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传统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李隆基在召见杨玉环之前,并没有见过杨玉环,不然的话他也不至于一见之下大为惊叹,然而在我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全唐文》中有一篇开元二十三年(73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杨玉环被册封为寿王妃的诏文,其中有几句是介绍杨玉环的:
“尔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女,公辅之门,清白流庆,诞钟粹美,含章秀出。固能徽范夙成,柔明自远,修明内湛,淑问外昭……”
从这几句话来看,李隆基以前一定是见过杨玉环的,知道杨玉环是个漂亮MM,而且出身不错,和寿王李瑁比较般配,但由于身份所限,他不可能了解杨玉环的为人,所以“固能徽范夙成,柔明自远”等那些话,只能算是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寄语和祝福,就算是真的没有见过,大婚之日丑媳妇也总要是见公婆的,所以说传统史料说李隆基一直没见过杨玉环是不准确的。
既然李隆基见过杨玉环,那么就不存在他一见到杨玉环就大为惊叹,如果真的像传统史料说的那样,李隆基对这位儿媳妇的美貌垂涎三尺,进而霸占了她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在武惠妃死后,用不着人提醒,强行拆散儿子的婚姻,将儿媳妇据为己有。
所以,我认为千百年来,在这件事上李隆基在某种程度上被摸了黑,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结合固然是公公和儿媳妇的不伦之恋,但绝不是李隆基强拆儿子的婚姻。
那么既然不是强拆,那就一定是顺势而为,换句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定是有人给了李隆基这样的机会。
那么给李隆基机会的人到底是谁呢?
关于这个问题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后世的人们主观上认为在李隆基面前推荐杨玉环的这个人很可能是某个宦官,因为一提到宦官人们总会认为他们是祸国殃民的一群小人,且存在某种变态心理,将儿媳妇推荐给公公,可以满足他们的畸形变态心里。
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是宦官推荐了杨玉环,那这个宦官也一定是李隆基最为信任的贴身宦官,但我要告诉你,能够鞍前马后侍奉李隆基的贴身宦官,绝不是白痴,有的政治水平绝不亚于当朝的大臣(比如高力士)。
通过前边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武惠妃死后,李隆基最初是没有想得到杨玉环这个计划的,试问皇帝是这样的一种状态,那些精明的贴身宦官敢向李隆基推荐杨玉环吗?建议公公娶儿媳妇,这是违背人伦道德的,万一李隆基勃然大怒,那么提这个建议的人是要掉脑袋的,我坚信当时朝廷上下所有人不可能有人会提这个建议,即使他们有这个贼心,也没有这个贼胆。
既然没有人推荐,那么给李隆基机会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杨玉环本人!
有这种可能吗?
答案是:有!
前边我们还原了杨玉环的真实形象,从性格和人品角度来看,杨玉环有主动上位的嫌疑,但这不足以证明她能够成功,当然相貌和才学自不必说,而且她的表演的天赋相信任何一个男人都不可能hold住,真正制约杨玉环成功的因素是机遇。
换句话说,她首先必须要有和皇帝见面的机会,甚至是经常见面的机会,而且是自然而然、合乎礼法的见面。
关于这个问题,史料上同样没有正面给出答案,但史料上记载从开元二十五年一直到开元二十八年李隆基每年都会驾幸骊山温泉,当时一起随行的除了皇族成员还有内外命妇,通俗的解释就是,皇族带着家属集体到骊山泡温泉休假。
而且唐代小说家陈鸿的《长恨歌传》也对皇族每年去骊山泡温泉休假这件事进行过描写,《长恨歌传》虽然是小说,但其背景却是取材于正规史料,所以这个描写应该属实。
如此看来,杨玉环要想合乎礼法、自然而言的见到李隆基,每年去骊山泡温泉休假是肯定能见到的,所以我大胆猜测,或许杨玉环就是利用泡温泉的机会,有意识的向李隆基展示自己的娇媚和诱人的酮体,而李隆基又是一个风流好色的皇帝,一来二去的他开始有了非分之想。
所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结合,并不是一见钟情式的爱情,而是杨玉环有计划、有目的的精心策划,甚至可以说以杨玉环那“智算过人”的智商来看,想出出家当道士掩人耳目这个方法,都有可能是她的杰作。
整个事情分析到现在,似乎可以下结论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结合,并不是李隆基单方面强拆儿子李瑁婚姻霸占儿媳妇。
他们的结合完全是一个好色风流的多情皇帝和一个爱慕虚荣、工于心计的女人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换。
结论是下了,但还有个问题需要弄清楚,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后边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这个问题就是杨玉环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寿王妃不当,非得甘愿铤而走险,甚至不惜背负骂名主动勾引老公公呢?
换句话说,她的目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荣登皇后之位。
可以说武惠妃的意外死亡,点燃了杨玉环的内心欲望,但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用爱慕虚荣、追求荣华富贵来解释,固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这并不是全部。
事实上对于杨玉环而言,她做出这种选择除了性格因素之外,婚姻生活的不如意也是一个诱因。
史料上同样没有直接记载她和李瑁婚姻生活状况,但是通过拼接各种史料,我们依然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通过前边介绍一日杀三子事件,我们知道寿王李瑁失去了当太子的资格,而这个结果所产生的另一个负面效应就是杨玉环也不可能当上太子妃,开元二十三年杨玉环被册封为寿王妃时,正是寿王李瑁受宠之时,也就是说杨玉环未来成为太子妃的几率很大,而太子妃再往前一步就是皇后,这一点杨玉环十分清楚。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寿王李瑁失去了竞争太子的资格,一切全都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以杨玉环的性格来看,内心一定是十分郁闷。
最关键的是,她并不是个就此认命的人,但她看到了丈夫李瑁并不是竞争意识很强烈的人,性格柔弱的李瑁在这个问题上根本就没有应对之策,在我看来杨玉环一定对丈夫是不满的。
而且杨玉环从开元二十三年和李瑁正式结婚后,一直到开元二十八年出家当道士之前,他和李瑁没有生下子女,这个问题也时刻困扰着杨玉环,不管杨玉环是个什么样的人,女人天生都具备做母亲的渴望,在当时看来,没有子女这个问题,杨玉环一定是认为李瑁出了问题。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李瑁和第二任妻子结婚后很快有了孩子,而杨玉环和李隆基结合后,一直到她自缢于马嵬坡,依然没能生出孩子,所以我猜测可能是杨玉环自己本身没有生育能力,并不是李瑁的问题。
综合上边的多种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杨玉环主动勾引老公公,性格和人生观是内因,失去了皇后之位的竞争和对李瑁的不满是导火索,和李瑁没有子女是助推器,三个原因终于使她下定决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不公平的命运,而武惠妃之死使她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她义无反顾的跳了进去。
不过她一定想不到,当她的努力成功时,从某种角度而言,她的命运也就不再由自己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