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就是我们在开矿的时候为了增加运输效率而铺设的铁轨和矿车的升级版本吗?”
“是啊,这就是院长曾经提到的铁路和蒸汽机车头,后面的就是可以载重相当于四轮马车十倍的车厢,这一节车皮可以装载20吨大米或等重的货物,就这一列就是200吨的运力,昼夜往返于神京和汴梁之间,速度是水运的十倍,自然比水运更有优势了。
不过这不是咱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第一条可是在地广人稀的西北修的,连接的就是兰州和青唐城。”
“下次我们能参与到这些铁路的建设中去吗?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啊!”
“下次可不行,我兼职的部门可不会招收你这样的学生,你起码要在毕业以后再通过路政局的专业考试才能分配到我这个专门修建铁路的新公司来。”
“怪不得老师的工作这么忙,想来这考试很难吧!不然有很多人报考,进去的人多,老师应该工作比较轻松啊!”
“最好是你明年进来看看就知道了,我说了你也不信。考试简单得很,只要学过物流或建筑专业的学生都可以过。不过难点还是在能不能吃苦上,进来之后经常要到各种修路的建筑工地去实地测绘和指导。不少人进来工作几个月都被调到其他的路政部门救急去了,不然我们这个紧靠着神京的铁路公司还会缺人吗?”
“我要是想进来是不是也要去各个地方去锻炼一段时间?”
“那是肯定的,不然你搞特权。其他人怎么办?”
“我不是要搞特权!老师,我的意思是能不能把我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怎么可能?这种好事轮不到你的!那都是最拔尖的人才和书院里成绩最好的人才能去得的捷径,回来之后起码就是助理工程师的待遇。就凭你的水平,过个十年还差不多。”
“学生我也不求这个捷径升级别待遇,就是求能够多学点实际经验好在以后的工作中多揽点活。”
“实际经验也是用时间堆出来的,不是去艰苦的地方就比别人积累的快,而是你要比别人更请学好问,总结钻研才能积累的。我去年和院长去了一趟青唐城,那里的筑路条件那叫一个差啊。要水没水。要人没人。筑路用的所有消耗品都要从遥远的兰州运输。路刚刚修道湟州就累病了几百人,还死了一个筑路工。这件事被吴院长知道了,高原病还不算什么大病。建筑队的医生差点被吴院长骂死。
你知道高原上筑路的难点是什么吗?”
“不知道?”
“那可是书本里面没有教过的东西!我也是跟着杨院长才知道的。那里的土地含水含冰,属于冻土的地段路段很多,修好的路很容易在夏季融化时沉降破坏。我们就搞出一个根据土基冰层中含冰量情况,采取填筑足够高度路基以保护冻土的方法。使路面所吸收的热量不至于影响路基下面的冻土土基。并采取路基排水设施以防止地面水对路基的浸蚀,从而实现了稳定路基的目的。”
“那老师是不是知道这条路要修到什么时候呢?”
“修到青唐城的路已经完工了,但是青唐城到逻些的就要过几年才能开工了。”
“这样就我有机会让公司把我加入工程的设计或施工人员中去了?”
“你没机会了,这个工程的施工单位已经内定了兰州建筑公司,那可是西北的头一号呢!咱们的中原建筑公司还很难到西北区插手。”
“我进来之后不能申请调职到西北区吗?不都是辰基建筑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吗?”
“我都申请了几次了,都让总部打回来了,理由就是他们那里不缺人,我不能离开缺人的中原建筑。你进来好进。就是怕出不去了。”
“您不是说可以调到外地缺人的岗位吗?”
“那你就等着调到缺人缺到快累死的江南建筑集团去吧!那里到处都有填湖的水利工程和项目开工,就是没人去指导施工。蚊虫疟疾又重。你要想去也可以升官快。”
“不要紧的,吴院长不是研发出青蒿素了吗!疟疾的事好办啊!填湖的技术含量又不高,比起架桥、开山、挖洞的难度低多了。我要是做的好,三年以后也可以混到助理工程师吧……
以上是一对辰基书院工程分院师生的对话。
在帝国元年开工建设的第一条试验性质的铁路就是难度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线兰州到西宁的初段。无论是标准和设施的技术含量都是最高的,这条铁路凝聚了穿越众消化机密资料库内铁路科技树诸多技术的结晶。
无论是体现重工业产能的铁轨和钢筋混凝土枕木都十分充足,没有偷工减料的这条路震惊了诸多西北的部落和少数民族。在钢铁就是财富的中世纪,修建一条由上等的优质钢轨铺设的铁路在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收回成本。
穿越众在就计算了这笔投资的收益,由于消灭了西夏,河西走廊的开通,走青唐城路线的商旅少了大半,不论是货运量还是客运量都急剧下降。这条铁路的修建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几乎就是和金子等价的精钢钢轨亮瞎了吐蕃人眯眯眼,这种极为直观的展现了华夏帝国的国力和财大气粗的做法很符合汉族统治者一贯以来的面子工程传统。当然节省的原来用在吐蕃地区的军费和治安管理费用都可以摊在这条铁路惊人的预算里面,彻底臣服的吐蕃诸部头领也老老实实的交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