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李世民的感情生活 > 第63部分(第2页)

第63部分(第2页)

“太子呢?”太宗拿眼在射箭的人群中到处去找,一转脸,才发现李治站在身后,就有些不高兴地问:“你怎么不去射箭?”

“此非吾所好。”李治摇摇头说。

“那你爱好什么?”

“得以侍奉至尊,长在左右,吾愿足矣。”

太子的一番孝道之语,让太宗在欣慰之余,颇觉有些失落,担心太子仁弱,在自己身后会受制于人,难守社稷。倒是三儿子吴王李恪,文武全才,性格、相貌都很像太宗,若立他为储君,则天下无忧也。

一念及此,这天趁长孙无忌一个人侍立,太宗对无忌说:

“公劝我立雉奴,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勇类我,其母杨妃也是炀帝的女儿,也属贵胄一族,我欲改立恪为储君,公觉得怎么样?”

无忌一听,心里着急,忙伏地叩头道:

“太子自立以来,有口皆碑,并无过失,哪能轻易更废,臣坚决不同意!”

“公以恪非己之甥邪?”太宗眼盯着无忌问道。

长孙无忌这才觉出自己刚才有些急切,忙又屏声静气,再拜乃徐徐说道:

“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储君至重,岂可数易!且举棋不定则败,愿陛下熟思之。”

太宗就怕“败亡”两字,听了长孙无忌一番话,只得连连点头,打消了更立储君的念头。

贞观十八年(644年)夏四月,太宗驾御两仪殿,皇太子侍立,太宗问群臣道:

“太子性行,外人亦闻之乎?”司徒长孙无忌首先出班奏称:

“太子虽不出宫门,天下无不钦仰圣德。”

第一重臣长孙无忌发了话,别的大臣也纷纷跟着唱贺道:“太子仁厚,天下共知,实乃守成之良主!”

太宗显得颇不以为然,说:“我如治年时,颇不能循常度。治自幼宽厚,谚云:”生子如狼,犹恐如羊;生女如鼠,犹恐如虎。‘冀治稍壮,自不同耳。“

长孙无忌端了端袖子,又上前一步奏对道:“陛下神武,乃拨乱之才;太子仁恕,实守成之德;趣尚虽异,务当其分,此乃皇天所以祚大唐而福苍生者也。”

听了无忌一番话,太宗方始欢喜,眉开眼笑,频频点头,他爱抚地望着一旁温文尔雅的李治,心说,这太子一位就给定他了,说什么也不再换了。

为了进一步巩固李治的太子之位,保证太子将来顺利接班,太宗下诏将李承乾送于黔州安置,顺阳王李泰于均州安置。并召来吴王李恪,当面予以训诫:

“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天下之法不可私。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霍光诛之。为人臣子,不可不戒。”

李恪也是个聪明的王子,心下明白父皇的意思,再说自己也没有多少谋储嗣之位的意思,因此唯唯诺诺,叩首对父皇说:“父王圣明,儿臣自当谨慎。”

该徙迁的徙迁,该训诫的训诫,做完这些,太宗也觉少许伤感,对臣下说:“父子之情,出于自然。朕今与子生离,亦何心自处!然朕为天下主,但使百姓安宁,私情亦可割耳。”太宗又抹着眼泪,拿出李泰的上表,摇摇给近臣看,而后说道:“泰诚为俊才,朕心念之,众卿听知,但以社稷之故,不得不断之以义,使之居外者,亦所以两全之耳。”

天又热了,太宗来到京兆鄠县东南三十里的太平宫,太平宫亦是隋朝留下来的旧宫,太宗观其沧桑兴衰,有感而发,对侍臣说:

“人臣顺旨者多,犯颜则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

长孙无忌等人忙说:“陛下无失!”

散骑常侍刘洎一向性格坚贞,当即指出:

“往昔陛下临朝,曾道:”朕为人主,常兼将相之事。‘给事中张成行尝上书道:“禹不矜伐而天下莫与之争。陛下拨乱反正,群臣诚不足望清光,然不必临朝言之。以万乘之尊,乃与群臣校功争能,臣窃为陛下不取。’陛下嘉纳,顷有上书不称旨者,陛下皆面加穷诘,无不惭惧而退。非所以广开言路也。”

中书侍郎马周也跟着奏道:“比来陛下赏罚,微以喜怒有所高下。”

太宗听了,默默无语,半晌才点了一下头说:“朕性格倔强,又喜爱文学,喜欢才辩,君臣凡有奏对,朕总是引古证今驳他。这是朕的一个小毛病。”

散朝后,刘洎又奋笔疾书,就太宗的这个“小毛病”上书谏道:“帝王之与凡庶,圣哲之与庸愚,上下悬殊,不可伦比。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至尊,徒思自勉,不可得也。陛下降恩旨,假以慈颜,凝旒而听其言,虚怀以纳其说,犹恐臣下未敢尽对,况动神机,纵天辩,以折其理,引古以非其议,令凡庶何阶应答?且多记损心,多语伤气,内损心气,外劳神形,初虽不觉,后必为累,须为社稷自爱,岂宜为性好自伤!至如秦政强辩,失人心于自矜,魏文宏才,亏众望于虚说。此辩才之累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