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陈家最近遇到一点麻烦,麻烦并不大,可是在扬州举目无亲,认识的朋友都帮不上忙。白大娘一直记挂着张歆和小强,想知道他们的消息,倒是被她想到一个人——“张平”。张平虽然只是个伙计,可常家有钱有势,说不定出动个管事就能把事情摆平。
没有别的法子,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陈大爷让老白去常家铺子找人,试试看。
常家确实有个伙计张平,还是南京那边的一个管事,可巧这几天到了扬州。老白一见这个身材矮胖,相貌平庸的张平就愣了,非说他不是张平。掌柜的看老白老实憨厚,不像个说谎的,连忙把他请到里头细说缘由。起初还担心有人冒充常家伙计在外行骗,听他说起租房子,听到一个少妇带着一个几个月大的男孩,便想到另一件事上。
这掌柜的是白芍的姑父,那张平是黄芪的堂姐夫。他两个对段家奶奶失踪的真相,比旁人知道得多些,也知道段大爷一直在暗中寻找,却毫无头绪。他两个一边留住老白,一边往常府和段府报信。
报信的人半道上遇到重阳。重阳这一年里似是而非的消息听得多了,空欢喜了几场,去的时候并没抱多大指望,随口问了几句,竟越听越是。除了口音不对以外,年纪容貌都相像,时间接得上,孩子的名字更是一模一样。
看着老白也觉得面熟,好半天想起来去年这时在码头上见过,待听说那次正是送那母子俩去南京,重阳惊得懵了。
下面怎么办,重阳做不了主,一面交待掌柜等人稳住老白,不可走漏消息,一面急赶回来报告大爷。
段世昌沉吟片刻,叫来七夕核实了两个日子。“张平”去陈家下定租房那日,奶奶去了白衣庵。“张歆”和“小强”,正是奶奶在庄子失踪那日的中午,来到陈家。不需要再确认什么,他已经可以肯定“张歆”就是玉婕,“小强”就是他的儿子小强。
至于玉婕何时能把官话说得那么好,他甚至没想要问。玉婕已经给他太多的惊奇和意外,实在不多这一件。
她思虑周全,早早为自己安排下落脚处,巧妙脱身,不留痕迹,害得他担心害怕,苦寻无获。她编造的身世和境遇,半真半假,破绽百出,却能取信于人,轻而易举地取得了白氏夫妇的信任。那几个月,她在扬州城里怕也没少走动,却丝毫没有惊动他的势力和耳目。等到尘埃落下,人们不再关心她的失踪,甚至不认为她还活着,她才从容离开,远走他乡。
他该恨,她走得毫无留念,从容设计,留给他一个烂摊子。他该佩服,没想到世上还有这般聪明的女子,还是他的妻。他该悔,不该看轻她,不该薄待她,以致她因怨生恨,一走了之。他也可以略略放心,有这般心思手段,她当能保全自己和孩子。
一想到曾与奶奶失之交臂,重阳就悔恨不已,眼见大爷沉吟不语,提议道:“既知道奶奶去了南京,我这就往南京打听。”
“南京是要去的。然而去了南京,还是没有头绪。那个姓白的不是说在码头帮她叫了辆车,就再没见过她?也不知她所谓亲戚住在哪里?”突然,段世昌想到玉婕手上握着一件要紧东西。也许,她还在南京,也许,她会在南京留下痕迹。
“七夕,你这就去南京,留心常家在那边的几个老掌柜老管事的动静。我去常府,同四爷商议。重阳,你去见姓陈的,告诉他,他的事包在我身上,以后有什么都可来找我。我只要那白氏夫妻。”
差不多在重阳赶回段府向段世昌报信的同时,松江城东大街一处巷子口,几位年轻公子正为请客吃饭的事纠缠不休,拉拉扯扯。
“李兄,你太不够意思。程启兄好容易来一趟,你好好请一顿饭是应该的。怎能为了省几个钱,就要拉大伙儿去这小巷里的小食肆将就?”
“是啊,是啊,李兄家大业大,程启兄还是你的救命恩人,好容易来一趟。你既说请客,就不该小气。”
“谁说我小气?你们这群蠢货,眼睛就盯着招牌,哪里懂得真正的美食?我要带你们去的这家食肆,开张不久,名气不显,那厨艺可是一点不含糊。这附近谁个不知?你们闻闻,在这里就能闻见他家的肉香。”那位李公子陶醉地深吸几口气,口水差点从嘴角滴下来,拉着“程启兄”就要往巷子里走:“快点,快点,去晚了连剩汤都没有。”
程公子是个无可无不可的好脾气,并不在乎这顿饭。
另外几位却是不依:“这边是什么地方?再怎么好也是给穷人吃的,李兄难得请客,总得在几个大饭庄里挑一个。”
李公子才不理这些跟着蹭饭,借机敲竹杠的,口口声声“俗物”“蠢材”,就要撇下他们,拉着主客自去觅食。
那几位跟了一路,缠了许久,肚子真是饿了,哪容他走。
这几个都是松江人,平日也都有些头脸,大街上拉拉扯扯,引得过路人指指点点,竟也丝毫不以为耻。反倒是外乡人程启,面红耳赤,臊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幸而他面皮黝黑,脸红也不容易被人看出。
眼见两个女子,手提菜篮,在街边站住,静静看他们争执,程启终于忍不住,挤进去拉住两边人,恳求:“今日我请客,几位想去哪个饭庄?”
“你请?好啊,去——”“不,去——,他家鹅掌做得好。”……竟没一个想到不该让远客请客。
李公子刚要张口,程启忙堵上一句话:“今日晚了,改日李兄早些带我过来这边,尝尝你说的炖肉和小菜。”
李公子一想,有理!今日是晚了,怕是只剩锅底,弄不好又得同要饭的抢食。平时,同要饭的抢也没关系,这程启兄脸皮薄,倒是不好让他也那样。
一行人走开,让出了巷子口,张歆和穗娘有些好笑地朝家走去。
“那位李公子,就是上回来晚了,抢正要施给乞儿们的肉汤和馒头,丢了五两银子让乞儿们自去买东西吃的那位。过几天就会到我们店里吃一顿。还想把顾爷请到他家作厨子。”
张歆漫笑着答应:“倒是个有趣的。”
其实,方才张歆的注意都放在了那位黑脸膛的外乡人身上。穗娘听不出来,她却知道,他是闽南人。看着像个商人,应该是坐船来的吧?
新生活
这一片是真正的市井,住户多是薄有资产的市民阶层,有小商户,织户,手艺人,有大户人家有头脸的管家掌柜,有小官吏,也有靠着一点祖产过活的没落人家。用后世的说法,算中产阶级,在散漫撒钱的大家公子眼里,就是“穷人”“下等人”了。
明清有名的白话小说,张歆少说读过十之七八。有许多成书于明代,破落文人所著,字里行间流淌着明代市井的生气。既然凑巧到了这时代,张歆自不肯错过体验市井民风的机会。这时代,这样的市井也是无家无靠,略有银钱的女人,最容易生存的空间。
他们在松江已住了大半年,那间无名小店也开了半年。松江并非张歆的目的地,只是暂住,等待合适的船。
松江是个好地方,富饶温暖,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纺织业发达,许多女子在家纺纱织布,换钱养家。相较于其他地方,女人的地位比较高,比较有话语权。只是,松江离扬州还是近了些,往来方便,盐帮势力可以到达。因为富饶,又在长江入海口,倭患也厉害。对于张歆,冬春也湿冷了些。
张歆的目的地是泉州。隔山隔海,陆路艰难,因为朝廷禁海,船只往来也少,人员流动极少,语言更是不通,不必担心被段世昌寻到。泉州是张歆祖母的故乡,大概也是她在这个时代了解最多的一个城市。
张歆幼时曾随祖母在泉州住过一年,后来又几次陪祖母回去探亲,对那一带的风俗习惯非常了解。闽南话说得支离破碎,听却是完全没问题。祖母的家族元朝末年就迁徙到泉州南安定居,是她在这个时代唯一能找到的“家族”。
海上贸易发达的时代,泉州曾经兴旺繁荣。明代朝廷几番禁海,使泉州的经济遭到很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