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平乐镇沸腾了!城楼上的士兵也兴奋起来,全都大声的吼道。
我哈哈大笑,一跃就跳下城去,平稳的落在了城下,几位妻子毫不示弱的从城楼上一跃而下,冯树森和陈剑雄不甘示弱,纵身而起。
李将军和兰州卫的一大帮将校摇头苦笑,这简直就是欺负人嘛。抢功劳也不是这么抢的,三丈多高的城楼就这么着跳下去了,我们怎么办?还让不让人活了?
鞑靼人大营的战鼓已经停歇,远方传来长长的号角,攻城的鞑靼士兵,开始全线撤退。
转眼间我带领着平乐镇所有的留守部队冲进了鞑靼人的军营,士兵们挥舞着锋利的武器,对着那少数带伤,或者是还没来得急退去的鞑靼士兵一阵乱砍。砍瓜切菜般,将一片混乱的人群扫翻。
鞑靼的王庭精锐撤退的速度很快,落在他们身后的都是那些部族的杂牌军。这些杂牌军的装备和鞑靼王庭精锐相比,那简直就是地主和奴隶的差别,他们身上的皮甲,都非常轻便薄弱,有的甚至只是一身的麻布衣,落在后面的鞑靼人一般都是身上有伤,那些没伤之人,早就跑到了他们的前头。这些鞑靼伤兵,一遇到这队只为杀人而来的明军,更是毫无还手之力。
这个时候,明军士兵手中的弓弩再次射击,先前鞑靼人还能稍做抵抗,有些人手中也有着盾牌,但现在都是转身逃跑,一个个都变成了待宰的羔羊,被毫不客气的一一诛杀。
一个负责断后的鞑靼千夫长挥舞着长剑,声嘶力竭的怒吼:“都跑什么,我们鞑靼军队,有进无退!”
又是一个脑残的!还有进无退?我让你有来无回!
他的话才一喊出口,我就发现了这个倒霉的鞑靼千夫长,破敌枪一挑,正中那鞑靼千夫长的小腹,他疼的大叫一声,然后蹲下身体。我举起手中的破敌枪,贯注内力喊道:“远征军鬼屠夫江鹏在此,敢不投降者,杀无赦!”
几乎所有的明军将士齐声喝道:“不投降者,杀无赦!”
“不投降者,杀无赦。。。”
我见到效果已达,忙对李将军说道:”李将军你带上所有的骑兵追击鞑靼人,牢牢的拖住他们,尽可能的诛杀敌人!等待和申将军的援兵会和。”
这可是抢功劳的美差!此次远征,我的军功赚得盆满锅满,利益共享是商人的准则,也该让兰州卫的弟兄们好好的表现表现了。
看着李将军带着属下远去,我继续命令道:“这些率领一部分负责警戒;冯树森一部分负责烧鞑靼人遗留下的攻城器械;陈剑雄一部分负责屠戮鞑靼伤兵,擒拿俘虏。”
火光熊熊而起。鞑靼人遗留下来的云梯、冲车、上,火苗剧烈跳动,黑色的浓烟妖云四起,隆罩在整个平乐镇周围。在这片黑色大幕中,一张张死人的脸,惨白而麻木,长矛大戟插在地上。草地上的鲜血,被大火一烤,变成黑色的斑痕。
第351节
申将军率领着援兵呼啸而过,远远地申将军冲我一笑,我也对他抱拳为礼,兰州卫大营的主力部队的将士们冲我们投来一种奇异的眼神,这种眼神里包含着对胜利者升官发财的羡慕,对强者的崇敬。。。。
鞑靼人退却后,兰州卫大营的人马展开追击呼啸而过,战场再次陷入沉寂。太阳已经开始慢慢偏西,明亮的阳光下,平乐镇留守的士兵和居民开始了胜利的欢呼。
士兵们望着从容不迫的平乐镇主将,年轻的离谱,却又武艺高强,谋略出众的荡寇将军,那英武的身姿,和脸上那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留守的士兵和居民都大声喝起彩来。
几位妻子甜甜地笑着,也跟着他们忘情的呼喊。
“江将军!大英雄!江将军!大英雄。。。。。”
“江将军!大英雄!江将军!大英雄。。。。。”
我淡然一笑,大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而已。
二十天之后,晴空万里,热情的阳光下,北京城喜气洋洋,人头攒动,大家聚集在德胜门外,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自豪的喜悦,老人翘首以盼、妇女三五一群议论纷纷、孩子们你追我打无忧无虑。
远征军大捷以后,喜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整个大明,人心鼓舞,群情振奋,人人都有了一种安全的归属感。尤其是居住在边疆的居民感触最深,多年来一直被鞑靼人抢掠大敌所欺压,最后为了躲避他们只好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没想到远征军出征鞑靼大草原,在荡寇将军的领导下,鞑靼竟然也有被明军打败的一天,扬眉吐气的感觉让他们更加坚信,只有付出努力,才能不会再被人欺凌,才能过上和平的好日子。
今天是我率领远征军扣阙献俘,大军凯旋的大好日子,整个京城里里外外的老百姓一大早就赶到城门外等待远征军的胜利回归。
瑜姨带着蝴蝶谷的弟子,杨叔带着隐芦的弟子早早的就等在了城外,连爸爸妈妈还有江叔、江婶都不远万里赶到了京城,就是为了更早的见到自己的亲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里同样充满了喜悦,蝴蝶谷内各项事务迅猛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势头。
遗憾的是倭寇屡犯边疆,伺机图谋高丽的企图愈加明显。一场远征鞑靼的大捷,立刻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胜利的荣耀还有民族主义的归属感马上使所有的人都意识到,北方的的鞑靼人、海边的倭寇是每个明朝子民的共同敌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就必须以暴易暴,以牙还牙。
目标一致、利益一致,那么有什么理由不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胜利已经证明了,只有这样才能保卫大家共同的家园。
常叔带着文武百官作为朝廷的代表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他看着四周的人群,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挂满了友善,认识的、不认识的、无论是来自何方,只要是大明的子民,共同的炎黄祖先,大家就聚在一起就像多年的老友,亲切地攀谈,再也分不出彼此。他的眼光扫到身边的杨叔身上,只见他满脸笑容,眼睛中闪着满意的神采。两人眼光碰到了一起,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同时一笑。
德胜门里已经聚集了成百上千的百姓。人们站在官道两帝,手中拿着鸡蛋和酒水,准备待北伐大军经过时犒劳将士们。
父亲将目光投向城外通向远方平整、宽阔的道路,极目远眺,正在感慨万千。忽然听到人群中传出欢呼声,“大家快看,禁卫军的斥候回来了。”
“啊,一定是我们的远征军回来了!”
人群前呼后拥。
一个身着喜庆装束的汉子冲着身后的舞龙舞狮,还有锣鼓队得胜的吩咐:“大家注意啊,打起精神来,一会儿我们一定要最热烈的锣鼓,欢迎我们的英雄凯旋。”
“掌柜的,这还用你说嘛,我们现在就忍不住想冲上去迎接了!”
瑜姨忙集中注意力,只见远处果然有几骑游骑兵正打马向这里狂奔,时间不长,来到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