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惜鸾脚步连忙快了一些,走到老者身前,轻轻躬身,神色肃容道:”李惜鸾见过高老先生。”
高老先生一头白发,满脸慈祥笑意,身体微胖,全身都是厚厚的儒雅之气。这种厚重的书卷气息,不用分辨便知道这位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当代大儒。
高连山,高崎的亲弟弟,当代儒家宗师,一代鸿儒。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也未必能让李惜鸾这么恭敬。高崎高连山的父亲也曾是一代儒学大师,曾经做过几日帝师,高连山便是皇帝文学上的师兄弟,也对他很是尊重。高连山,更是曾经是太子之师,后来更是成了皇家专属先生。论到影响力,恐怕还要比高崎胜一筹。
最让李惜鸾敬重的是,这位连山先生曾数次庇护卫家,虽然很多外人看不出来,但李惜鸾却心里明白的很。
高连山一脸和蔼笑容,打量了眼李惜鸾,笑呵呵道:“李承的学问实际上已经不错,只可惜太过执着,百尺竿头差了一步。”
李惜鸾抿了抿嘴,俏脸不动道:“高老先生教训的是。”
李承便是李惜鸾的父亲,乃是卫山的至交好友,年少更是曾言‘李家有女必许卫家7,后来果然一语中的。
高连山看着李惜鸾拘谨的神色,呵呵一笑,又颇多感慨,道:“你不用紧张,这次我来是给我那位老友的面子。他如果做学问我肯定不如,可惜他走了官场,哎,大齐文坛失了他果然是暗淡的太多啊。”
听着高连山没头没尾的感慨,李惜鸾虽然心里迷惑,却又心里一动,莫非这三人都是冲着高老先生的这位‘老友’来的,而不是立远或者武帅?
这个想法让李惜鸾心里一松,连忙道:
“高老先生请,容晚辈奉茶。”
(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四章 又二重奏
“你说什么?”驸马府门口,卫樵听着鱼儿的话,即便是他也两眼一直。
先前他急急忙忙赶过来还认为是常阁老的事,如今一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先是常阁老府上的老管家,后是傅首辅的四公子,接着又是高阁老的亲弟弟,现在卫樵已经完全搞不清楚,眼下这究竟是什么状况!
“少爷,怎么办?”鱼儿一脸小心翼翼的问向沉吟不语的卫樵。
卫樵一怔,依1日皱着眉头道:“你是说,他们就是前后脚到的?”
鱼儿轻轻点了点小脑袋,’一脸的担忧。如果说一个阁老送礼放谁都会觉得荣耀,硬着头皮也要收下;可是一下子三个,首辅,次辅,实际上已是第三的阁老,搁谁家估计都会心里难安,惴惴不已。
卫樵皱着眉头,一脸的思索着。无疑,他是没有这么大面子的,即便是他与武清宁成亲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大面子,虽然皇家有赐,但阁老却矜持的很,从未像这次这么大张旗鼓。
他没有这个面子,李惜鸾自然也没有,卫樵心里不停转动,虽然明知这里面有问题,有大问题,可他思索来思索去却始终找不到一丝头绪。
就在两人沉默的时候,又一个小丫头急匆匆的从门里跑了出来,附在鱼儿耳边轻声说了一句。
鱼儿一听连忙向卫樵道”少爷,高老先生说是冲着他的一位‘老友’来的。”
老友?卫樵一愣,对这位高老先生他倒不是很了解,看向那小丫头道:“当时具体的情形你说一下。”
小丫头立即将李惜鸾与高连山的对话重复了一遍,甚至连高连山的表情都附带着描述了一下。
卫樵一听就紧皱起眉头,这位高连山在杏林的威望无疑是绝对的,如果不是一心专研询问,现在阁老内必有他的一席之地!
连他都称呼为老友,卫樵心里顿时将大齐所有的一品大员都想了个遍,想来想去,卫樵却发现,似乎没有谁能够够得了让高连山亲自来给一个小辈送礼。官职够的没那个影响力,影响力足够的地位又不足,卫樵心里想来想去满是古怪。
卫樵摇了摇头,想不通就只能随机应变了。
“走,进去再说。”卫樵摆了摆手,抬脚向里面走去。”哈哈,卫贤侄慢走。”就在卫樵一只脚踏入门槛的时候,一声爽朗大笑从卫樵身后不远处响了起来。
卫樵一怔,连忙转身向声音来源看去,这一看卫樵的脸色便当即微微一变。
只见一辆极豪华的马车上,膀大胸肥的郑王一脸郎色大笑的走了下来。
卫樵一边心里急急转动,一边连忙大步向郑王走去,走到近前,卫樵拱着手,道:“卫立远见过郑王殿下。”动作这样来,心里却是极其凝重。
如今府里已经有三个菩萨了,这又来了一个,今天的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卫樵直觉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事自己是不知道的,但却百思不得其解。
郑王神色从容豪迈,全身都是威猛的霸气。先帝的几个皇子年轻时都曾在边关与匈奴血战过,其中就以郑王最是好杀,在关外三年,直接死在他手中的匈奴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这位郑王以前曾拜过大将军,手握几十万雄兵,与匈奴大战不止,说起来也是一员骁将猛将。后来当今皇帝登基,这位郑王被调了回来,按了有名无实的王爷头衔,在金陵里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