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智慧的左手和发财的右手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但谁都没想到,3年后,中专毕业的栓柱,在大家的一片惊讶中,又回到了依然很穷的村里来,乐呵呵地当上了一名清贫的老师。父母满怀失望地骂他,村民们也纷纷困惑地摇头,说他好容易考出去又回来,实在是犯傻。对此,拴住只重复了一句当年那位女老师曾说过的一句朴实无琢的心里话,大家便都沉默不言了。

栓柱一生铭记的老师的那句话是——要改变困境,总是需要有人先做一点儿奉献啊。

这就是教育的威力——不仅仅在于传递知识、开启心智,还在于塑造心灵,让即使十分卑微的生命,也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

当初曾经嘲笑过霍朋的出售月球的想法简直是“发疯的举动”的众人,如今无不将由衷的钦佩敬献给他,钦佩他那大胆奇妙的想法和智慧不凡的经营。

30.当月球被寄予了梦想

1980年,倒霉的美国青年丹尼斯?霍朋丢失了工作,老婆又在闹着离婚。生活极其窘迫的霍朋,仍满怀信心地向朋友们介绍他的几个似乎异想天开的梦想,但换回来的却都是不以为然——没人相信他的那些比登天还难实现的梦想。

在一个宁静的仲夏夜晚,霍朋的目光投向了天空那轮皎洁的月亮,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里一闪,让他兴奋地脱口而出:“哦,美丽的月球,你就是我要开发的宝藏了。”

不久,霍朋便很认真地与当地政府所有权登记处联系,希望注册拥有月球表面所有土地,以及包括太阳系里除地球以外的所有行星和它们的卫星。接待他的所有人最初都说他简直是神经错乱,都毫不犹豫地坚决反对。但执著的霍朋,在众人纷纷抛来的嘲笑中,竟神奇地签下了对月球所有权的协议。为使协议正式化、合法化,他还致信联合国大会、美国政府及前苏联政府,通知他们说他想分割自己的土地以便出售给私人投资者。此外,霍朋和所有跟他的土地有法律牵扯的政府部门都打了交道,并且向他们支付了万美元的土地管理费。

那些部门近乎错误的反应,让他成为了太阳系唯一的合法地主。霍朋在1980年12月成立了“月亮使馆”,开始分割他在月球上的土地,每一块相当于曼哈顿那么大的土地售价为10美元。结果,在圣诞节前后的两星期便出售600块。除了月球的土地,霍朋还出售火星、金星和木星上的土地,且大多是在网上交易。目前,“月亮使馆”在全球已售出9万多块土地,他已稳赚了340多万美元,仍十分旺盛的销售势头连霍朋本人也始料不及。

当初曾经嘲笑过霍朋的出售月球的想法简直是“发疯的举动”的众人,如今无不将由衷的钦佩敬献给他,钦佩他那大胆奇妙的想法和智慧不凡的经营。

是的,敢于拥有太阳系并懂得以出售其土地来赢得财富,这是怎样的奇思妙想啊?就在那几乎完全没有任何商机的地方,霍朋潇洒地用事实向世人证明——只要你拥有梦想并肯于为梦想成真付出不懈的努力,那么,世间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即使你一无所有,但只要你心头还有梦想,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就仍有成功的机遇在前面等你。”这是一位屡经坎坷的亿万富翁的肺腑之言。诚哉斯言,只要梦想的旗帜仍在飘扬,人生路上的那些所谓的艰难与挫折,就完全变得微不足道了。很多成功人生的经营,其实正是对缤纷的梦想所进行的智慧经营。

我们应当向出售月球的霍朋学习,永远不要放弃点亮智慧灯盏的梦想。就在那些五彩斑斓的梦想中,蕴藏着我们心中渴望的一切。

盯住你手上的石头

别把目光老是盯着朦胧的远方,只有先将激情和汗水毫不吝惜地播撒在跋涉的路上,才能赢得心中渴望的辉煌。

阿忆博士才学出众,参加工作5年间,接连跳槽十几次,仍没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还在京城身心疲惫地漂泊着。看着昔日大学同窗一个个事业有成,连那些学历和能力远远逊色于自己的高中同学,也有好几位如今都已买了豪宅和宝车,自视甚高的他更是慨叹自己命运不佳,总是得不到机遇的垂青。

那天,一位师长直言不讳地批评他:“你的功利心太急切了,应把目光放远一些,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阿忆博士却不服气地争辩道:“我具备拿高薪的才能,就应该早一点赢得相应的名和利。”

“可是,无论多远的路,都要从脚下开始。”师长一脸的认真。

“这样的道理我也明白,可一到实际生活中,我就无法心平气和地从一点点做起了,我总是不自觉地将眼前的工作,同将来的事业成功与可观的财富紧密联系在一起。但越是急于成功,成功越是迟迟不来,这让我更加苦恼,更没心思眼前的工作了……”阿忆也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却很难跳出来。“这样吧,我给你介绍一位石刻家,他早已是千万富翁,他的成功或许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发。”师长知道阿忆无需更多的大道理。

走进那位著名石刻家的工作室,面对那一件件镂刻精美的艺术品,阿忆不禁赞叹不已。他随手指着一个最小的石刻作品,问石刻家花了多长时间雕成的,石刻家轻描淡写地告诉他——10年。

“啊,10年?”阿忆惊诧地张大嘴巴,感觉那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石刻家没有解释,拿起一块绘好图案的花岗岩,旁若无人地镂刻起来。在那坚硬如钢的石头上运刀如笔,其难度叫人看着吃惊,因为他手上丝毫的颤动,都直接影响着镂刻的最终效果。

石刻家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石块,一点点地挪动着刻刀,认真得像一个眼科医生,正在为婴儿做着眼球手术。那会儿,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半个小时后,石刻家开始歇息。阿忆不禁问道:“这个花岗岩石刻能卖多少钱?”

“不知道,也许能卖10块钱,也许能卖10万元。”石刻家很淡然。

“那你在雕刻时,心里想到它能卖多少钱?”阿忆追问道。

“根本没想它能卖多少钱,我的眼睛只能紧紧地盯着手上的石头,只能把全部的心思都投在上面。至于它的最终的商业价值,那就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决定的了。既然我在做石刻,就必须做好它,这才是最重要的。”石刻家不紧不慢的话语中渗透着玄机。

“哦,我明白了!”阿忆恍然大悟地向石刻家深鞠一躬。

道理是再简单不过了——谁的心中都可能有许多美好的憧憬,但谁都必须首先把目光凝聚到眼前,凝聚到最真切的现实中。盯紧手上的石头,用智慧和执着去精心镂刻,石刻家才能让普通的石头变成“金块”;盯紧手上的织针,让灵感和想象驰骋,绣女才能织出绚丽无比的锦缎;盯紧手上的锄头,一次次地松动泥土,锄去杂草,老农才可能拥有喜悦的收获……

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著名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次创作,无论是几十万字的长篇,还是百字小文,我都十二分地认真,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只想着写好它,从来不去想它最终能否发表,不去想发表后能拿多少稿费等等。倒是这种完全抛却功利的轻松,帮我走上了成功。”这位作家的经验,再次告诉那些志存高远的人们——别把目光老是盯着朦胧的远方,只有先将激情和汗水毫不吝惜地播撒在跋涉的路上,才能赢得心中渴望的辉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永远不晚

老去的只是光阴,只要始终葆有一颗年轻的心,只要努力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永远不会晚。

78岁的祖母那天忽然说她要去学绘画,儿孙们都以为她一时兴起随便说说而已,并没有太在意。谁知第二天,祖母便自己买了纸墨,自己去绘画班报名。

“老奶奶,您是给孙子报名的吧?”负责登记的小女孩微笑着。

“不,我给自己报名。”祖母一脸的自豪。

“可是,您……”女孩想说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