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掌柜的起身,对安小鱼说道,“行了,今日就到这儿了,其他的明日再说。”
安小鱼也起身,客气的对吴掌柜点了点头,“有劳吴掌柜了。”
出了药库,一行人进了药堂,文大夫正忙着。
安小鱼跟文大夫打了声招呼,便先回去了。
吴淑娴怔怔的望着安小鱼独自握着手杖走出药堂的背影,有些出神。
是因为她记性好?还是果真有学医天分?
这样一个人来来去去的,哪儿像是个瞎子。
至少,她见过的瞎子,没得像她那么一个人来去自如的。
偏这时候,吴掌柜的又对吴淑娴说了一句,“你呀,瞧瞧人家安姑娘,学一遍就会了。”
吴淑娴本就不服气,这会儿她爹这么一说,顿时气鼓鼓道,“娘不是说了,我是个姑娘家,将来只要嫁个好人家就成,用不着学医。”
说完,气鼓鼓的一跺脚,拎了裙摆扭身就跑出了药堂。
吴掌柜见女儿跑出去,忙追出去,“娴姐儿,你上哪儿去,你给我回来。”
等吴掌柜的跑到门口,吴淑娴早就跑没影儿了。
站在门口的吴掌柜,望着对面安记豆腐铺,叹了一声,“这丫头,都叫她娘给惯坏了,我就随口那么一说,也没怪责她的意思,她跑什么呀。”
身后的药童听见了,忍不住插了一句嘴,“掌柜的,大小姐平日最是心气儿高,您将她同安姑娘比较,她能高兴嘛。”
药童十三四岁的模样,说起话来,跟个小大人似的。
闻声,吴掌柜的回身看向那药童,皱眉道,“你也说了,我是将她同安姑娘比较,安姑娘一介乡下女子,眼睛又瞧不见,娴姐儿她。。。。。。”
一番话还没说完,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
对啊,或许正是因为安姑娘是个乡下姑娘。
他将安姑娘同娴姐儿比较,那不是就是说,他家娴姐儿还不如一个眼睛都看见的乡下姑娘?
药童见自家掌柜的一个人在那儿碎碎念,忍不住扑哧一笑。
吴掌柜的闻声,扭头瞪了他一眼。
药童见状,忙闭紧了嘴巴,“掌柜的,我去整理药库。”
这药童是吴掌柜的一个远亲,家境贫寒,父母身体都不好,早早的就将他托付给了吴掌柜。
吴掌柜的也是心善,瞧着这孩子可怜,又想着铺子里左右要用人,就应了下来。
这厢,吴淑娴离开了药堂,原是准备回家的。
跑到一半儿,鬼使神差的却停下脚步,忽而转身往回走。
没多大一会儿,便来到了妙药堂对面的安记豆腐铺。
吴淑娴站在铺子门口,仔细打量门口的招牌,安记豆腐铺几个字。
要说起这铺子里的招牌啊,可是安平亲手写的。
招牌制作简单的很,就拿了一块儿长条状打磨好的木板,安平执笔挥洒,一气呵成。
洋洋洒洒的五个大字,倒还挺有气魄。
安家唯一的知识分子安平,写的一手字虽算不得大家风范,倒也自成一套风格。
吴淑娴瞧着那招牌上的安家豆腐铺几个字,禁不住点头称赞,“好字。”
铺子里这会儿已经不那么忙了,朱氏在忙着整理收拾。
铺子门口站着一个穿戴不错的小姑娘,朱氏自然是瞧见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