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崇祯 视频 > 第1章 临危受命(第1页)

第1章 临危受命(第1页)

美人难顾,江山依旧,积弱难返岁可数;纵情人生,木工刻画,帝王霸业非愿属!

公元1627年也就是天启七年,就是在这年的八月,明熹宗驾崩,大明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当明熹宗不甘心地离开人世时,眼中留下无数看不懂的神色。当生命被终止时,一切希望都变成了绝望。

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明熹宗朱由校走完了他短暂而略显黯淡的帝王人生,却留下了一个偌大的残破不堪的,一个由内到外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大明帝国。这个古老的王朝,在历经了岁月的沧桑之后,再次走到了生死的边缘。

帝国的北方后金政权迅崛起,时时虎视眈眈,时刻觊觎大明的万里河山;帝国内部,豪门大户大肆兼并土地,直接导致民乱四起,再加上国库亏空,官吏贪腐严重,到处盘剥百姓,苛捐杂税,压迫得百姓的生活愈加困难;帝国的统治阶层,大太监魏忠贤为的阉党和江南士大夫为代表的东林党之间党同伐异,误国误民,进一步消耗了大明仅有的一些生机;封疆大吏,克扣军饷,组建私军,军用器械残缺不全,贪生怕死之徒,在军中比比皆是,军队的战斗力极其低下;在整个大明帝国高压统治之下,反动势力暗流涌动,各个势力都在蓄积力量,伺机狠咬大明原本已经脆弱的身躯,让这原本就不平静的天下,乱象更进了几分。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但英雄亦可造时势。乱世奸雄也许在太平盛世如普通平头百姓般,淹没于芸芸众生之中,但是,在这即将****的多事之秋中,水越浑浊,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也就越大。一时间,帝国风起云涌,作为明朝的最高统治者,明熹宗的英年早逝,更是让整个帝国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稍有不慎,帝国将会重新陷入战乱之中。而原因很简单,明熹宗没有子嗣。没有子嗣也就意味着没有合法的皇位继承人,而大明已经经受不起一场因为皇权的争夺而引的战争。

大明的最高统治者,明熹宗朱由校,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乾清宫灵堂的正中央,金丝楠木做成的棺材,衬托出作为帝王的最后荣耀。他只是静静地躺着,面色安详,而对于正紫禁城中所有的暗流再也不必关注,对于所有的阴暗也再不必理会,对于他来说,这样的结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宗室、权臣、武将、乱民、异族、厂卫……太多的牵绊,在这一刻全部划上休止符。明熹宗棺木前的几筵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他生前最喜欢的美酒、佳肴以及香案等物品。棺木两旁竖立着用上等丝绸编织而成的洁白色安神帛,些许微风刮进屋内,安神帛随风轻轻飘荡着,出轻轻的摇曳的声响,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位大明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无尽的心声,无奈而凄凉。纵使贵为帝王,亦有死去的一天,权力的争斗,变得如此可笑,可世人又有几人能够明白。天下攘攘皆为利来,权、财、色,左右不过一个“贪”字,但在俗世之中,又有几人能够免俗,又有几人能不为这些所打动。

而明熹宗也不为是个例外,他所眷念的唯有这至高无上的皇权。在棺木前的几筵上,最为吸引人的却是一根材质上佳的楠木精心雕刻而成的战船,这个战船只有手掌般大小,其底尖上阔,尖尾宽两头翘。中间挺拔竖立着两个桅杆,仔细分辨有三层船舱。船面雕刻有如城楼般建筑,而且两旁有护板。一应设计是如此微妙,信王朱由检仿佛看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作战的士兵掩护在其后向敌船射箭弹,掷火球、火砖、火桶。为何不爱江山,却偏爱木工的明熹宗朱由校,最后留下的却是这样一艘战船。也许这整个大明皇宫和整个大明朝都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亦或者这位帝王心中还有丝许期待和理想吧。

望着灵堂里静静躺着的明熹宗朱由校,面色平和,如同睡着一般。年轻的朱由检心里百味杂成,任谁也不会想到,此刻的朱由检早已不是原先的朱家皇子,而是穿越过来的现代人陈瑜。陈瑜原来为华夏一所不入流的化学系毕业生,可是他却偏偏喜欢历史,特别是对明朝的历史痴迷,这在化学系中也算是一个奇葩。

但是,作为化学系毕业生,系统的化学教育那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兴趣不能当饭吃的现实需求,在这个一切以钱的多少来论英雄的时代,陈瑜毕业后,也只好随大流,在一所化工厂找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工作,从此开始了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

安定下来后,平静的生活兴不起一丝波澜,陈瑜感觉每日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浑浑噩噩,无尽的空虚在每一个夜晚都会漫无边际地袭来,每当这一刻,唯一能够让陈瑜化解内心孤寂的,就是在床头的明朝帝王崇祯的传记。终于有一天,陈瑜不想再继续做着这样单调乏味的工作,于是乎,陈瑜递上辞呈,带上所有的积蓄,背上行囊,坐上去北京的火车,他想闯一闯这世界,至少人生不应该这样活着,否则,倘若百年之后,与一抔黄土有何区别。

陈瑜的第一站,就是崇祯自杀身亡的煤山。几百年过去了,那个曾经因崇祯帝而闻名遐迩的槐树,如今仍旧郁郁葱葱,只可惜早已物是人非。刻于中华民国的石碑,竖立在槐树的一旁。看着碑文上“明思宗殉国处”那苍劲的字体,如同悠远的历史,在向世人述说这崇祯帝的悲哀与古老华夏文明的沧桑。陈瑜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着无尽的悲凉审视着这大明战火纷飞的时光,一时间竟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幻。

就在陈瑜沉浸在无限感慨之时,丝毫没有感觉周边的变化。原本熙熙囔囔的人群,早已不知所踪,煤山上的天空,突然间乌云密布,浓厚的漆黑色的云一层层迅压来,在天际间翻滚,丝丝闪电在云层中闪烁跳跃,一瞬间就能划破整个天际,照亮原本已经漆黑的天空。天空中的能量急集聚,仿佛要吞噬这世间的一切,洗涤一切污浊,还这世间朗朗乾坤。

突然,瞬间无数闪电,从云层中奔涌而出,直冲地面,把整个槐树四周五十米都笼罩在其中,如同一个闪电形成的牢笼,牢牢地把陈瑜困在其中。直到这时,陈瑜才惊醒过来,四周闪电如银蛇般不停穿梭,而且逐渐向陈瑜靠拢过来。就在这时,一根闪电直接涌入陈瑜体内,这好似导火线般,刹那间四周的闪电如同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全部涌入陈瑜体内。

陈瑜陷入其中,根本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很快就失去了意识。等再次醒来之时,已经成了大明的信王。也就是在一天,陈瑜变成了朱由检,同样在这一天,接到皇宫传出的圣旨,明熹宗病危,急招朱由检进宫面圣。

陈瑜就在这关键的时刻,被历史绑架着亲历了明熹宗朱由校的驾崩,直到这一刻,陈瑜才接受自己成为朱由检的身份。自己曾经无数次感慨朱由检的命运,也曾试想过,如果自己是当时的崇祯帝,是否来带领大明帝国走出历史的阴霾,给华夏文明带来曙光。没想到,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雷电,自己真的成为了明朝末代帝王朱由检。

面对安详的明熹宗,陈瑜暗暗誓,既然上天给自己这样一次机会,自己一定会带领大明走出阴霾的,皇上,您安息吧。朱由检(以后就这样称呼陈瑜)此刻的心中激情澎湃,又有一丝担忧,短短的一天,生了太多的事情,普通人根本接受不了。但是朱由检却属于压力越大,潜力越大的类型,只不过,要从普通人适应帝王这样的身份,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仅仅心里素质过硬是没有用的。这个躺着的皇帝哥哥,给自己留下的是残破的帝国,百废待兴,自己该怎样走出这个困局。

朱由检心里很清楚,自己有多大能力。过去感慨,与同学侃侃而谈是可以。现在从一个普通人,一跃即将成为大明帝国的帝王。要是在和平年代,自己熟知历史,没有多大功绩,做一个合格的安乐帝王,还是轻易可以做到的。但是,现在的大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大厦将倾,早已如破旧不堪的大船,已经行到了应有的终点,自己是否能在这样一个乱世,力挽狂澜,亦或者让历史的悲剧再一次上演,如历史上的崇祯帝在煤山再一次自杀,最后连尸体都不知能否完整。想到这些,朱由检觉自己已经是后背凉,冷汗直冒,几乎浸透了衣衫。

此时此刻,他真想找一个人倾述一番,哪怕仅仅是说一说,都要好很多。可是,残酷的现实摆在他的面前,在这座硕大的皇宫之中,他是如此地孤单。

大明帝国生,自己就生;大明帝国忘,自己就亡。在这一刻,自己的命运已经和大明帝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朱由检明白,历史已经将自己推到刀山火海之上,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退路,无论前路如何,哪怕有再多的险阻,自己也要走出去,即使是前路布满荆棘,即使血洗整个天下,也要带领大明帝国走向辉煌。

这一刻,朱由检的心中似乎不再迷茫,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从普通人向一个帝王的转变。面对生死抉择,有些人可以忍辱偷生,而有些人可以为理想和信念牺牲一切,同样还有一些人会迸出无比的潜力,打破危局,在绝境中求得生机。

朱由检明白,自己没有更多的时间感慨,现在自己的主要任务是要顺利登基。所以现在面临的第一个敌人,就是权倾天下的魏忠贤,这个世人眼中的九千岁,明熹宗朱由校的家奴。

魏忠贤祸乱朝纲,在朝野编织阉党,爪牙遍布,已经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朱由检明白,铲除魏忠贤的势力是自己登上权力巅峰所必须要做的。大明王朝的东厂和锦衣卫这两股监察势力,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成为一把利刃,否则就是危害大明江山社稷的一颗颗毒瘤。

西北叛乱,主要成员皆为农民,而这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百姓,命运从来都不会由自己决定,生存是他们的唯一诉求,只要能够生存下去,他们就不会铤而走险,但极为可笑的是,历史总是和他们开着巨大的玩笑,一次次戏弄他们,将这些毫无根基的百姓摆弄在生死的边缘。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对农民起义采取高压政策,任命洪承畴等武将大力打压,试图通过血腥的镇压来平叛。但是,叛军的声势却越来越壮大,李自成之乱、张献忠之乱等先后爆,十七年间,战乱不息、兵戈不止,农民军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游击流动到运动流动作战,最终将大明的根据掏空,最终攻破京师,就连崇祯也被逼煤山自杀,这所有的一切是崇祯皇帝始料未及的。要想扭转这个状况,如果不作出改变,将难以将大明的局势扳回到正常的轨道。如今的朱由检心里很明白,镇压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农民起义的起因通常出于生活没有希望,但凡生活还存在哪怕一丝希望,都不会走上这最后一步。所以,

根本问题还是要解决大明百姓的生活,生活富足,政治清明了,民心自然思定,西北叛军自然土崩瓦解,不足为惧。

所以,朱由检在内心中有了一个简单的路线,登皇位,除阉党,清党争,收厂卫,初步控制大明政权;兴农业,重商业,拓海运,建工业,兴盛繁荣大明经济;分官权,办官学,废八股,昌百家,变革隆兴大明文化;练新军,强技术,任贤能,治地方,巩固团结大明基础;结宗室,散权柄,晓望族,理财权,消除根治大明隐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