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唐太宗年间的事 > 2京观(第1页)

2京观(第1页)

这件事情就是建造京观!

所谓京观,其实就是一个超级大坟冢,不过这个坟冢的建造材料实在有些特殊,它是用敌人阵亡将士的尸骨建成的,高句丽人在贞观初年建造京观,白痴都能看出来是用什么人的尸骨建成的。

是的!用的就是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骨!

我们不能否认杨广东征高句丽是错误的,但那些魂断辽东的隋军将士又有什么错,既然已经战死疆场,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安息呢?

我们可以想象的出,当烈烈寒风吹过京观的时候,会卷起慢慢烟尘,顷刻间会露出那森森白骨,“尸山血海”早已不再是文学中的形容词,而是一幕幕映入眼帘的真实惨景!

那一刻,我听到了几十万烈士的忠魂不断地嘶喊,仿佛在像世人倾诉着他们的冤屈!

正是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河山!

高句丽人建造京观就是为了向新生的大唐帝国炫耀武功,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还不太不知道大唐帝国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他们更不知道在不远的将来,这个新崛起的帝国,将以翘首的姿态屹立在他们的西边。

面对着雄壮的京观,高句丽人是那样的傲慢,在他们看来,京观代表着自己的荣耀,因为数百年来,他们面对中国从没有过这样的胜利,同时,京观只要存在一天,就代表着唐朝的耻辱,面对此种情况,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是不会不闻不问的。

当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极端形式,当时刚刚即位不久的李世民面对着来自突厥的压力,所以他实在不愿意在东边再树立强敌,但李世民是不能忍受耻辱的,所以在贞观五年,他决定首先通过外交方式来尝试解决问题,于是他派出广州司马长孙师前往高句丽解决“京观”问题。

李世民只给长孙师一个命令:不能有失国体的情况下,让高句丽人毁掉京观!

应该说长孙师的任务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在到达高句丽后觐见了国王高建武,详细陈说唐朝对于高句丽建造京观的看法,希望高建武能够毁掉京观。

高建武是杨广三伐高句丽时国王高建元的同父异母兄弟。

坦白的讲,高建武还算是个不错的国王,从个人角度而言,对唐朝还是很有好感的,早在武德年间,高建武就曾经几次遣使向唐朝进贡,特别是武德五年的时候他还奉李渊之命,搜罗隋末散落在辽东的隋朝士兵和百姓,并且以礼遣返。

对于这样一个和唐朝保持友好关系的国王,为什么会忽然间想起了建造京观来触痛大唐的神经呢?

在我看来,建造京观并不是高建武的决定!

首先从高建武个人来分析,从他先前和唐朝的关系来看,他是不应该也不可能主动下令修建京观的,也就是说修建京观不是高建武的主管意识所为。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决定修建京观很可能是当时高句丽国内一位地位非常高、并且有威望的大臣决定的,虽然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个人是谁,但是决定修建京观这样一件有国际影响的事情,绝不会是一般人的决定。

如果这个假设也成立,那么就可以看出,这位大臣的权利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出一般臣子的概念,甚至说成为了权臣!

那么说高建武知道修建京观这件事吗?

我认为他是知道的,不过有时候民族自豪感是会在第一时间占据内心的,京观代表着高句丽对中国的胜利,在这一点上,高建武作为高句丽人,内心深处是不会反对的。

当然前提是,没有人找上门来!

现在长孙师已经找上门来,所以高建武不得不作出姿态,表示立即毁掉京观,正式安葬那些牺牲在辽东的隋朝将士尸骨。

长孙师的任务完成的还算顺利,当然前提是在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后来的清朝也想和洋人们谈判,但因为国家积贫积弱所以只能签下不平等条约。

因为弱国无外交!

京观终于毁掉了,李世民总算是出了一口气,毕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对于高句丽来讲,这却是一个敏锐的信号,在他们看来,唐朝并没有忘记曾经在辽东的惨败,而且更加预示着唐朝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很可能会抽出手来着手解决辽东的问题。

弹丸之地的高句丽如何能与具有天可汗威名的大唐相抗衡?

想到这里高建武觉得不寒而栗,虽然自己的国家曾经打败过隋朝,但自己的国家同样伤了元气,如果未来大唐真的大兵压境,恐怕高句丽会有亡国之险!

为了以防万一,高建武决定效法当年的秦始皇,在国内东起扶余城,西南至海的千里地带上修建起了一条长城,他的初衷和秦始皇一样,两个字:防御!

这条长城的规模虽然无法和中国的万里长城相比,但它却好像一道裂痕一样,从此高句丽和唐朝的关系开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准确的说是开始有了隔阂。

当然两国的隔阂截止到贞观十七年并没有升级,表面上还维护这一团和气,因为高建武对唐朝还是十分恭敬的,例如贞观十四年还让儿子向唐朝进贡。

而导致双方最终大打出手的导火索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

这个人的名字叫盖苏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