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八千女鬼的故事 > 第22部分(第2页)

第22部分(第2页)

李应升也跑去找孙玮监察长,说:“林御史投案,法纪幸未破坏。他不过是想找一个能代皇上公正执法的部门,而不想死于宦官之手。而且以我们御史大人的一百棍,对宦官的五十竹条子,于法也不公啊!”

。 想看书来

无意中砍倒东林党一杆大旗(3)

孙玮一想也是,就叫李应升赶快写疏论救。

长官带了头,十三道御史(分管十三省区的监察官)就纷纷上疏救人,但天启帝一概不理。

林汝翥没有躲得了一顿打。但他这一跑,引起了舆论轰动,还是对保命起了作用:一是锦衣卫虽然照打,可终究没敢把他打死了;二是小宦官们也不敢再跑出来拿锥子扎了。

前后一个月的风波总算过去了。

这其中,首辅叶向高内心的震动最为巨大。他看明白了:在皇上的眼里,在魏忠贤的眼里,原来他这个三朝###、当朝首辅什么也不是。无论万燝事件,还是林汝翥事件,他们对自己一点面子都不给留,将来还能谈什么有所作为?

大明的朝政,眼看着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就随他去吧。

只可叹数年来小心翼翼的“调停”,一腔心血,全泡了汤。

学富五车,位极人臣,还赶不上个“卵切除”的混混儿!真是天理何在?孔孟何用?人间何世!

阁老万念俱灰,在家躺倒了,把大门紧闭,不再上班了。

他这回是铁了心要辞职了。复出以来,他的辞职报告一共写了18份,大多是“以退为进”的官场虚套。不过是提醒皇上:我对你有所不满,希望你能改一改。自从出了万燝杖毙事件,他就一连上了多道辞呈,去意渐浓。至林汝翥被杖,他就更坚定辞官归田的打算了,不再有任何虚情假意。

正好天启帝对他这一段以来的别扭态度也不满,于是君臣俩心照不宣。天启帝也虚情假意地挽留了几回,就于九月初七下诏,允叶向高致仕,一切待遇从优。

叶向高在临走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对自己主持“东林内阁”这一段的做法相当懊悔,曾经在给朱国桢的信中说:我就像个赌徒一样,老本已经统统输光,这都是因我谋划不周所致,怨不得别人。

叶阁老具体懊悔些什么,不得而知。不过,“与虎谋皮”是谋不来东西的,他大概已彻底明白。当初还不如脖子挺一挺,协调大家跟阉党方面死拼一下,或许还有个活路。如今战也不成,和也不成,确实是满盘皆输。

但是,叶向高在天启党争中的作用,也不好一概而论。他的“调停”策略,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负作用是没能以阁臣之重,统率、协调众臣与魏忠贤决战,反而起到了涣散斗志的作用。正面的作用是毕竟魏忠贤对首辅略有顾忌,叶的周旋对整个东林阵营起到了一定的庇护作用。

他毕竟是一面墙,尽管老而朽。当他一旦倒塌,东林党就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未来的形势,已可嗅得到血腥味。

在另一阵营,魏忠贤的目标倒是非常明确。杨涟上疏的时候,他就精确分析过形势,提出了“必去叶向高而后可”的总路线。

他注视着叶向高蹒跚而去的身影,额手称庆。也许心里在说:余皆不足虑矣!

车辚辚,马萧萧。秋来又辞长安道。

阁老的心里,弥漫的也是秋之悲凉。他这一去,“东林内阁”等于轰然倒地,虽然还有韩獷,还有朱国桢,但他们真的是“不足虑矣”!

他行前上的一份“陛辞疏”,也就是御前告别信,还试图最后对皇上、太监、廷臣三方面分别进行劝告。但强势的一方怎肯收手?弱势的一方又怎肯束手就擒?

血战,是注定要来的。

叶阁老纵有高瞻远瞩,谁又能听得进去——“事久必自明。历观前史,自汉唐以至本朝,中官之邪正善恶,昭然若揭,未尝歪曲漏掉一人!”

宦官不相信坚如磐石的权力能消亡,廷臣等不得让历史来做最终结论。

来来来,咱们现在就过招吧!

明朝的这悲剧,来自我们民族的母血。

孔孟万年,汉唐千载,问世间:“和”为何物?

——更无一人领会!

折戟沉沙铁未销,却又见连营百里。这就是我们的母血,滔滔无尽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举拔除东林党两大桥头堡(1)

宦海沉浮40年的叶阁老被迫去位,东林党的前沿阵地一下子就暴露于外。现在东林方面的领军人物,都是激切耿直之人,只顾前行,不屑委蛇。而在阉党方面,则视东林党为砧上鱼肉,正虎视眈眈准备一网打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