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伐明txt > 第64部分(第1页)

第64部分(第1页)

历史上神一魁起兵不久,还能在铁角城开荒种田,刘宣作为一个天命所归的穿越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远见远远超过了神一魁、李自成、高迎祥等农民军起义者。

刘宣之所以没有在陕北割据,是因为陕北连年干旱,这种严酷的旱灾持续到了崇祯八年。加上陕北地方穷困人口稀少,并不是成就霸业、割据一方之地。

而相邻的山西情况就好一些,山西虽然山地众多,但是大同、太原、晋中、临汾几处盆地都比较富庶,人口也比较稠密,既能扩充军队,也能筹集饷银。

刘宣渡河之后,一直思考着这支军队的出路,在他初步的想法中,已经决定在山西南部寻机发展,看能不能占据平阳府一代,然后趁机向关中地区发展。

从清水关到延水关大约六十余里,如果走陆路行军,最少也需要一天半。但是这一次刘宣靠着黄河逆流而上,带着大部分船只走水路而行,虽然逆流行军,但是水路远比陆地快捷,还没用一天时间,他就带领大部分主力来到延水关前。

延水关的守军只有不到千人,面对刘宣的七千大军,根本提不起一点儿抵抗的力气。

刘宣只是试探性的进攻了几次,还没有造成多少伤亡,守卫营寨的官军就已经死伤不少。官军守备见守不住渡口营寨,立刻就抛弃了大队,带着自己的亲兵落荒而逃。

刘宣打下了营寨,马利用手中的渡船,接应对岸的中军老弱,因为人数不少,整整的忙了三天,才将这些老弱妇孺、锅碗瓢盆、坛坛罐罐一起接过了黄河。

等全军过河,刘宣才从李旭升口中得知,延绥总兵吴志勉的探马已经距离延水关不远。李旭升麾下的骑兵探哨,还与延绥的精骑交了几次手,两方都损伤了几名探哨,对于对方的情况也有所了解。

刘宣过了黄河,已经算是脱离了延绥巡抚的管辖,以明代地方文官的尿性,延绥、陕西等地官军肯定不会越境追赶。

哪怕是前线围剿农民军的三边总督杨鹤,也要上奏朝廷,只有得到了朝廷的允许,才可能进入山西追剿刘宣。

以明末官僚办事推诿拖延的毛病,这一来一回的时间,最少也需要两个月,有了这两个月时间,刘宣也能在山西初步打开局面。

从延水关渡口过了黄河,已经距离永和县不远,永和县位于平阳府隰州治下,距离延水关渡口八十余里。城中的户口只有千余户,人口不足五千,县中的壮丁更是只有千余人。

永和县兵微将寡,虽然地处山中,也算是易守难攻,但是面对刘宣麾下的上万大军,还是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现在刘宣面临的最大困难,根本不是永和县两丈高的城墙,而是山西境内连绵不绝的群山。

进入山西之后,到处都是高山峻岭,刘宣麾下的大军行动也越来越艰难,尤其是那些千斤重的佛郎机炮,更是携带起来非常不方便。

尽管刘宣心中非常不情愿,但是带着千斤大炮根本不可能跋山涉水,无奈之下刘宣还是轻装简行,将大部分十几门佛郎机重炮埋入地下,只带着轻便的虎蹲炮继续前进。

虎蹲炮轻者三十多斤,最重者也就百余斤,只要有两个身强体壮的大汉,就能扛着行军,在山路纵横的山西地界,这种轻便的火炮虽然威力不算大,但是无疑非常适合山区作战。

虽然刘宣尽可能减轻负重,但是八十里山路,大军还是磕磕碰碰的走了三天时间。

三日之后,大军终于来到永和县城下,面对紧闭城门,恐慌万状的永和县城,刘宣并没有轻易攻城,而是扎好了营寨养精蓄锐,好好休整一夜,等候第二天清早一举破城。

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

第二章李翰

红日高高悬在空中,烤的大地啪啪作响。从去年冬天之后,黄土高原上长达多半年没有见一滴雨水。因为干旱少雨,气温更加干燥暴烈,无论是人畜,在这种艰难的气候中,都是苟延残窜。

哪怕是刘宣大军度过了黄河,进入比较富庶的山西,情况也没有多少好转。

山西山地多平原少,在山西布政司平阳府隰州永和县城墙下,天启七年考中举人的李翰正躲在城墙下面纳凉,李翰旁边,还横七竖八的坐着十来个半大的孩童。

李翰,字文恭,延安府人士。出身于书香世家的谦良公子,刘宣攻破延安后,溃乱的官兵四处为乱。李翰的全家几乎全部死于乱军之中,只有李翰因为外出访友而侥幸生还。

李翰归家之后,遭遇此等横祸,一时间大病不起。更雪上加霜的是家中的粮食财物也被乱兵抢掠一空,仆人也四处星散而逃。

眼看家无余粮,李翰只能放下心中的高傲,向左邻右舍借粮。可惜现在是大灾之年,百姓家中也没有余粮,更不可能借给李翰,迫于无奈,李翰只能投奔刘宣求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