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耍聪明的中国人在线阅读 > 第14部分(第2页)

第14部分(第2页)

损人利己,如果损的是熟人、朋友、亲戚,那么,大家会一致谴责,骂他不义气,骂他太缺德,可如果损的是陌生人,似乎大家谴责得就不那么起劲了,甚至还会认为这很正常。因此可以说,适应现代社会的公德体系、公德概念,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传统的伦理道德并不是不好,但它主要是规范伦理范围之内人们的行为准则的,而社会公德明显超出了这个范围。当面对的是不认识的陌生人,过去不认识、将来也不可能认识的陌生人,能否也有一套道德标准?

这个标准似乎有过,但大多流于口号形式了,比如雷锋精神。在极“左”时候,有过很多违反人性的口号,像“大公无私”、像“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等,这类口号不是不好,但标准太高了,普通人做不到,人性自私的成分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什么私有制的产物,否则我们搞了那么多年的公有制,怎么没有将人的私心消除?

人性自私不可怕,问题是该建立一套基于这个事实上的道德,在利己的时候不能损人,能与别人达到互利双赢那当然更好,不切实际地空喊口号是没用的。

不过话说回来,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这些损人利己行为,损人不重,利己有限,并且丝毫没有技术含量,将之看做一种纯粹的恶习,也未免不可。真正有预谋、有设想目标、害人也深利己也重,并且带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行为,这才是聪明人心中真正的损人利己。

一、直接型损人利己

后魏的元诞为人暴戾、十分贪财,他在做齐州刺史时,见到百姓家养的牛马,就强逼硬夺。不过,元诞的闻名,并不在于他的强逼硬夺,因为古往今来做官的掠夺百姓财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元诞的闻名,在于他的厚颜无耻,他认为自己掠夺得不多,所以不算贪婪。史书记载说,元诞无聊闲转时,问一采药归来的和尚:“可有什么新闻?”和尚说:“大家都谈论你很贪财,希望你早日被朝廷撤换。”元诞叫起撞天屈来,大怒说道:“齐州有七万户,我来这儿,平均从每户没得到三十钱,怎么就能说我贪婪?”

元诞算不算贪,这是另一个问题,但他掠夺百姓财物入私囊,这是最直接最典型的损人利己了。损害别人的利益,自己从中获利,这是直接型的损人利己的特征。偷人、抢人、坑蒙拐骗,这类触及刑法的事,每种都是直接型损人利己的范例,可因为触及刑法,后果严重,虽然老实人做不了这类事,但真正的聪明人也是不干这些的,因为除了这些之外,可做的损人利己之事还很多,聪明人大有挑选的余地……比如搞豆腐渣工程。

搞豆腐渣工程的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自己在其中赚更多的钱,而损害的基本上都是自己不认识的人。修河堤也罢、盖房屋也罢,工程完了,赚钱的那个聪明人就撤走了,今后河堤溃了,什么人受害,他也不知道,房屋倒了会塌死谁,他也不清楚,因此他认为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赚这个黑心钱了。赚了黑心钱还心安理得,这样的人当然是聪明人。

第九章 损人利己(3)

从下水道的废水中,从污水池水面的浮油中,将废油捞上来,提炼后再做成食用油,其中有多少有害物质,不管了,反正吃这些油的人自己不认识,自己是坚决不吃的,自己的家人、亲戚,也不会让他们吃。这些人也很聪明。

救济款、补助金、其他的什么费用,设法贪污一些,装进自己的腰包,花言巧语对下面的人说救济补助的标准就是这样,偏低,大家体谅一下国家的难处,艰苦奋斗挺过来吧……干这类事的人虽然也聪明,但不是很聪明的那一类,因为各种政策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了,这类损人利己暴露的危险性越来越大了。

现实中还有一种非常霸道的损人利己行为,那就是有利的事只准我干,别人不许插手。比如这儿要盖一栋楼,盖楼自然就需要沙石、楼板、水泥、钢筋,某人刚好就是经营这些的,这个某人如果有权或者有势,他就给施工队下令:只许用我的沙石、楼板、水泥、钢筋,不许货比三家,否则我就整你。也有的不直接给施工队下令,而是动用力量将别的供应商暴力赶走,那也就达到独占的目的了。这类人多有黑道背景,损人利己自然不在话下。

这类现象太多,这一方面反映了聪明人多、强者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种可怕的思维定式:在损人中利己,用损人来利己。这种思维非常可怕。

以上现象所谋的利,主要是经济利益,在非经济利益上,损人利己的道理也与此类似。道理只有一条,而现实却非常复杂,对于这一条道理,聪明人可以将之用到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步。损人,不但可以利己,还可以化解自己的不利,在聪明人眼里,还会认为这是一种公平。

明代刘伯温的《郁离子》书中,有一则好笑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可以为损人利己做一个参照和补充。故事说:

朋友甲、乙、丙三人夜晚出外散步,甲在前,乙居中,丙在最后。路上有一大坑,暗夜之间看不见,走在最前的甲不慎掉了下去,甲不吭声,悄悄蹲在坑底,很快乙就也掉了下来。乙张口欲喊,甲连忙捂住他的嘴。最后丙也掉了下来。甲此时才松开乙的嘴,哈哈笑道:“这就好,咱们三个都掉下来了,谁也不笑话谁了。”

这则故事明显是个寓言,不可能是现实中发生的故事,但这个寓言对聪明人的心理描述得那么真切、那么形象,让人惊叹。故事中的甲不但聪明,而且很为自己的聪明而骄傲。自己倒霉了,就让别的人也与自己一起倒霉,这样他才感觉心理平衡,让别人处于比自己有利的地位,那可是不能允许的,必须损之,让大家都一样。

所以,损人利己的这个“利”,绝不止于经济利益,在学校的某些班级里,听话老实且学习也好的学生,经常受老师的表扬,一些不喜欢学习的捣蛋鬼就设法打击那些学生,因为捣蛋鬼心中不平。类似这些现象,算是损人利己的变种吧。

二、间接型损人利己

间接型损人利己,与直接型不同的是,损的不是具体的人,而是集体、单位、国家或者称作其他名义的群体。诚然,集体、国家都是由人组成的,但多少年来,集体、国家已被人格化,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觉得集体、国家本身就是一个“人”,是一个与组成他们的成员完全无关但有独立人格的“人”,这个“人”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的财产,但他不说话,侵占他的财产他也不吭声,所以“损”这样的人来利己是最好的选择。实际上,这就是损公肥私。

第九章 损人利己(4)

三国时候的丁斐是损公肥私的老手,他是曹操的手下,当了个典军校尉的小官,他家的牛比较瘦,他见官养的牛很肥健,就偷偷用自己的瘦牛将官牛换了,这个办法很拙劣,因此很容易就被人发现了。

损国家、损集体而利自己并不只是贪官的专利,很早之前就流传一个口号:“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拿国家、拿集体的东西,聪明人觉得心安理得: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于是自讨方便,根据自己的情况,明偷暗拿,没有半点心理障碍。前些年的坐车逃票,现在不多见了,但逃票的心理并没有消失,如果火车上不层层把关查票的话,相信逃票的仍大有人在。

单位,当然也是一个集体,行政单位也罢、企业单位也罢,公车私用普及得已经没有人见怪了,至于用单位的电话办私事,将单位的纸张拿回家,这简直就不算什么。用单位的威势给自己谋利益,所谓的假公济私,所谓的用官骆驼贩私盐,也并不是一小撮人在干。

损公肥私的人有一句口诀,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口诀反映的是一种理直气壮的思维模式。在实际中,主要是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了损公肥私的屡禁不绝,因为损公肥私损的是不会说话、也不会为了自己利益抗争的集体或某种组织。所以,聪明人在做损公肥私的勾当时不需要特别高超的技术,不需要专门的技艺,再怎么损,集体或单位都是沉默无言的,不像具体的人会喊会嚷,所以,只需要有这种思维模式,基本就可以手到擒来。

三、占便宜

占便宜,与上边两种损人利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有占便宜的人,自然就有吃亏的人,但占便宜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占便宜,在损人上似乎并不明显,如何利己也不很显着,是否吃亏和占便宜,更多地表现在与别人的比较上。比如,甲乙两人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