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耍聪明的中国人在线阅读 > 第10部分(第2页)

第10部分(第2页)

但是道家只在汉初略试锋芒,促成了汉初的“文景之治”后,就被汉武帝罢黜了,在唐代一度复出后,从此就彻底退出了官方的意识形态,只在民间发生影响。于是用“智”治国,耍手段、耍聪明,想方设法地欺诈糊弄百姓,就成为官场的通病了,而老子的“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也终于愈演愈烈,因为老百姓的聪明思维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墨家的学说主张兼爱无差等、尚同尚贤,认为天下人都是平等的,君臣、父子、兄弟都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更让人惊骇的是,在那个时候墨子就提出了天子应该由选举产生的观点:“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墨子·尚同上》)与此同时,墨子认为官吏也应该选举产生。用今天的眼光看,墨家学说中包含的大智慧是无可置疑的,但墨家学说不符合统治者的胃口,因此,它在春秋战国鼎盛一时之后,随着秦朝的一统,很快就淹没在法家的实用权术之中了。

儒家学说注重实用,这一点对汉民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孔夫子的一句“学以致用”,让各种各样的大智慧,包括儒家自己的学说,都沦为世俗实用赚钱的工具。奥妙玄秘的《易经》被用来看风水、算卦,甚至用它来给人起名字,能赚钱就行;博大渊深的《道德经》,被演化成了道教,那些老道士口中念着“道可道,非常道”,手拿一柄木剑,给人捉妖杀鬼;即便是儒家传人,比如汉代的董仲舒,也发展出了一套天人感应的理论,用来祈雨、预言灾祸。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论从哪个角度讲,对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大损失,讲究实用的儒学,不管有多少真知灼见,但只是“讲究实用”这一点,就使其失去了成为大智慧的资格。大智慧只是陶冶民族性格、锤炼民族筋骨的,它并不能有具体的用途。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管包含了多少智慧,但它不是具体技术,无法应用到制造某种高科技产品上一样。

大智慧看起来是些大而无当的空话,空头大理论,不实在,但这正是大智慧之所以为大智慧的原因。老子说得好:“卅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大而空,这正是大智慧的用处。虽然它不能被当做具体技术实际应用,但它能开阔民族的视野,让民族的心室空灵,眼光看得极大,看得极远,从此胸襟开阔,目标远大。而一味地强调实用,将人的注意力限于固定的一点,就事论事,拿这种实用学说当大智慧,自然而然地就限制了民族的心胸和眼光。

儒学被奉上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后,中国的哲学就步履维艰了,来来去去地在人伦、人心与天道这些圈子里打转转,并登峰造极地弄出一个宋明理学来。理学,这个哲学上的怪胎,挖地三尺地想将人心束缚住。孔子虽然讲究实用,还用眼光看看外界,看看社会,可到了宋明之际,理学家的眼光已经不朝外看了,只是反观内心。于是民族的远望的眼光全被遮蔽,哲学意义上的思维当然就难以进步了,只能在故纸堆里徘徊,在限制人欲上打主意,变得鼠目寸光,只看脚下的尺寸之地。

儒家实用学说的恶果并不止这些,它自己本身其实已被后世全部肢解、实用了,后世奉它为经典的王朝,几乎都将它全部进行了实用化的分割炮制,需要用它的某一句话,就将这句话搬出来,需要用它的某一种观点,就将这一种观点拿出来。它的核心,它的整体精神,早在实用中被抛弃了,断章取义,为我所用,这是实用派最擅长的技艺,“*”中用毛主席语录打语录仗,也是这种实用的典型例证。

孔子学说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历朝历代的敬奉儒家的王朝,哪一朝哪一代按照这一句话行事过?这一句话对自己不利,那就将之忽略,对自己有利的,就大用特用,其实想一想,如果人人都遵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话,那这个世界将会多么美好。

我们有大智慧,但大智慧都被实用了。《易经》、《道德经》不说了,连讲究实用的始作俑者儒学,也被后世当做了做官的敲门砖,当做了各种实用者进行实用的招牌,这的确非常可悲。

第七章 实用……为我所用……小聪明的源泉(1)

一、大智慧实用的恶果

过去有一个关于李鸿章的笑话,说李鸿章访问英国时,戈登夫人赠送了他一条英国名犬,这条狗身份不凡,曾经在名犬大赛中得过冠军。后来李鸿章给戈登夫人致信感谢,说这条狗的肉味的确不错,“所赏珍馐,朵颐有幸!”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拿这个笑话来比喻一味强调实用的思维,则非常贴切。

自孔夫子提出“学以致用”之后,实用就成了我们的优良传统,在这种思维下,任何东西都被实用,进而为我所用,大智慧也罢、律条法令也罢、道德习俗也罢,都没能逃出被聪明人实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结局。有趣的是,孔夫子虽然主张实用,并积极入世,想将自己的主张应用在实践中,可他老人家很失败。在故乡鲁国做官,从做中都宰算起,也只做了短短的四年,就被聪明的齐国人用计离间,致使官儿难以做下去,不得不周游列国,寻求另外的机会。他老人家有满肚子的学问,他能讲很多大道理,但他最终没能凭此给自己谋到一官半职。

与孔夫子形成强烈对照,并相映成趣的是纵横家苏秦。苏秦的学问虽然也不错,但比起孔子,他还要差得多。可是苏秦成功了,他周游列国的成果,是身佩六国相印,威势赫赫、富贵逼人。

拿这两个人来比,或者根本就不合适,就像拿理论物理学家与工厂的技术员相比一样。前者是搞理论的,而后者是搞技术的,伟大的理论家并不一定就能做个称职的技术员。如果将孔夫子比*因斯坦的话,那苏秦最多就是个高级工程师。但苏秦的长处是实用。

在实利规则的强大威力下,人人都讲求实用,没有人对理论感兴趣,所以苏秦成功了,孔子失败了。从这个角度讲,孔夫子虽是圣人,但他不是聪明人。不过他老人家不愧圣人之名,他宁愿得不到诸侯的重用,也不愿将自己的宏阔大理论降等,变成用以谋利的实用操作技术。

孔子不屑于这样做,他之后的孟子也不屑于这样做,这两人的高傲使得儒学至少在前期,得以保持其高贵的血统。不过,他俩不愿意做的事,并不妨碍别人做,在中国,专门有一类人就是做大智慧的实用工作的,他们通过各自的绝招,将智慧系统性地转化为实用技术,并传授这些技术,教人用之博取荣华富贵,这类人最杰出最有名的代表,叫做鬼谷子。

鬼谷子是个极具传奇色彩的神秘人物,有关他的资料流传下来的非常少,但他有四个赫赫有名的学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这四个人,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他们没有政治背景,没有财富的支持,他们凭借的只是学来的实用技术,靠此技术博取功名富贵,靠此技术将战国的形势搅得风起浪涌。

通过苏秦等四人的造诣,可以推测到鬼谷子惊人的艺业:他对大智慧的研究之深、理解之透彻,当世鲜有人比,同时他洞悉当时的人情世故、人性的弱点,对实用规则的熟悉掌握也到了了如指掌的程度,于是鬼谷子将大智慧与充满弱点的人性比照、参详、研究,以求取功名富贵为目的,以趋利避害为诱饵,以三寸不烂之舌为武器,以人追求实利的心理为进攻目标,创出了一门千古罕见的技术:纵横术。

纵横术不讲究是非善恶,不讲究公平正义,更不讲究什么规则、人情,他只讲究技术,纵横捭阖的技术,以此技术,片言而获荣华富贵,谈笑间可退百万雄师。纵横家苏秦、张仪、甘茂、蔡泽等的成功实践,让纵横术成为战国之际的一朵奇葩。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实用……为我所用……小聪明的源泉(2)

说实在话,纵横术在战国时代,主要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它不讲是非对错,不讲公平正义,只以国家间的实际利益为目的,这在那个时代,是必须的。那个时代国家间的战争,根本无正义可言,大国兼并小国,强国侵凌弱国,都不过是为了掠夺土地城池,如此而已。纵横家们在这个纷乱无序的时代,靠三寸不烂之舌与聪明的大脑,不但只手扭转国际风云,而且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并凭此快意恩仇,这很了不起了,脱离历史时代来鄙视他们是不公平的。

但在后世,纵横术被用到了各个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