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百日讲究 > 第120章(第1页)

第120章(第1页)

宋柬的背影在鸟儿的眼睛里缩成了一颗小小的圆团亮点,不曾灭过。

第六十二章可爱的小动物

宋柬下山前在白源峰的半山腰做了一个颇为古典的追踪阵法,阵眼是件颜色陈旧的血衣,正是白源峰的记名弟子,方锦槐在数月前的魔族侵袭事件中留下的东西。

那之后玉虚宗内颇为混乱,萧之访派了人去寻找在那事里失踪的弟子,有的寻回了活人,有的寻回了尸体,而还有一部分运气不知是好是坏的,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方锦槐就属于这一类。

宋柬尝试想凭借此阵法搜寻出这个外门弟子现在的行踪,哪怕一点点也好。

然而阵法上一点反应也没有,那血衣寂静地躺在阵法中心像是个不肯入土为安的衣冠冢。

宋柬皱眉思索了一会儿,从乾坤袖里拿出了一个小物件,是个用刻刀削的木头小摆件,看得出来雕刻的人虽然很用心但抵不过手艺不好,样子并不是那么好看。是一只小狗,犬尾与身体连接的缝隙里残留着些许深色的印记,是做这小东西的人不慎被刻刀划破手指后浸进木头里的血迹。

他把这个小东西放进了阵法中间,第十一次催动此间法阵,良久之后,阵法中终于有了些许反应,一头指向了白源峰顶。而另一头则遥遥地飞向了东南方向,但并不至于像桐云千山所在的那样极南,而是要更近东边沿海一些。

“这是,溟洋?”

“溟洋?”

“为什么会是溟洋?”宋柬一挥袖,一幅立体九州图卷便出现在他眼前,这是玉虚宗自己做的九州图,记录在案的每一寸土地都由门下弟子亲自丈量过。

灵气点到之处,相对应的记录分析也会浮现出来,有关于灵脉分布,也有单纯描述当地风土人情的。其中有的记录已经过去了近三千年,地理人文都在漫长的时光中嬗变,修改批注因而层层叠叠。

宋柬以前不能下山,他师尊为了哄他开心把这图卷给他打发时间玩儿,那时他便疑惑过,为何溟洋相关的批注更新得最为频繁。

只是当时自圆其说地觉得,此地民众多从商,常年往外跑的人自然也会带回各种外乡风俗,本地的移风易俗也自然比别的地方来得更平常。

如今看来,怕是玉虚宗一直有意关注着溟洋郡。

在洋洋洒洒的风土介绍之下,零星一两句关于灵脉走势变化的记载显得十分不起眼,但对于溟洋郡境内与灵气灵脉相关的记载每两年就会有更新,哪怕只是一个简短的“无”字。

“师兄知道这件事么?”宋柬喃喃自语道,随后想萧之访必然是知道的,他是这玉虚宗的一宗之主,而且惯常于背负。

他那师兄平常生气训起人来的时候连珠炮似的不带气口,但实际上对于那些真正的“秘密”他从来都守口如瓶。

就连玉虚峰下的镇印,若不是宋柬年少时的误闯,他也能瞒上一辈子。

“宅傺与北邙隔陈连山脉而相望,若以此三地灵眼为基做阵法或封印的话,其辐射范围之广难以细数,想要找到某个特定的‘点’无异于大海捞针。”

“没想到竟然还是双重保险么?”

将世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灵眼所在的三山,反倒是灯下黑了。

不过这样一来,会在溟洋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了。

溟洋人好客,大概是商贾热情使然,连带着叫到此处歇脚的外乡人都显出外向几分。

溟洋北连玉虚宗所在的陈连山脉,南接长河郡北,隔着长河支流与皓月十三宗遥遥相望,是个相对中心的好地方。

物件陈旧,信息被截,让宋柬无法精准地定位,能追溯到溟洋郡已经实属不易。原本打算北上北邙山的宋柬临时决定先去一趟溟洋。

溟洋盛产鱼米茶丝,人民富足,商贾遍布九州,商贾聚集的地方各地情报的流转也十分高效。当然各地商贾所交流的也不仅限于行商之事,毕竟商贾吃饭得看“天”——各地玄宗是青天大老爷之外的更高九重天。

玉虚宗的暗桩在溟洋商贾里也有一席之地,想要得到一些暗地里的情报倒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宋柬的第一站就是溟洋河畔的庙会夜市,和他同萧之访所说的“渺无人烟”实在很难扯上关系。

此时此刻的他坐在一条游河画舫的二楼雅间里,这雅间在临江处垂下一面珠帘,叫里头人能看见岸上繁华热闹,岸上人却分不清舫内雅客的模样。

画舫的甲板上有花魁献舞,丝竹艳艳,两岸看客不断叫号,此地当真是太平盛世。

宋柬目光游走在两岸灯火间,注意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将每个人的形貌声色都纳入了脑海。

他的心神太过集中于外,于是没有注意到画舫廊檐上,那只灰扑扑的小鸟竟一直停留在哪里,透过珠帘始终注视着他。

那献舞的花魁还开了嗓,唱到:“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这词儿唱的,还挺有道理。

宋柬仰头饮下一杯清酒,将小巧又晶莹剔透的酒盏搁在桌上,发出不轻不重的声响。

“可我该如何就山呢?总不能效仿花魁献舞一曲吧。”

这厢的黎伴在宋柬离去多日以后也后知后觉地回过味儿来,“师尊不要我了?”

——倒也不是这么个结论就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