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提醒,很可能意识到,甲交换给自己的黄金只要不受到数量上的损耗,那么这个黄金所含有的价值量应该不会少,于是,丙把黄金当成储藏价值量的商品,保存着,继续拿着剩下的2只鸭,四处贩卖,希望再获得缺少的黄金。虽然丙在这个例子里,肯定是不可能再交换到黄金的,但是黄金作为货币的功能已经出来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维持自身具有的价值量——换言之,这种商品只要不投入到再生产中,含有的价值量在很长的时间里不会变化。

暂且不管丙进不进行黄金的等价值量切割,经过甲、丙对黄金这个商品的介绍,而且丙愿意先购买1只鸡的话,乙跟丙进行交换时,选择的对方商品肯定是黄金,而不是自己不需要的,必须得增加投资才能保持价值量一段时间不变的鸭,黄金与鸡的交换完成。乙又不可能用这么一点黄金购买到羊,所以乙也只好利用黄金来储藏价值量。

三个人手中的黄金总共有1克,根本无法通过交换,获取到更多的黄金。甲乙丙都想把手中的商品交换出去,却因为商品的生产相对过剩,始终会有人持有过剩的商品——而且,甲乙丙三人持续持有这些商品一日,就得增加一日的投资,却不能保证自己增加投资生产出来的新商品,可以跟自己或者与他人进行等价交换,还有可能因为商品的物理性质,而白白损耗掉投资——这个时候,甲乙丙三个人肯定就会,一起确认黄金储藏价值量的作用,每个人都愿意把手中交换不出去的商品换成黄金。没有利润出现的时候,黄金作为货币的价值量储藏功能正式出现。

对了,我举的这个例子,是商品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如果三个人商品的供需关系刚刚好,交易一定会完成,黄金的出现就没有什么必要,就算出现,也很难产生货币的功能。如果三个人或者一两个人对商品的需求大于供应又会怎么样?交换时不得不剪掉空缺的需求,在现有的商品中进行,这就又回到了供需平衡上——而且这种超过的需求价值量是需要用等价值量的商品来交换的,也就是说有人生产出来的商品肯定是生产相对过剩了。

也就是说,商品一旦出现生产相对过剩,基于许许多多商品的物理性质,不可能长久储藏价值量,能够作为货币的商品黄金,就会因其储藏价值量的功能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不是少数人的,因为每个生产相对过剩的人都需要进行价值量储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逐渐变成整个市场的需求。

价值规律作用到黄金上,黄金的价格慢慢变大——我却不能这样说,因为等价交换体系还没有被破坏掉。换一种说法,黄金价值量的变化,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多生产出来的商品,在造成生产者损失的时候,价值量有一部分通过一定渠道(另外两种资本)加入到黄金里了,也就是说黄金的价值量在慢慢变大。

我来举个例子,甲乙丙第一次交换商品的价值量关系为“一头羊”=“三只鸡”=“三只鸭”,甲现在又想从丙这里交换300只鸭,但是丙需要鸡,于是甲就用100头羊从乙手中交换到300只鸡,再到丙处进行交换,可是这个时候,丙的鸭子遇到了疫情,只剩下200只,换言之,也就是说甲乙两人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甲现在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避免损失:要么就用200只鸡换200只鸭,剩下的100只鸡自己先养着,等丙又生产出100只鸭时,再进行交换,但是,因为甲不懂养鸡,而且还没有放养的厂房,这期间的投资与损耗就有50只鸡;要么就用300只鸡换取对方的200只鸭,损失的却是100只鸡;要么把100只鸡退回给乙,但是乙是生产鸡的一方,根本就不需要鸡,而且还是等价交换,乙肯定是不愿意用到手的羊去换回自己不需要的鸡,打破等价交换后甲受到的损失为30只鸡;或者让乙帮忙养护,这里的损失有30只鸡(以上的损失数值都是随意填充的)。

此次交易的结果,甲必定受到损失。当甲乙丙三个人的生产都恢复到正常的供需平衡时,乙手中又有黄金这种商品的时候,甲肯定就会用羊去交换黄金。甲乙两个人都认识到黄金储藏价值量的功能,乙不想用黄金给付,甲只想收黄金,两个人为了避免损失,经过协商之后,交换关系变成:1头羊=克黄金。甲带着黄金到丙这里交换鸭子的时候,跟丙商量,因为上次丙的产量不够造成了甲的损失,黄金储藏价值量的功能相比而言就非常强了,再把自己跟乙的交换拿出来举例,于是,就把鸭子与黄金的关系进行调整:3只鸭=克黄金。丙又到乙那里去交换鸡——因为等价交换是基础:3只鸡=克黄金。

在这里,黄金作为储藏价值量的商品,对于甲乙丙三个人来说,黄金与各个商品的关系,因为等价交换是基础,都有相同的变化,变成了,根本不影响自己的生产与交换,所以用不着再次进行价值量回归的调整。这样的话,我是不是可以说,甲受到的损失,通过三个人的共同决定,有部分加入到黄金里了?同时,黄金的货币功能已经逐渐完全发挥出来,离成为真正的货币不远了。

接下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市场上的黄金数量,不足以衡量用来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时,黄金作为商品而言,供需平衡肯定是被破坏了,我想有两种方法来恢复这种平衡:一种方法是提高黄金标记的价值量;二种方法是寻找更多的黄金。

如果是第一种的话,那就是说,人类不用再生产任何黄金,集体决议提高黄金的名誉价值量就行了,这就是在把黄金使劲地往纯粹的货币中推——这个决议进行的时候,就是一种对黄金进行的再加工,价值量再一次加入了黄金,没有破坏等价交换(加入的价值量来自于另外两种资本)。可是,这样的情况连续出现了几次之后,肯定就会有人发现:“黄金这个东西,越来越贵啊!”等价交换就会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文化知识商品而崩溃:一、有人私底下寻找更多的黄金,花费1克黄金价值量弄来1克黄金,投入市场,等价交换崩溃;二、有人在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交换出去的时候,限制对方必须使用黄金,在交换自己需要的商品的时候,自己就用其他商品,市场里流动的黄金就会越来越少,黄金标记的价值量数量就会越来越高,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人再拿出黄金来进行交换,总体上来讲,黄金标记价值量的不断增加,肯定会给这些人带来前后的利润差,等价交换至此开始破碎。两种情况一起出现,等价交换的体系就会逐步完全破碎。

第一种方法的失败促使大家使用第二种方法。可是,在开始挖掘寻找黄金的时候,挖掘出重量为1克的黄金,花费掉的价值量本来只是1克黄金,可是市场上黄金的价格一直保持着不变,这样谁知道黄金的供需量到底平衡还是不平衡?如果不平衡的表现是第一种方法的提高价值量标记数值的话,到了那个时候,开始挖掘寻找黄金的人肯定就能获得利润;如果不管有没有不平衡的表现,始终保持着黄金的生产,当黄金的流通量已经恢复到原来的平衡时,挖掘黄金的人也就不可能停歇下来,导致出现新的情况——黄金的流通量超过了需要,继续维持等价交换的话,有部分黄金就不能到市场流动,持有这些黄金的人,黄金含有的价值量以及标记的价值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凭空消失,有人为了避免这种损失,就把黄金当成其他商品的原料,进行再加工,可是这种改变形式后却依然存在于市场中的黄金,根本就不可能改变黄金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而且还会因为再加工或再生产时,在黄金上花费了更多的价值量,而导致其他种类商品的数量的减少,加剧黄金这种商品含有的总价值量与其他商品总价值量之间的差距,无法流通的黄金将会更多,为了避免这种损失——有人就会打破黄金与其他商品的等价交换,开始降低黄金标记的价值量,甚至变成负价值量,使1克黄金的市场价值量小于1克黄金,等价交换崩溃。第二种方法还是会导致等价体系崩溃。

等价交换一崩溃,黄金的货币性质应该就完全展现出来了。或者说,当等价交换崩溃时,伴随而来的就是货币的出现,而且货币的出现是带着价值规律一起出现的。看来,在等价交换的时候,价值规律是不存在的。

1。2。1。1。3  原始货币的发行

前面已经涉及到黄金发行的问题,给人的感觉是:无论怎样改变货币发行量,似乎都会打破物物交换的基础——等价交换。那么是不是说人类社会就是因为货币发行打破了等价交换,因为货币的出现,有利润存在的交易、买卖跟着出现,人类社会才进入了阶级斗争的阶段?货币的发行本应该遵从并维护公平,为什么会走上这种血腥的路程?

如果说生产相对过剩是导致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货币的发行,反而会延缓这种因素。黄金以货币雏形出现的时候,也就是黄金进入人类社会的时候,就算第一块黄金走入人类社会的那一刻不具有任何价值量,但是人类一旦持有、保存黄金,黄金不可避免地就含有了价值量,也就不可避免地分散了部分——人类社会投入生产已经出现生产相对过剩的商品的价值量。在人类数量比较稳定的期间,当黄金作为各种装饰、储藏价值量等不用立刻进入交换的商品时,存储在黄金里面的价值量越大,人类社会投入商品生产的价值量就会越少,参与生产相对过剩商品的生产的价值量,就可以进入黄金的这种商品的生产,而缓解甚至平衡其他各种商品的供需关系。我想人类不会嫌弃自己储藏的价值量越来越多吧?那么,黄金作为货币在人类社会显现这种功能,应该可以说是非常良好的。

如果说导致等价交换的崩溃是货币的最大害处,那么是不是人类在不用货币时,进行物物交换的时候,就真是等价交换呢?我相信那个时候真正进行等价交换的次数少得可怜,甚至可以说绝对等价交换的交换,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因为用来度量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存在。两个从来没有进行过交换的部落,在第一次进行交换的时候,一种商品价值量的度量,到底是用生产商品的这个部落的,还是用需要这个商品的部落的,或者用综合了两个部落的?或者其它无关部落的?甚至使用,那个时候分散并各自封闭在世界各地的整个人类的?使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等价交换与否的结论就会出现摇摆。这个时候,本来就不具有确定价值量的商品,再互相度量价值量,谁也没法确定一个交换到底是不是等价交换。黄金作为货币出现的时候,就开始摆脱许多不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仅仅使用黄金来进行度量,如果在排除运输等对商品的再生产之后,一种商品在某一个部落使用黄金度量的价值量不一样,数值小了,商品就会往外流动,数值大了商品就会从其他地方流进来,在黄金的关联之下,人类社会中,同一种商品的价值量不管在何时何地,总是在向数值相等变化。每一个黄金商品,当其开始成为货币的时候,本身实际含有的价值量开始被打破,在所有的黄金商品中“多去少补”,形成数量与标记数值成统一比例的价值量度量体系,也就是说,货币的出现,促进了等价交换的存在,或者说,当货币在人类社会中标记的价值量越多,货币使用得越多,商品的等价交换出现的机率就越大。

“可是,你前面不是论证了货币必然打破等价交换?这里又在论证货币促进等价交换的作用,你这到底是自我矛盾,还是想把什么隐藏着的东西挖出来?”我的答案是:经过我前后的论证对比,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货币到底是打破还是促进等价交换,主要的核心问题就是,货币发行量的控制是否恰当。

回头看看,前面等价交换的崩溃都是因为,增加或者减少货币流通量的处理不恰当导致的。就像一个永不停止摇摆的钟摆,虽然在某一瞬间刚好处于垂直向下的平衡位置,而且是可以长期平衡的位置,但是,钟摆下一瞬间就会跳出这个恰好的位置。人类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时候,也就是这样,如果说货币在供需平衡的时候是不动的钟摆,那么只要有一丝力量水平作用货币一下,货币就会脱离供需平衡位置,开始不停地摇摆。人类的每个人无论是出于好意还是恶意,利用主观意识来作用货币的发行量,由于各个力的大小、方向,持续时间的不断变化,货币就永远都不可能再停止到供需平衡的位置上——这里面最大的力量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大的,是与生产力作用方向相反的,各种灾害造成的商品短缺……货币就一直在各个作用力的作用下不停震荡。如果货币一出现就处于最简单的振动,那么接下来的运动就会就会因为作用力越来越复杂,变成混乱的震荡。

当货币的发行量被多数人控制的时候,这种混乱的震荡不但没有在这个巨大的合力作用下回归供需平衡,反而因为要追着货币,合出这个单向作用的力,要每个人对使用的力进行不停的调整,但是合力却会因为一两个人的失误,不断出现的偏差,货币的供需不平衡变得更加复杂。货币在短时间内肯定是不能回归供需平衡的,这个时候人类社会就出现了,很多人不能忍受的现象:本来是为了维护每个人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主观控制,可是在这个控制过程中,有些人会有意无意地就获得了好处,有些人却会有意无意就受到了损害。

例如:甲三天前,用一头羊跟乙交换了克黄金,今天却因为黄金发行量的变化,用克黄金跟丙交换了4只鸭,比三天前多了1只。三天之后,丙用克黄金跟乙交换鸡,却因为黄金发行量的变化,只交换到2只鸡……丙前后一对比,肯定就不干了,开始寻找甲甚至比甲更好的交换时刻,最后发展到,自己一个人控制住货币发行量来为自己的交换服务。

我的意思,到这里,想必读者有一定的猜想了吧?我现在就来总结一下:无论是整个社会的人都来控制货币发行量,还是只有少部分人控制,货币都很难维持在供需平衡上,不控制的话,货币的供需还是不会恢复平衡——总而言之,因为人类没有恰当的,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方法,最终都会导致物物交换的等价交换系统崩溃。

解决方法?我想是有的,我想到的方法不是去控制货币发行量,而是通过每个人控制自己进行的交换,迫使货币发行量自动发生变化。这个方法,涉及到的是另外两种资本,这里讨论不怎么恰当,还是留在后面讨论吧。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2。1。2  货币+剩余价值

在货币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中,人类本来是用来维护、促进等价交换的货币,却因为没有恰当的,控制发行量的方法,导致了等价交换的崩溃,出现了剩余价值。那么现今,货币与剩余价值结合后,货币存在的目标又是什么?货币达到这个目标没有?如果没有的话,那么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货币与剩余价值结合的情况下,那么追求剩余价值是不是现今货币的生存目标呢?我现在不能随便下结论。先来分析一下:我前面已经证明货币会伤害商品的特殊性,那么也就是说,货币自始至终都没有在物物交换、现今的交易买卖中表达出商品的特殊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