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紫禁城可怕吗 > 密奏(第1页)

密奏(第1页)

我并未见到文师傅,而是听到了文师傅的声音。来自阿姆斯特丹的乐师,将文师傅说过的话转述皇帝。闭眼细听乐师的声音,仿佛文师傅就在近旁。

皇上,您的隐身侍卫传来您的旨意,催促臣将已经探明的消息呈献于您。臣也已做好复命的准备。臣无法亲临武英殿,将臣看到和找到的叶赫城的消息面呈皇帝。臣命门生广庭前往殿前复命。

皇上眼前的乐师,并非来自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而是一个地道的清国人。他身上有洋人的血统,看上去,很像洋人。广庭是位模仿大师,能模仿各种声音,记住所有听到的声音。很多年来,广庭是臣的信使。广庭会将臣的声音带给皇上,就像臣站在皇上面前一样。这不仅因为紫禁城是臣的禁地,还因为,文字是危险的,任何留下的文字、残章,都可能为皇帝带来危险的把柄。这也是臣寻找叶赫城的文字记载,之所以艰难的原因。而声音,皇帝,随风逝去,不留痕迹。请皇帝放心,广庭是臣的忠诚门生,也是皇帝忠诚的臣子,他的舌头足可信任。臣不能前往,还有另一个原因,当您听完臣的复命后,就会明白臣的理由。

皇上,广庭为您呈上了一块砖和一把土。

请您仔细端详这块砖,砖上刻着的花纹,是这已逝之城常用的图式。这种蛾形图式如今已经失传。臣遍查图谱,确认这个图形,是叶赫城曾经的图腾。自从叶赫部被天启皇帝征服后,叶赫部降服的一支后人便不再使用这一图式。而这块砖,是从叶赫城所在之地寻来的。

皇上,这块砖证明,叶赫并非仅仅是一个部族的名称,它还是一个地名。它也并非一个传说中的地方,而是确凿无疑地存在过。天启皇帝正是在征服了漠北这道最后的障碍后,才发出向明朝宣战的诏书。然而,史书中却没有这座城的记载。在漠北如今也难觅其踪。臣刚到漠北时,便听说,这座城如海市蜃楼般时隐时现。没有人敢靠近这座在烈日中无迹可寻的古城。而海市蜃楼的传言,出自偶然得以见到此城的猎人之口。猎人总不免说些神奇的鬼怪故事,以增添狩猎的神秘,这是为了吓唬不听话的孩子,或是为了挑起年轻猎人的勇气。这是臣最初听到的说法。

臣后来得知,毕竟有极少数猎人,看见过这座海市蜃楼。这极少数猎人中的多数,则由于迷途和在慌不择路中的恐惧,陷入了可怕的幻境,往往在惊惧与绝望中死去。幸存者中,还能记得此番经历的人,他们的说法,令这个荒凉之地,一直笼罩着骇人的氛围。然而,幸存者到头来却难以肯定所看到的,是海市蜃楼,还是一处偶或显现的古城的魅影。所以,臣向皇帝呈上这块砖和这把土,是为了说明这座城的真实,也为了让皇帝相信,臣搜寻到的消息,绝非杜撰。

皇上,请仔细查看,这把土呈罕见的深褐色。这是大火焚烧的痕迹。也就是说,这座城曾被绵延不绝的烈焰烤炙。除非火焰十分酷烈,又掺杂人的骨血,经两三百年雨雪的洗刷,才能令灰烬成为不灭的证物。

从这座城带出这两件东西,险些令臣丧命。臣说服侥幸存活的猎手做臣的向导,委以重金,带臣进入这片邪恶之地。皇帝,臣不能耽误太多时间来描述臣的见闻,简言之,臣进入了一座鬼城,或可称为迷宫。它既真实又像幻觉,若非亲眼目睹,没有人会相信它的存在。皇帝,臣看到的景象,也不能用语言详尽描述,描述它,不仅会让皇帝如坠迷雾,还会将皇帝引入歧途,而臣,则会沉陷入无尽的讲述。

简单地说,叶赫城,它既存在,又不存在。

关于叶赫城的来历,一则流传甚广的传说是,很多年前,在更加遥远的北方,有一支蒙古人的后裔为了寻找水源,跋涉到叶赫城所在的地方。那时,叶赫城尚是荒草丛生的无人区。这支蒙古人的后裔,人称土狐族的族人,在看到一条环绕的河流时,停下脚步。部族中的萨满观察星宿,揣度风水,认出这是尚好之地,可以在此建城,繁衍人口。他们确信,为子孙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这里的确是一块肥沃之地,不仅有清澈的河流,还有肥嫩的牧草。土狐族的这支人马便择水而居,建起一座水边之城。他们的王称这条环绕的河水为叶赫河,并将自己的姓氏改做叶赫那拉。叶赫那拉是“太阳之地”的意思。姓叶赫那拉的人都相信,这是一块天赐之地……

皇上,您留给臣的另一个问题,是摩罗花。臣在寻找叶赫城的同时,也命臣的门生四下打听摩罗花。摩罗花与叶赫城纠结在一起,即便皇上不问,臣也要讲一讲摩罗花。

皇上,臣托广庭带给您一本前明刊刻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成书五十二卷,臣只取其中之一卷呈献皇上。《本草纲目》宫中虽有藏书,但您看到的这本,却是世间孤本。为了找到这本书,臣花费了很大力气,用去了很多银两,并在关键时刻出具皇帝赐予的金牌,才从收藏人手中得来。这本书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书中记载了一种特殊的植物。仅仅由于对这种危险植物的记载,《本草纲目》就可能成为被彻底销毁的禁书。即便是在明朝。显然,书的作者意识到事情的严重,因而只留此孤本,并委托信任之人在身后予以保管。

《本草纲目》虽为大明遗书,此书并未在康熙和乾隆朝大规模的禁书焚书中遭到查禁,只因其内容在于阐述治病救人的药案。此书作者在著书的同时,遍走江流河川,见识了所能见识的植物,并对其药性做了详尽的研究。它是一本享有盛誉的著作,唯独孤本中提到一种叫摩罗花的植物。书中对摩罗花的记载,读来有些不着边际,倒像未经实证,来自道听途说。

不过,若是没有亲自见识或印证过这种植物,作者怎会有勇气留下这道听途说的传言?虽然,作者在行文中屡次提到它的不真实,但作者还是无法拒绝,这传说中的植物的诱惑。作者说,此花的汁液会将人带入幻境。而它对作者的吸引,正是来自这项功效。它能在迷幻中解除手术之痛。作者毕生都在寻找麻醉药剂,因而对此花的传言格外在意。作者也曾费尽心机,寻找这传说中的花,据说历经艰险无果而终。作者记下这种植物,是为后来者留下一丝治病救人的线索。这只是作者的说法。据臣推测,此书作者很有可能见识过这传说中的花。对于在书中是否将这神秘的花公之于众,一直令作者踌躇不定。因为摩罗花虽然可以作为医师的麻醉药剂,可它却是植物中的妖孽。作者很可能读过梵文佛经中对于此花的记录,然而对麻醉药剂探寻的执着,足令作者冒险一探究竟。这宗冒险之举,最终使作者印证了梵文经书里的记载。

此花被称为地狱之花,它的种子,与邪恶的咒语结合时,会引发难以预计的祸端。

出于对未来的顾虑,作者一方面希望他的发现利于世人,同时,又不愿这种植物被邪恶的念头所利用,这就是世上只传此孤本的原因。皇帝,臣从收藏者手中得到它时,曾许下重诺,不用它的秘密作为复仇的法子。

据这唯一一本《本草纲目》记载,摩罗花,闻过它香气的人,如置身于令人乐不思蜀的幻境,以至于完全体验不到肉体的病痛。摩罗花香可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剂,却令人无法分辨真实与虚幻。而它的汁液比花香的药力强数十倍。从这汁液中得到过快感的人,却会因无法忍受醒来后所见之物的丑陋,而自行了断。因而,关于此花的研究又回到了起点。作者转而希望找到抑制摩罗花致害的法子,终至无果。

黑摩罗,是妖邪和不灭的意思。邪恶的人,以诅咒将它的药效发挥到极致,辅助恶咒应验。这是作者最后的注释。作者并未说明黑摩罗与咒语的关系,显然,这超出了药理范围。

皇上,臣看到了摩罗花。在那一片死寂之地,片刻间开满了神秘的花朵,像晚霞般绚烂,像美梦般诱人,像幻觉般蔓延在隐匿的叶赫城,臣不免想到,除非那是天上之国的景象。这景象就是传说中的叶赫城的海市蜃楼。如果你想看到建筑的话,你会看到建筑;如果你想看到财物,你会看到财物;如果你想得到爱,你会得到爱。这也是许多人说它是迷宫的原因。若非时刻牢记使命,想必臣也很难抗拒这繁花似锦的景象。但这仅仅是半个时辰里发生的事,很快,摩罗花就像海水般退潮了,那一片荒废之地上泛起犹如磷火般的微光,这微光一直窜动,延至远方,组成了令人生疑的图形。

皇上,如若您问臣到底看到了什么?请容臣如实禀报,臣看见的并非天国,而是一缕末日的阴云,这阴云隐藏在绚烂的色彩背后,只在它快要消失时才略有显现。臣之所以能看到这遍布旷野的摩罗花不为所动,除了身负重任外,还由于臣已死期不远,臣因而得以感知,阴沉的潮流已经临近,它应和着这片转瞬即逝的景象,潮汐般起伏。当摩罗花褪尽色彩时,皇帝,您的臣子以垂死者的言语,向您传递消息,摩罗花正在深宫蔓延。这里显现的最后景象,臣认出,那正是在颓败中挣扎的紫禁城。时间不仅停止,还在向后倒退——皇帝,臣不能前来面见您复命的原因,不仅因为紫禁城是臣的禁地,还因为,臣已不在人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