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街头狂徒 > 第八章枪对着鼓 帝国主义遇上狂热聚会(第1页)

第八章枪对着鼓 帝国主义遇上狂热聚会(第1页)

读者大可合理提出质疑,指责我是欧洲中心主义者,只着眼于欧洲的历史发展。不过请各位读者注意,强迫世界各地的人接受自己信仰与文化的,不是中国人、阿兹提克人或祖鲁人,而是欧洲人。从十六到十九世纪,在欧洲人摒弃与打压传统庆典的同时,欧洲人也在全球展开征服、奴役、殖民以及摧毁其他民族与其文化。航海技术和武器上的进步使欧洲顺利征服世界各地。前面章节也谈到,欧洲人的心理发生突变,个性更为积极且以自我为中心,这也使地理扩张显得必要且诱人。欧洲人拥抱清教主义的同时,向外扩张的狂潮也同时爆发,仿佛有一股急于出走的冲动。人们纷纷提出各种理由(经济、人口、思想,甚至性)来说明这两者的关系。

但我们关心的,倒不是欧洲扩张的原因,而是随之而来的影响。尤其从十六世纪后期起,欧洲人到处探险、征服与殖民,他们刚体验过严酷的“文化改革”,容不下其他民族丰富的文化。塔希提岛的历史学家描述道,十九世纪到岛上定居的清教徒传教士,“信仰严厉又无趣的宗教,老是穿着黑色的衣服,从来不笑,不开玩笑,也不懂大家的趣味。他们觉得不得体或轻浮的,就不去碰。他们时时刻刻都记得身上的包袱与世人的罪”。[1]有些欧洲的基督徒没这么严肃,但到哪里还是带着怀疑眼光,好像别人都很容易情绪化。二十世纪初期一位美国教授谴责“原始的”狂热宗教:“无意识的激动、狂热的情绪、过度的热情、刻意放纵,这些举止都不会长出灵性成熟的果实。理性的爱、喜悦、平静、刻苦、温柔、善良、虔敬、谦卑——‘自制’才能接近神。”[2]

欧洲人在毁灭“原始人”的仪式时,有时会刚好遇上原住民部落本身的没落。大洋洲塔斯马尼亚(Tasmanian)和南美洲加勒比(Carib)文化消失,这没什么好感叹的,从宏观的角度看,早在几个世纪前,这些文化的继承人就屈服在欧洲的武器和疾病之下,不复存在了。在大洋洲,传教士努力要提升与“教化”原住民,不过埋葬原住民的工作就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了。教会还曾召回某地的传教士,“由于本区原住民逐渐消失,任务终止”。[3]

尽管如此,整体而言,欧洲人查禁其他社会的团体仪式,多半都是有意为之。大多数的欧洲人认为,欧洲以外的文化毫无用处,有位英格兰的传教者描述非洲文化“不过是一大堆松散的观念,模糊、幼稚,纯粹出于对周遭自然环境的迷信”。[4]欧洲人特别厌恶土著的仪式,其中当然包括跳舞、唱歌、戴面具,有时还有人会进入出神状态。在非洲大部分地区,团体舞蹈与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如欧洲人的“宗教”一样。南非茨瓦纳族(Tswanas)“跳舞”(gobina)一词也有“崇拜”的意思。[5]南非、中非、东非班图语族(Bantu)的“鼓”(ngoma)一字也作“仪式”、“崇拜”、“唱歌跳舞”之意。[6]

人类学家吉恩·可马洛夫(JeanComaroff)注意到,在南非所有的本土习俗和传统中,“基督徒特别讨厌当地人的团体歌唱和舞蹈”。[7]我们在导论中说过,不管到哪里,欧洲人都觉得那些行为是社会骚乱,是在崇拜魔鬼,是猥亵的举动。有些欧洲人则是从“科学”的观点判定,那些人是歇斯底里症。举例来说,十九世纪后期,阿拉斯加尤皮克(Yupik)部落的耶稣会传教士写道:

我对这些可怜的人抱着极大的希望,尽管他们看起来这么恶心,其他生物都忍不住要看一眼……他们的迷信行为多半是在崇拜恶魔。他们非常热衷举行表演和宴会来取悦死者,但事实上是在借由跳舞和吃喝取悦与放纵自己。[8]

欧洲人“教化”原住民的目的很多,可能是为了军事扩张,或是便于行政管理,甚至是“宽大为怀”要带给他们文明。不管为了哪个目的,欧洲人都极度讨厌当地的团体仪式和活动。

欧洲人大举扩张,四处打压原住民文化,这点毫无争议,有些学者甚至轻描淡写带过,仿佛不需要多加说明。举例来说,人类学家乔恩·柯比(JonP。Kirby)指出,在西非的传教士“忙着对付传统仪式与信仰”,连自己原本的任务和身份都忘了。[9]另一位人类学家贝芙莉·斯道杰(BeverlyStoeltje)解释说,现代系统化的宗教试图消灭原住民的宗教,使得宗教仪式与嘉年华活动慢慢分家。[10]显然,如果外来者不接受原住民的宗教仪式,原住民为了延续传统,就只好把它当作一般嘉年华活动。

令人沮丧的是,我们很难找到详细的记录,去了解原住民习俗所受到的冲击。但夏威夷是例外。当地人记下了三方人士(白人传教士、白人船员、夏威夷人)的冲突过程。夏威夷人(人数最多)想维持传统的欢乐活动;船员想要喝酒及剥削当地女性;传教士想要建立清教式的神权政治。夏威夷是由许多大小王国组成的,美国白人传教士海勒姆·宾厄姆(HiramBingham)认为,当地人都是“一丝不挂的野人,外表看来贫穷、落后又野蛮”。[11]他和之后的传教士努力阻止船员狂饮作乐,禁止夏威夷人从事传统活动,例如冲浪、赛艇、戴花环,还有“当地堕落的舞蹈”——草裙舞。[12]

在其他地方,“高尚的欧洲人”遇到当地“崇拜恶魔的人”后发生什么事,我这里还有一些稀疏又简要的资料可以说明。有些学者认为,不管是宗教改革后欧洲境内的反嘉年华运动,或是世界各地的传教士禁止原住民举行祭典与狂热仪式,两者在许多方面都非常雷同。第一,这类行动都由官方主导,无论是世俗政权或教会高层,都会不定期禁止人民举办庆典活动,当然人民也会抵抗。第二,在某些情况下,官方会利用法律威吓人民,公告禁止打鼓、跳舞、戴面具等活动,违者将受到鞭打或截肢的惩罚。柯比提到:“多数的传教士认为,必要时在殖民政权的协助下,才能摧毁既有的体制。”[13]在欧洲,有心人士也需要当权者的协助才能推动宗教改革。

此外,当殖民政权还未站稳脚跟时,单打独斗的传教士就只能靠自己阻止“恶魔般的”当地习俗,就像英国的清教徒牧师得自己动手推倒五月花柱来破坏庆典。传教士记下自己许多大胆且轻率的举动,从欧洲以外的观点来看,那些行为其实非常荒谬。早期在非洲的天主教传教士说,只要一听到鼓声,他们就会“立刻冲到那个地方,阻止这个恶魔般的活动”。[14]在葡萄牙现今安哥拉的马桑加诺(Mas-sangano)堡垒,天主教的圣方济会托钵僧(Capuchin),差点被愤怒的群众拿石头击毙,因为他“竭力反对这些人进行他们邪恶的仪式”。[15]十九世纪中期,长老会的传教士发现牙买加黑人在跳姆哟舞,急忙阻止,但黑人回说,他们跳舞时“一点都不疯狂”,还告诉他,“你才有问题,闪远一点吧!”[16]

像在欧洲一样,有团体仪式的场合,就有不同的文化相互竞争,可马洛夫称之为“文化擂台”,在场的人就算没有真的动粗,也会出言侮辱与威胁彼此。被殖民者会嘲笑欧洲来的侵略者,欧洲人也常怀疑他们在酝酿武装抗争。原住民会被基督教的教义吸引,但排斥基督教的崇拜方式。十九世纪非洲科萨族(Xhosa)的祭司莱雷(Nxele)一开始很喜欢基督教,但后来认为,正确的崇拜方式“不是一整天唱着圣歌,脸对着地板或前面的人祷告,而应该是跳舞、享受生活、做爱,这样黑人才会越来越多,占据整个地球”。[17]欧洲人这边则是“全力挑战团体仪式”,[18]以消灭传统仪式的多寡来判断“文明化”的成果。南非卫理公会的传教士布罗德本特(S。Broadbent)1865年写道:“我很高兴,茨瓦纳族的习俗和典礼日渐衰退。当地人还会进行一些舞蹈仪式,但我会过去阻止,还要对着那些愿意听的人传教。”[19]据说,南非纳马族(Namaqua)改信基督教的人“已经放弃跳舞了”。[20]

有些欧洲人留意到,欧洲人在世界各地消灭传统仪式,就像他们打压自己人的嘉年华与庆典活动。先前提到,他们倾向将“新世界的野人”等同于“旧世界的低下阶层”,也留意到欧洲的嘉年华与遥远地区的狂热仪式的相似处。循着这个对比,消灭嘉年华与部落仪式的动机就很清楚。欧洲人反对内地的团体娱乐,目的是要将工作伦理植入工人阶级,体力应该用来生产,不该“浪费”在庆典中。同样地,欧洲的殖民者感到不可思议:原住民外表懒散,却把精力都投注在迷信的宗教活动上。殖民者非常不满原住民轻松的生活步调,于是把清新怡人的花花草草都铲掉。英国诗人塞缪尔·柯勒律治(SamuelCo-leridge)从十九世纪英国的标准看来,绝对是个自由派,但他竟然建议砍掉马来群岛的面包树,这样才能逼岛上居民学着努力工作。[21]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Carlyle)则是被西印度的南瓜激怒:“在那里,靠着阳光土壤,每个黑人一天工作半小时就有这么多南瓜可以吃,就能养活自己。所以他们不努力工作,整天杵着发呆。”[22]没了这些削弱心志的植物,教会才能解救当地人。之前提到的那位英国传教士也说:“在非洲,雇主遇到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当地劳工个性不稳定,行为又不检点。基督的教诲和工业训练有助移除恶习。”[23]

不过,相较于对付自己人,欧洲人打击殖民地的文化还是严重得多。在欧洲大陆,精英分子反省到,自己打压的人,包括农夫、劳工和工匠,都是基督徒。随着社会演进,共同体的感觉慢慢出现。但“野人”就不一样,他们的肤色、脸部特征都跟欧洲人不同,加上奇怪的信仰和习俗,根本就是“他者”。有时欧洲人甚至不太确定他们到底是不是人。在大洋洲开垦的英国人就觉得,次大陆的原住民“跟猴子是同一类的物种”,就算勉强看成是人类,也一定是“最接近猴子或大猩猩的人种”。[24]十九世纪初瑞士比较解剖学家乔治·居维叶(GeorgesCuvier)认为:“黑人……显然比较接近猴子。这个族群的各个分支一定都会有野蛮人的性格。”[25]这种态度合理化种族灭绝的行为,仿佛是无关紧要的举手之劳。西班牙的征服者写道:“那一百个拿着武器的印第安人,在我看来就像手掌中的苍蝇一样。”[26]还有个流亡海外的英国拓荒者吹嘘说:“对塔斯马尼亚人开枪就像射杀一群麻雀一样。”[27]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