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的爷爷永远离开我了 > 第4部分(第2页)

第4部分(第2页)

大灾之年,大寨人坚持自力更生的法宝,凭着破筐扁担、镢头铁锨,靠着布满补丁的双肩和长满老茧的铁手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他们在与老天爷的较量中大获全胜。不仅生产得到了恢复,而且修好了马棚、猪圈、粉坊和许多房屋窑洞,当年粮食亩产704斤,总产量达到了56万斤,仅比上年减产4%。更为可贵的是,遭灾后的大寨,粮食没少打,口粮没少留。不但没有接受国家一分钱救济,而且还向国家缴了24万斤商品粮。当年年底,实现了“三不要、三不少”的目标。

1964年,山西省委派农业厅厅长康丕烈和省委办公室主任刘贯文协同国务院工作组来到大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查田定产工作。最后,核定大寨耕地面积为亩,粮食平均亩产809斤,实现了过“长江”指标。省委一面在省内作了通报,一面上报给周总理。

随后,“五年恢复土地,十年建成新村”的计划也提前实现了。他们两年恢复了被破坏的土地,三年新修石窑洞100孔,瓦房300间。社员永远结束了住土窑的历史,全部搬进石窑新房。爷爷绕着一排排火车厢一样的新居转了好几圈,高兴地说:“过去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不就成了吗!”

晚上,贾根###汉坐在新窑洞里,看着明晃晃的电灯,听着喇叭说唱,心里乐开了花,对老伴说:“永贵说得对,咱看到社会主义啦!”

实践证明,大寨人思想变了,土地变了,技术变了,产量变了,村庄也变了:大寨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集体经济的典范。英雄的大寨人不仅有了电,有了机械化,有了自来水,还把水引上了虎头山,浇灌大寨田;不但从房倒地毁的困境中走出来,而且重建了更美丽的家园。他们自豪地说:“冲走了旧大寨,迎来了新大寨!”

大寨人在十年创业中凝聚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家、爱集体为核心的大寨精神,为人们留下了永久的精神财富,人们的目光深深地为之吸引。

走向高层(1)

(1)赵树理说:“陈永贵了不起!”

大寨人藐视困难、战胜天灾的事迹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山西省委再次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学习大寨,全省掀起了学大寨的新高潮。

爷爷在山西省农业劳动模范大会上系统地介绍了大寨的经验。这一次他不仅向人们介绍了大寨人战天斗地的过程,更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他绝佳的口才。他的讲话在省里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人们听了情绪激昂,纷纷传诵。省委候补书记黄志刚说:“陈永贵同志有水平呀!讲起话来头头是道。”

著名作家赵树理听了讲话后马上跑到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的办公室说:“陶书记,我今天发现了一个人才!”陶书记问:“是谁?”“陈永贵!陈永贵没一处讲到毛主席,却处处都是毛泽东思想,没一处提到哲学,却处处都是辩证法,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人才啊,人才!陈永贵了不起!”

听了赵树理的评价后,陶书记特意邀请爷爷到省委讲一下。这是爷爷第一次在省委讲话,省里的领导专门为他拟了个讲话稿,他看了笑着说:“我讲话还用什么稿子呀!”随后,省委宣传部部长李琦请他到太原给干部作报告,他问李琦:“允许我讲多长时间?”“你愿意讲多长时间就讲多长时间。”他不用讲稿,讲了整整半天,台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会后李琦连声说:“行,行,你把大寨的历史讲活了!”这次报告轰动了太原。随后他又应邀连讲了4场。

中南局书记李一清的故乡行

1963年底,时任中南局书记处书记的昔阳人李一清,在北京参加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时,从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那里知道了大寨的情况。特别是听说大寨遭受特大洪灾后没有向国家求援,反而超标给国家缴粮后,李一清对于家乡的变化十分好奇,会议结束后就直接回了山西。在太原,省委书记陶鲁笳向李一清详细介绍了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事迹,并安排计委副主任陪同他来到大寨,了解大寨的灾情及恢复情况。

李一清参观完后大加赞赏,非常动情地说:“大寨遭了这么大灾不要国家的钱,难能可贵!像大寨人这种干劲,这种战天斗地的毅力,在当代中国还是少见的。陈永贵虽然是个农民,但却像个政治家一样去看待国家与集体的利益。他身上有一股强大的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指挥才能,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农民之外的东西。”从此,李一清成了大寨的义务宣传员,将大寨带到了北京,带到了国务院。大寨和陈永贵的名字进入了高层的视野。

(1)2人民大会堂作报告

国家计委主任张劲夫听了李一清的汇报后,很快也到大寨参观,回到北京后积极促成有关部门请爷爷进京作报告。

1964年1月19日,应中共北京市委和市人大的邀请,爷爷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一万多名党政军干部盯着他,他却从容不迫,毫不腼腆,仿佛面对的是多年的老朋友。

他演讲的题目为《关于大寨人民以革命精神进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以及自力更生、战胜严重灾害的报告》。会议由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万里同志主持。参加报告会的有水利电力部、农业部、农垦部、粮食部、农业机械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他不看讲稿,娓娓道来。用那独特的充满太行山乡土气息的话,讲了整整4个小时,没有重复的地方。他讲合作化,三战狼窝掌,多缴爱国粮;讲抢险抗灾,“三不要、三不少”和白天治坡、晚上治窝……大寨建设史被他讲得活灵活现。

刚刚经历三年灾害的人们盯着这位头上裹着白毛巾的大队书记,兴奋地听着大寨田粮食产量的数字和大寨人新鲜生动的故事,听着他简洁深刻、形象生动的顺口溜和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充满哲理的话,精神为之振奋,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当他讲到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动人事迹时,台下爆发出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

他的报告大获成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并配发了一篇由新华社记者宋莎荫和范银怀采写的题为《大寨之路》的长篇通讯。。 最好的txt下载网

走向高层(2)

这一天的《人民日报》几乎成了一份“大寨专刊”,这份“专刊”的发行对全国范围农业学大寨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吹响了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号角。

在回大寨的火车上,不知是谁认出了他,火车上的人传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