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的问话过于意味深长,好似被撑得鼓胀胀的薄皮气球,用力一戳就会破裂。
江绪低眸,看看自己的手腕,面前这位蛮劲儿不小,捏得她有些疼。她这回没有不应答,半晌,细长的眼一掀,不躲不避地瞧着对方,平淡地柔声反问:“你觉得是哪种?”
轻描淡写一句,不算是正面回答,可个中含义不比叶昔言那句浅。
是哪种,觉得是哪种,只多了两个字,意思却截然不同。
叶昔言答不上来,嘴唇翕动,反过来被难住了。
丁西舟还在这里,有外人在场,更多的就不好讲了。不过叶昔言也讲不出来,弯绕心思成了一团麻线,越理越乱,揉作了一堆死结。最终,她还是落下阵来,往江绪手背上挤了些防晒,帮着揉抹,含糊地说:“我不知道……”
江绪没再给予回答。
丁西舟听不懂两人的聊天,没品出多余的味儿,没往那个方向想,以为只是随便唠嗑,便没怎么在意。她跟江绪知会一声,说是要把刚刚剪的花包扎一番,晚点带到野炊的地方当布置摆件。
这姑娘年轻,身在山野但情趣浪漫,做一件小事都特有仪式感。
江绪应道:“行。”
随后又是:“我们也来,叶昔言会包花。”
丁西舟惊讶地望向叶昔言,笑着说:“叶小姐这么厉害呀,那辛苦你们了,今天跑来跑去那么累,现在还得陪我做这些没用的。”
抹完防晒了,叶昔言放下江绪的手,收起适才的情绪,说:“没事。”
后花园里种着大片大片的月季,可这个时节的天气温度偏高,恰是月季进入短暂休眠期的时候,还保持盛开的花不多了,稀稀疏疏的。
可别的花长势都不错,野菊花,三色堇,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各色品种。江绪和丁西舟剪了一大堆花枝出来,全放在木板上。
三人忙活了许久,弄好花束差不多赶上罗如琦她们回来。
人都到齐了,两个车队都在,大伙儿歇歇脚,趁七点准时坐中巴出发。
车上,叶昔言和江绪坐一排,江绪坐靠窗的位置,叶昔言比罗如琦动作快,上去就占了剩下的那个座位。
她们上车的时间偏后,中巴座位不够,前边没位子了,罗如琦只得去后面跟贺姐挤一挤。叶昔言无动于衷,抢座抢得心安理得,谁来也不让。
江绪不管这人,坐下就合眼假寐。
野炊的地方地处沙坝的另一边尽头,开车过去大概二十分钟,那边是杨家庄的旧渡口,岸边有一块非常宽敞的空地,以前村民们都是到那儿停船坐船,挺适合集体活动。
旧渡口不对外开放,游客们几乎不会到这边瞎逛,挺清净的一块地。
今年的夏季相对于往年同时段的雨水太少,少了一大半,这边的沙坝没被挖过,整体下沉不严重,河边的水很浅,一脚踩进去都没不过膝盖。
众人一下车,见到河中的景象就玩开了,有几个直接朝河里冲。
丁西舟说,旧渡口的开发还在筹备当中,如果有条件,在资金足够的前提下,几年后这里应该会修建一处邻河的水上乐园,以便夏天吸引游客前来玩耍和观景。
叶昔言到河边瞄了两眼,不一会儿又回到江绪身边,老老实实跟着其他人一块儿干活。
这是她第一次野炊,玩儿似的做菜煮饭,感觉挺新奇。以往跟朋友出去都是野餐,每次都是自带食物,大家都不会自己动手。
车队几近把客栈的厨房都搬过来了,煤气罐,铁锅,煲汤的砂锅,大碗小碗碟子……叶昔言厨艺一般,没掺和做菜的事,被发配去洗菜。
炒菜做饭是齐三和杨河远掌勺,这两位都是大厨,一个做南城菜,一个做贵州菜。
何英正边架桌子边说:“咱家三儿以前可是正儿八经的厨师,五星级大饭店出来的人才,今晚我们都有口福了。”
罗如琦好笑,问:“齐哥不是摄影师吗,怎么又成大厨了?”
有人解释,齐三是半路出家学的摄影,早前干的厨子,还拿过比赛大奖。
“看不出来啊,”罗如琦说,“这跨度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