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千古书生大周 > 第六十一章 猜灯谜上(第1页)

第六十一章 猜灯谜上(第1页)

上元节猜灯谜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又称打灯谜,这一种汉族民俗文化自很早起就开始流行,每逢上元佳节时,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灯谜是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生动活泼。

灯谜的基础是谜语,而谜语的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在春秋战国时谜语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动各国君主,往往在言中采用汉族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瘦词”。

后来逐步演变成为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这时的谜语还是比较粗糙的,有民间老百姓创作的,也有文人创作的。

这时,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

再后来谜语与元宵赏灯相结合,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这时才是灯谜。此后,谜语有了更多的趣味性,直到游乐场所“瓦舍”兴起,给灯谜的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这就促进了灯谜的展。于是,当时不少的文学家都成为制谜高手。

猜灯谜是上元节不可缺少的主题节目,千百条五颜六色的灯谜,悬挂在灯光华丽的广场或廊下,游玩者皆可参与,猜中者可得到一份精美的礼物。

“走一走,看一看呐,小店隆重推出猜灯谜赢花灯,只要哪位公子或小姐能猜出本店的三道谜题就可获得莲花灯一对,回答出第一道谜题便可获得一盏纸质河灯,回答出第二道题便可获得两盏帆布河灯,回答出第三道谜题便可获得两盏丝布莲花灯,”

一名书生打扮的生意人说着提出两盏花灯介绍道:

“这是一对丝布莲花灯,莲花又名荷花,水华、芙蓉、玉环等,荷花有四种象征意义。”

莲花灯做工很精美,一看就是高级货,这么小的店能拿出这一对河灯已是很不容易,

“一是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二是荷花代表吉祥如意的寓意,佛教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荷花作为吉祥的象征。佛教中有莲花座、莲花台等。佛教中的不少菩萨,是从莲花中生出来的。为什么佛要坐在荷花上呢?据佛典介绍,主要是因为佛法庄严神妙,而莲花软而净,大而香,所以“莲花台,严净香妙可坐”。佛经中还有一则“莲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只鹿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仙人将她抚养成人。她走过的地方,会有莲花长出来。这便是“步步莲花”一词的由来,

三是象征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花别名芙蓉花,或云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长恨歌》云:“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莲花常用来象征爱情,而并蒂莲尤其如此。二莲生一藕的图画,叫“并莲同心”。说起爱情,关于荷花还有一则故事,”

那名书生故意停顿了一下,拿起水杯慢慢的品了一口茶水,

一听有故事众人纷纷都竖起了耳朵,昂着脑袋期待的眼神就如同等待母亲喂食的幼鸟,

见吊足了众人的胃口,书生放下水杯继续说道:“相传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是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台下的一些懵懂少女听到荷花为了爱情奋不顾身都纷纷被其感动,

“荷花的命好苦,”

“那王母娘娘真是可恨,”

“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呜呜--~”

台上的书生对自己营造的气氛很是满意,继续说道:“荷花还象征荣华富贵。“水芙蓉”之“蓉”谐音“荣”。莲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荣华富贵”,莲花和一鹭鸶,叫“一路荣华”。牡丹、莲花和白头翁,称为“富贵荣华到白头”。

古人称荷花为花中君子,著名诗人周敦颐在诗中这样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见古之文人对莲之喜爱,”

人们心中占小便宜的心理亘古不变,一听猜出第三道灯谜就可以获得如此高雅的河灯,但这第三道谜题又怎么会简单呢,众人都抱着侥幸心里纷纷欲试,纵然猜不出第三题,猜出一题也行,

这人还真会做生意,又是介绍又是故事,又是河灯,把原本游动的人群都吸引了过来,此时台子前面早已围了很多人,张大少爷心中暗忖,

台上的书生见台下围观的人差不多了,便结束了讲话进入正题,

“咳咳--~”书生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多谢诸位捧场,下面进入第一道谜题,”

“从前,有个秀才去清水湾拜访好友,走到三岔路口不知该往那条路走。这时,他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路口的大石头上休息,就上前施礼问路。这位老先生很风趣,听后也不答话,却走到大石背后,露出头来,微笑着看了秀才一会,然后朝秀才来的那条路走了。”

说到这里书生便停了下来,看着众人说道:“有哪位公子,小姐上台答出这道谜题,便可获得本店的河灯一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