建议,重新起用刘文静、殷开山,使其官复原职。九月初,唐军进至高庶,薛仁杲派宗罗睺率精兵十余万迎战、两军在原先的战场扎下营寨,摆开了阵势。薛仁杲自恃兵锋甚利,瞧不起败兵之将,屡令宗罗睺出战。宗罗睺几乎每天都派精骑挑敌撩阵。唐军坚不出战,西秦兵脱衣赤膊坐在地上,无所忌惮,大骂唐军是缩头乌龟。

众将佐被骂得火起,嚷嚷要出战。李世民对大家说:

“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恃胜而骄,有轻我心,宜闭垒而行之。彼骄我奋,可一战而克也。”

唐军坚守不出,西秦兵愈发骄狂,竟每天在阵前扎起凉棚,饮酒作乐,喝多了就手指唐营,大骂唐军,并竖起李世民的画像,射箭作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