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那台大手术,还是找了你老师来做!”
悬宁知道这人说的是哪个大手术,最近科室大家正为这事头疼。
这位病人身份特殊,级别比较高,病房门口都是警卫那种,他的脑子里长了一个肿瘤,需要开颅手术拿掉。
作为全国最好的医院,开颅手术在首都医院本不算是什么难做的手术,问题就在于,病人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年轻的时候打仗,脑子里有一个残留的弹片,陪伴了他几十年,而这个肿瘤的位置就长在弹片下方,极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还有就是,戎马一生刀枪火海都没眨过眼的军人,老了却开始难缠起来,一听要打开自己的脑壳,断然拒绝,医院组织了脑科专家组联合为他制定的手术方案,他看也不看,不放心这些“年轻人”的水平。
子女们没办法,沟通了半天,最终勉强才达成一致意见,请已经退隐的郑院士出山主刀。
老人和郑院士相识多年,很信任她的医术,要开脑壳的事,只同意由她来做。
即使子女们说郑院士现在年纪大了,已经很少参与手术,他也依旧执拗,还亲自打了电话。
子女们心里也没谱,一方面怕老爷子这么大年纪,病情还这么复杂,让不认识的青年医生主刀,万一出了点什么岔子,那家族可就要完蛋了;另一方面又担心年过七十的郑院士,体力精力跟不上,要是手术的时候手抖一下什么的,也是难以承受的事。
就这样,老人坚持,子女谁也不敢拿主意,僵持到了郑院士到来。
郑院士走进病房,简单寒暄过后,指了指身后的悬宁:
“宁老,我老了,手不稳当,你的手术由我的弟子给你主刀,我在旁指导,好不好哇?”
病床上因疾病折磨已瘦弱不堪的老人眼神却依旧锐利,顺着郑院士的手指在悬宁身上扫视一圈,才问:
“这小娃娃,能行吗?”
可能是知道郑院士不会乱提议,老人的语气中更多的是怀疑,倒没有直接发怒。
郑院士爽朗一笑:
“宁老,当年我给你们连长手术的时候,也就跟比今天的悬宁大几岁而已。”
“而且,我敢打包票,现在悬宁,可比当时的我要厉害多啦!”
病床上的老人想到他和郑院士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当时自己还只是一个小班长,连长被炸弹伤了脑袋,他护送他去医院治疗。
那时的郑院士才不过二十几岁,还在地方医院工作,见到连长血流如注的脑袋,眼都没眨,直接推进手术室。
她的手极稳,让他佩服不已。
眼前这看着年轻得过分的姑娘竟然比当初的她还厉害吗?老人被这句话震惊,不敢置信地问:
“真的?”
郑院士笃定地点头,给老人吃下一颗定心丸: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