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于天,使云得力可托天河之水;沉于地,使地得力以养万物之灵,遂万物滋生,自此而起。
万灵即化生草木,故草木为“生”之始也。
“灵气”于天地之间,汲日月之精华,滋万物之所需。
气浓成液,液固成石。
后自相结,成一连天琼璧,遍千万里。
琼璧虽奇,初生软绵,有天石落时常携之入地。
入地者尽碎,则灵气尽散,化碧石。如不碎,便或将灵气压于其下,或封于其中。
又有“云中玉”,亦称“石中玉”者,乃云升时,裹落玉于其中者。无尘无垢无暇,形美而气足,灵气遍布其中而不散,日月兼以养之而不害。
灵为草木数久,变化万千,皆不得愿。
便仿混元“一”者,生四肢躯干,行走天地之间,又生头颅,乃生音视之相。
后万灵皆以此形。
此万灵所化之物,乃后世所称之“上神”(上神或上圣)。
上神初行之时,天地仅草木水土,群神再化万物,便生各路飞禽走兽。
此便引出一神,名曰“女娲”者也。。。
译文:
世界最初的时候,万物归于一体,形状如同巨球。在此期间,各物相容相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最平静的时期,史称“混元期”,万物以这种形态度过了无法被计算的庞大时间。
某一天,(假设)一个作用力在混元内产生(或是进入混元),使混元开始逐渐旋转,然后混元内的物质开始重新组合,相同相近的物质彼此接近,依次排列。
又经过了无法被计算的时间之后,混元外部成为了坚硬的“壁”,并早已停止转动。
最中央的位置是他的核心,核心的位置是空的,只有促使混元旋转的作用力依旧在其中。我们称这股流动的力为“元气”,也就是“世界最原始的流动”。
即便世界已经停止转动,但元气依旧频繁的活动,可能是因为与靠近最核心部分的物质相融合,便生成了“灵”。
灵没有思想,但有意识,也开始随着力的乱流方向开始不停流动。
又经过千万年的流动,灵使混元内万物开始重新相结。
最终结成的物体生成了躯干和四肢,并在混元的内核又卧了千万年。
(假设)这些有意识的“灵”以“x”型(无头的人形)在混元内进行构筑,吸取混元内万物并向这个“x”(人)形状的构筑上进行无限叠加膨胀,并最终将混元撑开。
在这个“x”(人)形状的物体将混元完全撕开后,不幸抵达了临界点,随即灰飞烟灭。
这世界上“第一个物体”在逝灭的过程中,产生了两种气,一种是向上上升的阳气(热气),一种是向下下沉的阴气(寒气)。
这两种气在进入被撕裂开的两极的同时,使原本归于寂静的世界再度开始旋转,阳气和阴气也开始在旋转的过程中再度凝聚。
又旋转了千万年,阳气和阴气的顶端形成了至热的太阳,和至阴的太阴,其形成的物体称为日和月。
在太阳(日)和太阴(月)的吸引下,两极间轻的清澈物体开始向太阳的方向聚集,而重的混浊物体开始向太阴的方向聚集。
渐渐的,日月脱离两极,旋转的越来越慢。而太阴一开始所处的一面因为重量越来越大而使两极旋转逐渐变慢,并最终停滞。于是形成了天上地下,也就是天地最初的混沌形态。
天地初定之时,天地都有水有土,所以,也算得上是一个“混元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