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唐太宗事情 > 2积蓄势力(第1页)

2积蓄势力(第1页)

魏徵的去逝让李世民固然伤怀,但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立储问题,促使他又必须回到现实来去面对,不屑的李承乾拥有“礼法”这件利器,优秀的李泰拥有“能力”这项优势,这确实让李世民左右为难。

当然就个人来讲,李世民还是倾向李泰的。

李世民也许想不到,就是他的这种倾向性,最终导致了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二人的储位之争,从而引发了贞观一朝的政治地震。

……

李泰明白父亲宠爱自己意味着什么,但是由于自己比大哥晚出生两年,所以不得不让位于大哥,没办法,这属于自然灾害,怨不得谁,对于李世民不轻易废掉太子,实事求是的讲,他是充分理解的,但是他并不甘心,凭什么早出生就得享有特权,而且你还是个二百五,父皇的皇位当年不也是夺来的吗?

父皇能夺?我什么就不能?

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让李泰下定决心运用自己的权术将李承乾从太子的位置上踹下去。

李泰就此开始了他的夺储计划,第一步:拉拢朝臣。

李泰明白,夺储是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靠自己单练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要找到同盟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李泰的地位决定他不可能拉拢到那些老臣,因为那些人是倾向于太子的,所以李泰将目光瞄向了另外一些人,具体说来,李泰拉拢到的人分别是:驸马都尉房遗爱(房玄龄之子)、柴令武(柴绍和平阳公主之子)、黄门侍郎韦挺、原工部尚书杜楚客(杜如晦的弟弟)等人。值得一提的是杜如晦的儿子杜荷是名副其实的太子党,与叔叔杜楚客可谓是势不两立,看来为了争夺权力真的是六亲不认了。

盘点一下李泰同盟者的身份,除了韦挺之外,大多都是大唐开国名臣的子弟,这些人虽然名气、才能无法和开国名臣相比,但由于身份特殊,也算是李世民的嫡系,这些人出于自身的利益拥有一种在政治变动中捞取政治资本的动力,而且一旦李承乾和李泰的斗争陷入白热化的时候,这些人的动向在某种程度上会为李泰增添筹码。

当然,在李泰培植自己亲信势力的同时,事实上李承乾也没闲着,虽然这位仁兄有些二百五,但他并不是白痴,李泰的行为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压力,在他看来,老爸看不上自己,弟弟势力又不断扩大,现在的他已经有些孤立,虽然那些老臣支持自己,但与其说是支持自己,不如说他们在维护礼法,而真正的同盟者自己却是一个也没有。

面对李泰的严重威胁,李承乾决定率先出手,不过这位仁兄想出的办法实在不敢恭维,他祭出的招数是告黑状。为此他特意指派了一名亲信,谎称是魏王府掌管占卜的典签,到玄武门向李世民上了一道封事,其中罗列了李泰的一系列罪状,妄图通过这种手段将李泰扳倒。

显然,李承乾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老爹曾经是告黑状的高手(状告李建成),这么拙劣的做法怎么可能骗过李世民呢?

果然不出所料,李世民看到封事后马上识别出其中有假,当然他心中也明白这是李承乾耍的小聪明,但在没有充足的证据下,李世民采取了一种息事宁人的做法,以抓不到上封事的人为名,将这件事压了下去。

李世民的这种做法一来是不想让兄弟二人矛盾再激化,二来是不想让那些朝臣知道后议论个不休,所以他极力淡化这件事,但是显然李世民过于一厢情愿了,他的这种做法事实上是在重复当年李渊的老路,而结果只有一个——斗争更加激烈!

果不其然,李承乾一次不成功,这位仁兄并没有善罢甘休,立即采取了更为极端的手段——暗杀!

事实证明:在皇权争夺的道路上,确实没有什么道德可言,我们实在不能简单的用道德标准来判断其中的是非曲直,政治斗争中,利益的成功摄取是其唯一性。

不过让李承乾感到遗憾的是,由于自己日常缺乏对暗杀人员的训练,加上魏王府的守卫的确很严密,李承乾的计划再一次以失败告终。

两次行动失败,让李承乾终于静下心来,冷静分析眼前的局势,此时他的头脑开始转为清醒,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与李泰的斗争是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仅凭一时的气愤和呈匹夫之勇是难以成就大事的,要想彻底扳倒李泰,让他永无翻身之地,自己必须要通盘的谋划,甚至要打长期持久战的准备。

出于一种即自保又对抗的心理,李承乾决定效仿李泰的做法,也开始扩充自己的势力,李承乾拉拢的人员成分比较复杂,既有功臣之子(杜如晦的儿子杜荷),也有内宫宿卫(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和朝廷大员(洋州刺史赵化节)、更有刺客杀手(纥干承基),还有皇室宗亲(汉王李元昌)。

对比李泰阵营,李承乾的同盟者遍及朝廷的各个角落,甚至还有江湖人士,当然在这些同盟者中,含金量最高的,最为李承乾增添筹码的当属时任吏部尚书的侯君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