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奏的结束,张炎烽略带悲伤的声音传遍整个礼堂。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
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
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
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歌曲通过朴实无华的歌词,向牵挂的亲人们倾诉心声,和期盼平安凯旋的心情。
把军人,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心情,牺牲我一个,幸福亿万家,美好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随着歌声,舞台上大屏幕播放着制作好的,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那见不到尽头的无字碑,向人们展示着它曾经的悲壮。
在娃娃兵烈士陵园,耸立着3168座排列整齐的碑石,他们最小的才9岁,平均年龄只有15岁,最大的也不到18岁。
画面一转,一座座的烈士纪念碑上,刻的全是名字,那密密麻麻的,每一个名字,都曾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为了祖国的和平,却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在里,张炎烽的身影引领着镜头,来到一个个烈士陵园,一座座纪念碑前。
向所有人,展示那些为了祖国和平,无私奉献了生命的一群人。
这是一首歌颂军人及亲人的歌曲,对于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们,无法领会其深远的内涵。
更无法体会到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激情,与那种生离死别的悲壮气氛。
歌曲诉说了一个军人,用生命及鲜血印证了,那一句悲壮凄凉的话语——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坐在台下的嘉宾,从晚会开始直到张炎烽出来前,或者是面带微笑,或者表情严肃。
直到张炎烽的这首歌曲,那一句句深入人心的歌词,如同触动了这些老人们,内心最薄弱的地方。
有些人眼中甚至是泛着泪花,对于这些久经沙场的人来说,能够触及他们心灵的事情,已经很少了。
然而这首歌曲,却让他们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心情,听着歌曲,回忆着过去的峥嵘岁月。
那些曾经同吃同住的战友,一场战役下来,有多少人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他们能够活着,只能用幸运来说。
很多人,这么多年来,都走不出,老友牺牲在眼前的阴影里。
一些人退休后,时常会提上一壶老酒,坐到老友的墓前,一聊就是一天。
聊那些只有他们才听得懂的话题,告诉老友,咱们也可以呼叫火力覆盖了,不用在羡慕别人了。
聊一下欣欣向荣的发展,国家又有什么新的科技发展,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以前这些都是不敢想的。
告诉他们没有白白地牺牲,现在社会很安全,再也不会发生饥殍遍野的事情了。
张炎烽在舞台上,依旧深情演唱,情绪也在逐步递增。
“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
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怀。
也许我长眠,再不能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