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最三国全集 > 第三十二章 拒绝决策(第1页)

第三十二章 拒绝决策(第1页)

司马昭做了天下兵马大都督。当然这“天下”是打引号的,只是魏国的天下,不是真正的天下。

可司马昭心怀天下。他出入时令三千铁甲兵前后簇拥,以为护卫,以为排场。至于朝中一应事务,司马昭不奏天子,自己在相府里就说了算。

他的眼里并没有魏主曹髦,他随时可称帝,却到底怕一样东西。

天下人心。

上次他哥司马师还没怎么着呢。淮南就有人不听话,闹将起来了。他这次真要有所作为的话,会不会重蹈覆辙呢?

便派人暗访,看看天下人心,到底站在哪一边。

这一访,访出了一个反对派——镇东大将军诸葛诞。说起来,诸葛诞还是诸葛亮的族弟,但他反对司马昭当皇帝并不是心向蜀国,而仅仅是因为他只效忠于曹家天子。

诸葛诞造反了。他一面写大字报历数司马昭之罪,一面聚集两淮十多万人以及扬州新降兵四万余人,积草屯粮,准备大干一场。与此同时他又令长史吴纲,送他的儿子诸葛靓入吴为人质求援,务要联合吴兵诛讨司马昭。

淮南,再次变得不平静了。

吴国果然出兵了,派了文钦等人为向导,起兵七万,分三队而进。与此同时,司马昭也出兵了,绑架魏主曹髦为人质,尽起两都之兵二十六万,浩浩荡荡,杀奔淮南而来。

这场战争从面上看就是不对等的战争。

诸葛诞的兵很快就被打得大败。这位可怜的诸葛亮族弟似乎没有一点诸葛亮的智慧,他只能灰溜溜地引败兵逃入寿春,然后打死我也不出来。

司马昭无可奈何了——诸葛诞的这一套路很像他父亲司马懿当年对诸葛亮使过的那样——我就做缩头乌龟怎么了?现如今,诸葛亮换成了诸葛诞,儿子代替了老子,同样的战略战术却在轮回。

这是报应,更是考验。考验司马昭能不能独辟蹊径有所作为。

司马昭不能独辟蹊径有所作为。诸葛诞闭门坚守,他只能下令他的兵们四面围困,全力攻城。却收效甚微。

好在有一个人面对困局独辟蹊径有所作为了。

钟会。

钟会以为,要给人以希望,因为人是靠希望活着的。所以四面围困不如三面围困,留一面让诸葛诞出逃。

诸葛诞会出逃吗?司马昭不能肯定。

钟会振聋发聩:你见过不会坐吃山空的城吗?你见过永远窝在城里的兵吗?寿春城中的粮草虽然多,却总有吃光的一天;窝在寿春城里的兵虽然眼下无忧,却总有忧伤绝望的一天。

要给人以希望,要利用好他们仅存的希望,有所作为。钟会谆谆教诲,司马昭恍然大悟。

便三面围困寿春城,只留南门大路让诸葛诞的兵们突围。

诸葛诞的兵们没有突围。因为诸葛诞不同意突围。他看出了城外是陷阱,不是机会。可困境也在这里——城外是陷阱,不能冲出去;城里粮少兵多,也不能久守——城里城外都看不到一线生机。

诸葛诞首鼠两端,在该决策的时候拒绝决策,拖一天算一天。

他以为闭上眼睛问题就不存在了,而人生就是拖一天算一天。天下悠悠万事,了无可了,不如不了了之。

可人心却在此时悄悄起了变化,城中的很多人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比如谋士蒋班、焦彝。他们在建议诸葛诞出城与魏兵决一死战无果后,选择了以脚投票,自己出城降魏了。

还比如文鸯、文虎。他们的父亲文钦眼见城里军士渐渐饿倒,建议将北方之兵全放出城去以节省粮食,未料诸葛诞以为他有异心,竟将他杀掉了。由是文鸯、文虎也选择了降魏,并受到重用——司马昭赐其骏马锦衣,加为偏将军,封关内侯。二人于是衣锦环城,卖力喊话,以其冰火两重天的事实教育广大的城中守军,要识时务者为俊杰。

由此,城中人心浮动,诸葛诞的拒绝决策或者说粗暴决策直接影响了这场战事的胜败——寿春城守将曾宣献城了。他打开北门,主动放魏兵入城。诸葛诞直到这时才知道,原来人世间最坚强的东西不是城墙,而是人心。

人心比城墙更坚固,也更脆弱。人心如水,今天可以承载你,明天就可能淹没你——如果不善待它的话。

诸葛诞最后当然死翘翘了。不仅是他,他的家族也全都死翘翘了。司马昭以其血淋淋的杀戮告诉世人,造反者绝没有好下场。一个人如果智商不高,千万不要随便起来革命,否则被革掉的往往是自己的命。

那些参与联合作战的吴兵则成为牺牲品。他们有一部分战死了,大部分选择了投降。

这是危险的投降,因为司马昭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他们。如果归入魏国战斗序列,无疑个个都是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原因很简单——归降吴兵的家小都在东南江、淮之地,若留他们在北方,与东吴作战,他们打的都将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乡。心够不够硬,忠诚度有没有问题,这些谁都不敢打包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