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势嵬巍,山道陡险,越往上爬,空气也越稀薄,尽管这支男女混合传法队大
都是半神半人, 但他们也得靠胸肺呼吸,靠鼻孔出气,爬高山进气少,出气多,同
样累得呼呼直喘。
几个缠红头巾, 戴大耳环的人,每人背着一个用藤条编成的大背筐,在前边的
山道边歇息。 传法队经过时,看见背筐里装的尽是些圆溜溜的竹筒。
小沙弥好奇,探问,“背这些竹筒干啥用?”
“防备人熊。”
据说, 喜马拉雅山北边有人熊,人熊人面熊身,力大凶猛,抓住了人的手臂就
休想跑掉。 但是,人熊有个毛病,一抓住人的手臂就笑,一直笑得晕过去,要等到
醒来才会咬人。 于是,当地人外出时就在手臂上套个竹筒,万一给人熊抓住了也不
要紧, 趁人熊笑得晕过去的时候,再轻轻褪掉手臂上的竹筒,遛之大吉。山北边冰
雪严寒,不长竹子,所需竹筒,都得从南边背运过去。
爬呀! 爬呀!尽管大汗淋漓,气喘嘘嘘,但传法队终于还是以最快的速度,爬
上了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一个马鞍形山脊。翻过这个山脊,就进入吐蕃境界了。
一爬上山脊,陀陀罗汉立即高举双臂,长长舒了口气,“阿哈!这座山怎么这么
难爬呀?灵鹫山、普陀山、须弥山我都爬过了,爬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
白度母说,“灵鹫山、 普陀山、须弥山那是仙境,这是什么地方,红尘凡间。”
陀陀罗汉嘿了一声。
马鞍形山口两边矗立着暗灰色风化岩石, 参差如犬牙,冰雪斑斑,一派寒冽景
象。鞍脊正中的岩石上,摆放着几具灰白色的牦牛头盖骨,那是行人经过时堆放的,
意在祈愿山神保佑过山平安。
下面就是前往传法的蕃域, 红袍尊者也不禁兴奋起来。他顾不得休息,立即选
择一块扁平岩石, 在上面镌刻了“嗡嘛呢吧咪哄” 六字真言。 他对莲华大师说,
“留个纪念吧!”
莲华大师合掌称颂,“功德无量!”
六字真言系佛经的精髓, 大众化的口诀,音译为嗡嘛呢吧咪哄,意译为赞美莲
花中的宝珠。 原来佛学经典浩如烟海,一般平民百姓看不懂什么经典,也没有多的
时间去做修炼。 信徒一生只要时刻念诵六字真言,循环往复,就能修积功德,得到
解脱。
红袍尊者在马鞍形山口镌刻的六字真言, 后来随着佛法的广泛传播,刻印和念
诵六字真言这种简便易行的修行方式, 便在雪域高原风靡开来。人们把刻着六字真
言的石块放在山顶路旁, 就成了玛尼堆;把印着六字真言的经幡挂在高处,让风吹
动, 代为念经;把刻着六字真言的经幡拴在水磨上,让水转动,代为念经。于是,
雪域高原到处经幡飘飘,成了六字真言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