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最新地址为22ffc露b
自打去岁院试后,冯沈氏的眼界忽而开阔了,心境也是水涨船高。嗯,小七是要连过乡试、会试跃龙门的,自己说不定也要母凭子贵。
是了,她为此去找人请教过相关知识,得晓大定贵妇人有诸多称谓——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大夫(正四品)以上之母、妻封硕人;大、中大夫以上的妻(母)封令人;中散大夫至中大夫(从四品官之妻封恭人,如系赠封母或祖母,则称太恭人;文官自朝奉大夫(五品官)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自朝奉郎(六品官)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如系封与其母或祖母,则称太安人;通直郎(七品官)以上之母或妻封孺人。
据说,殿试三甲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可直接授翰林院官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前者从六品,后二者正七品。
若是小七能名列殿试三甲,那岂非咱也能捞个“孺人”当当?
这念头如水中蔓草般迅速滋长,却是再也解不开甩不脱了。但,真的是睡着都会发笑哩。
随之而来的是,冯沈氏对冯居庸的态度“强硬”了起来。
都说出嫁从夫,却也要夫义妇听,听的不是夫,听的是义。夫要有义,如果对方不义你还从,那就是陷之于不义,那是盲从……好吧,她是有些膨胀了,光顾着做“良母”,忘了“贤妻”。但谁让她生养了如此优秀的儿郎呢?
好在冯居庸脾性固然耿直,却是个宠妻狂魔,平素里便不会稍加大声待冯沈氏,见夫人貌似变本加厉的洋洋自得,只由得她去,心下暗笑:小七不也是我的儿子么,是我冯老五的种哩!
此般心路历程实际上已然外露,冯沈氏也没想过刻意遮掩。
眼界广与心境高最直接的体现便是,以往在她看来是上佳儿媳妇人选的不香了,大家闺秀也好,小家碧玉也罢,都非冯过良配。无它,门不当户不对尔。
冯过是要走科举路的,冯家经过数辈人的奋斗终是要“改庭换户”了,这是族里头等大事。由商贾世家变为书香门第,犹如打怪升级,可喜可贺,左溪沈氏的成功之道便是最佳典范。
所以,真不是冯沈氏膨胀矜持,盖因其对冯过信心十足,估摸着顶多年便可官拜金銮殿。既如此,小七的婚事何妨缓一缓、放一放?不过,听说京城有“榜下捉婿”这种荒唐事——在会试发榜之日,高官富绅齐聚榜下,在新科举人进士中为自家女儿挑选夫婿。
由于“翁多婿少”,“挑婿”的凶猛程度无异于“抢婿”,所以民间戏称为“捉婿”,又戏称为“脔婿”,“脔”乃肉块,可谓比喻形象,又颇带讽刺意味。。
听弟媳妇从沈致中家的传了两件趣事,大抵也是从沈致和媳妇那听来的。妇人嘛,最乐于传播这些有的没的——
故事一:有位小帅哥考中了举人,当天就被十几家哄抢。其中有一家出动了十几名家丁,硬是把小帅哥簇拥回府。当家老爷开门见山:老夫有一掌上明珠,许你为妻可好?小帅哥深深一揖,从容答道:感谢抬爱。但是娶您女儿的事,我回家与夫人商议一下可好?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原来,小帅哥虽年轻,早已娶妻生子,莫名被捉了婿,只能以此化解尴尬。
故事二:一位叫韩南老的读书人。刚考中进士就有人上门提亲,欲将自己十六岁的女儿嫁与他。韩进士无奈一笑,提笔写到: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原来,韩进士已经是一位七十三岁的老爷爷了。
…………
啧啧啧,这些人也算是“有眼无珠”了,就算要钓金龟婿,也得睁亮双眼吧,别人家的情况都没打探明白就贸贸然出手,不闹出笑话来才怪呢。
但冯沈氏因而又矛盾了,小七若(此字可略去)真金榜题名了,怕是要被“捉婿”的。
富绅家的千金自是不成的,仗着有几个臭钱(似乎冯家也挺有钱的)既娇气又骄气,娶进门来指不定会惹出怎样的是非呢。
高官家的小姐貌似可以,家教想必是好的,比较明事理,“才”是有了,“貌”却未必过关。
戏文里说,武侯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丰神飘洒,器宇轩昂,英霸之器,容貌甚伟,饱读诗书,温润如玉,却娶了黄头黑色的丑妻黄氏,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豪杰配美女,凡夫娶丑妻。诸葛武侯却反其道而行,真是令人费解啊。
朱子夫称诸葛亮是圣人,在圣人的眼里,美即是丑,丑即是美。圣人看中的是德行,女子无貌就是德,诸葛亮娶丑女为妻,正好彰显他品行高洁。啊呸,虽说“娶妻娶德,纳妾纳色”,站着说话不腰疼呗,真放在自己身上,看你还“圣”不“圣”,还能有啥“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