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和邓昶来到了袁尚的身边,行礼见毕,遍即站着袁尚的身后,顺着袁尚的目光,看着远处杀的热火朝天的战场,大家齐齐站定,眼神虽然看着同一个方向,但心中却不知道都在想些什么。
袁尚轻轻的转过了头,看着身后的两个人,微微一笑,道:这一次的洛阳之战,真是有劳贾大夫了,若无大夫千里迢迢赶往洛阳助阵,只怕此番说什么关中军也不会这么快就能赶回来帮忙,而关中军不来,汉中局势危矣。
贾诩闻言摇了摇头,道:此非老夫一人之功,实乃是众人奋力搏杀,为大将军拼命建功,方有今日成效。
贾诩谦虚的态度早在袁尚的预料之内,他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将目光又扫向了一旁的邓昶。
一瞧袁尚瞅他,邓老儿立刻将胸脯挺的鼓鼓的,一副等待表扬的期盼神色。
而袁尚只是看了他一小会,接着突然长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将头扭往另外一边,不在理会。
这一下子,邓昶可是老大的不乐意了。
哎哎哎,你什么毛病~不夸我也就算了,瞅我叹什么气啊,老夫我哪得罪你了
袁尚闻言笑了笑,转头道:不好意思,习惯性动作,别往心里去啊。
邓昶不满意的撇了撇嘴,道:贾先生一来,你就又是表扬又是夸赞,我一来却一点表示都没有我们二人可是同去的洛阳啊,你问他不问我,偏心眼子啊你
袁尚冲着邓昶摆了摆手,表示致歉,然后笑道:对不起,那我就出于礼貌的问你两句
虽然不满意袁尚只是出于礼貌的问他,但好歹也是要问了。于是邓昶急忙又是挺起了胸脯,等待袁尚夸赞。
这次去洛阳,你没拖人家后腿吧
看着这主仆二人玩笑似的说话语气与态度,贾诩的眼中闪出一丝明悟,心中暗自感慨,看来自己与邓昶稍作结实的举动并没有错。
单冲二人说话的态度与契合度,只怕整个河北也没几个人能够比拟的,更难得的是邓昶这人地位不高,权力不大,不易惹他人嫉妒。自己把宝押在他的身上,确实是可保无虞的明智之举。
这个时候,却有司马懿笑着来到贾诩身边,对他拱了拱手,笑道:贾大夫,好久不见。
司马懿当年到许昌为袁尚求官的时候,贾诩老儿就与他相识,而且还顺带的提点了他几句,对于这个年轻人。贾诩虽然说不上喜欢,但却也绝不讨厌。
司马先生。贾诩笑着回礼:司马先生调度兵马,伦理有度,层次纵横。极有章法,果然有孙武之风,实在令老朽羡煞。
司马懿呵呵一笑,道:大夫过赞了。若无大夫此次前来助阵,只怕我司马懿纵然有通天之能,亦是难以挽回颓势。
贾诩摆了摆头。没在多说什么,突然却是转向袁尚,道:大将军,对于汉中之事,可有什么想法
袁尚闻言挑了挑眉,道:想法什么想法
贾诩笑了笑,道:老朽来汉中之前,已经听说大将军的战线虽然屡屡后撤,但却胜多输少,可谓是占尽了便宜,依老朽看来,汉中已属鸡肋之地,要之难矣,大将军不如尽起南征之民回往陇地,留个空壳子给刘备,日后再做图谋。如何
司马懿闻言,急忙赞同的点了点头,道:此言甚善
袁尚却是摇了摇头,道:汉中有失,则刘备必然借势取上庸等地,倒是西蜀和荆州战略延伸,对我们十分不利,到时候可能就会转攻为守,我不想
贾诩点了点头,赞道:大将军高瞻远瞩,令老朽佩服,不过丢了汉中,刘备即使能将荆州和西蜀做战略连接,凭大将军的势力,也不会轻易让他反守为攻,到时候我们先取荆州,再图巴蜀,岂不省时省力,何必在汉中多做停留
袁尚点了点头,道:依照我的势力,却是也不怕刘备取了汉中后会泛起浪来,问题是我们还有东吴东吴现在也与我们为敌,汉中一失,则由西到东,整个全汉朝的长江战线我们都要固守,费时费力,就算不会被刘备和孙权占便宜,但想要灭他们也难了。
贾诩笑道:那大将军可以不让东吴成为敌人,或者说暂时不让东吴成为敌人,然后一鼓作气先收复荆州,巴蜀,岂不快哉
袁尚闻言一愣,细细想了想,道:大夫莫不是有什么策略
贾诩道:老夫当年在中原,曾对东吴比较关注,下辖哨探多布置在东吴,且在那里也有几个至交,从洛阳启程前,老夫曾得到消息,如今吴主孙权之妹孙尚香,有出阁之意,若是能将这门亲事揽到咱们身上,东吴和咱们的关系必然大大缓和
孙尚香出阁袁尚闻言一愣,转头道: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