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的几句话,就让姜氏兄弟丢了官职,要说这两个年轻后生和宋璟比起来,那可是小巫见大巫,在限制内臣的道路上,扳倒姜氏兄弟仅仅是宋璟小试牛刀,在扳倒姜氏兄弟的两年后,他将目标瞄准了另一个人,和姜氏兄弟比起来,这个人才是个真正的大人物。
第二个目标:王仁皎。
王仁皎的来头可谓不小,他是李隆基的岳父。不幸的是开元七年(719年)四月,王老爷子撒手人寰。一个已经死去的人,宋璟都不放过,我们的宋大人是不是有些刚正的成了二杆子?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甚至在宋璟看来,王仁皎的问题要比姜氏兄弟的问题还要严重,因为在王仁皎死后,他的儿子王守一请求将老爹的坟头抬高到五丈二尺(大约17米左右)。王守一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李隆基的外祖父窦孝谌死后坟头的高度就是五丈二尺。
窦孝谌是李旦的岳父,王仁皎是李隆基的岳父,同是岳父级别的人物,所以待遇应该相同。
而事实上当时规定一品大员的坟头不超过一丈九尺,即使是陪葬皇陵的一品大员坟头也不能超过三丈。
五丈二尺?怕轰炸机找不到目标啊?
王守一的奏疏递上去,李隆基当即批准。坦白的说,李隆基批准同意并不是拍脑门决定的,不仅因为曾有先例,更因为在李隆基还是王子的时候,王仁皎对他十分照顾,曾经卖掉自己一件名贵的衣服,让李隆基吃上一顿难忘的生日晚宴,而且大舅哥王守一始终是李隆基忠实粉丝。
所以,李隆基的想法是让老丈人活着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同样风光无限。
在李隆基看来,这实在不算个大事儿,问题是宋璟并不这么看。
坦白地讲,宋璟并不在意王仁皎的坟头有多高,毕竟王老爷子已是个死人,不可能再从棺材里爬出来作威作福,可是王老爷子的坟头一旦变成了五丈二尺,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问题的产生,那就是外戚地位的提升。
宋璟不会忘记自从武则天时代以来,一直到中宗李显重用外戚的后果是什么,这对于一心继续缔造盛世局面的李隆基和宋璟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宋璟决定继续出招阻止这件事。
宋璟明白,王仁皎不同于先前的姜氏兄弟,不仅身份特殊,而且背后还有亲友团支持,自己单干未必能够扳的动,想来想去他决定联合时任副宰相的苏珽一起上疏李隆基。
在奏疏中宋璟除了指出坟头的高度应该依据规定之外,还列举了很多先前的事例,来反复说明皇族成员应该带头遵守礼仪的道理,因为宋璟已经意识到如果没有具有说服力的事件,是很难打动李隆基的。
为此,他搬出了两个人,太宗李世民和韦庶人(韦皇后)!
“昔日太宗嫁女时,嫁妆超过了长公主(李渊之女),当时魏徵便提出了反对意见,太宗皇帝虚心纳谏,听从了魏徵的谏言,事后就连长孙皇后也夸奖魏徵。反观后来的韦庶人,不仅妄自尊大的抬高父亲的坟墓,并号称酆陵,最后是自取祸端。
臣认为以皇后之父的尊贵,想要加高坟墓的高度并非难事,之所以臣等要进言,就是为了成就皇后的美德,如果陛下决定这样做,今后将会成为法则,陛下更应该慎重!”
总结宋璟的上疏,其实只有几句话:要不学做太宗皇帝。要不学做韦庶人。学做韦庶人,您的后辈会争相效仿,到时李家的天下落到外戚手里,别怪我们这些当大臣的曾经没提醒过。
整个奏疏条理清晰,刚柔并济,最后还不忘捧一下皇后,而且全篇没有一句否定加高王老爷子坟墓的话。一句话,道理我讲明白,主意您自己拿。
三天后,李隆基作出批复,驳回王守一的请求,维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宋璟笑了,因为他知道亲身平定外戚之乱的李隆基,心中对于“外戚”这两个字是多么的敏感。
这就是传说中的打蛇打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