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伐明努尔哈赤 > 第75部分(第1页)

第75部分(第1页)

尽管藩王在朝堂上逐渐失势,但是在地方上却更加凶狠霸道。他们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兼并土地,几乎无恶不作。而皇帝为了避免被戴一个苛待宗室的帽子,通常对于横行不法的藩王非常宽厚。这样几百年来,更助涨了藩王宗室的嚣张气焰。

河南虽然富庶,但是架不住如此多的藩王敲骨吸髓,加上河南本地的乡绅豪强。河南之地早已经朝不保夕,仿佛干枯多年的柴火,遇上一丁点儿火星,就能将整个河南之地烧成齑粉。

对于这一点儿,杨鹤一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给崇祯皇帝的奏章上,他反复在三的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所以他才没有慌慌张张的调集大兵入晋,给了刘宣在平阳府建立根基的机会。

没想到短短三个月,刘宣在山西更是势大难制,他先后攻破九座城池,整个平阳府北部几乎都被刘宣占为己有。他在山西设立流官,建立起了基层的地方政权,开始拉拢底层的不得志文人,还在平阳府北部征集军队,收取赋税。

面对这种局面,朝廷根本不可能一无所知,在平阳府缙绅三番五次上书之后。崇祯皇帝终于心中惶急,他马上改变了主意,让三边总督杨鹤马上派兵入晋。

杨鹤接过了诏书,送走了传旨的太监缇骑,他进入内堂对自己的幕客说道:“昭臣,刚才皇上已经传旨,让老夫三日之内率军渡河。可惜王承恩刚入宜川,还没有渡河,大军一动,如果惊扰了秃匪,让他们弃城而逃,流窜进入河南,只怕剿灭流贼就遥遥无期了。”

杨鹤的幕宾有七八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处理官场杂物的闲人,真正能够商量大事的只有王洛一人。此人本是杨鹤同乡,字昭臣,大约三十余岁,虽然没有考中功名,但是遇事颇有决断,深受杨鹤爱重。

王洛听了杨鹤这番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杨鹤上奏朝廷的文书,大部分都经过他的润色,他自然知道杨鹤围剿流贼的战略方案,没想到不到两个月,朝廷就朝令夕改,让王洛满是灰心丧气。

但是他身为杨鹤的幕宾,于是勉强安慰杨鹤道:“老大人,流贼进入山西三月,也没有南下富庶的临汾,看起来应该想要割据一方,抗拒天兵了。晚生看来,秃匪此贼,虽然胸有大志,不欲成为四处流窜的流贼,但是此人却是狂妄自大,有些看不清天下大势了。”

“依晚生看来,秃匪凶暴难制,从没有吃过大亏,哪怕老大人兵临城下,秃匪也不会放弃这几个月的成果。他肯定会坚守城池,抗拒朝廷大军。”

杨鹤听了这番话,点了点头说道:“陕北流贼虽众,但是大患只有秃匪一人。可惜只要再等几日,等陕西总兵王承恩渡过黄河进入临汾城,切断秃匪的退路,到时候老夫三面进剿,秃匪就只能成为瓮中之鳖了。”

王洛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道:“老大人说的不错,不过时间上的事情,不如意者十之**,既然朝廷诏书以至,咱们只好马上带兵渡河了。希望秃匪胆子能够雄壮三分,咱们也能省些力气,轻易平定这个凶残狡诈的恶匪。”(未完待续。。)

ps:  首订六十个,均订不足五十,订阅比例也就二十分之一,远远比不上历史文的平均数字。

这样少的订阅,实在是让隐士有些灰心,虽然靠写书不可能养活自己,但是这也太伤士气了。大家有条件的书友,能够订阅就订阅一下吧,今天下午还有一更。

第二十九章支援灵石

三边总督杨鹤接到皇帝圣旨,尽管他对崇祯皇帝朝令夕改、毫无主见心中不满,但是对于皇帝的诏书却并不敢怠慢。况且崇祯皇帝也不是一个好脾气之人,这位少年天子几乎毫无耐心,从他登上帝位这一年来看,此人对待臣子颇为严苛,稍有疏漏就会被皇帝罢官免职。

接到皇帝的诏书,杨鹤连夜召集众将,他不顾将领的疲惫,传达了明日渡河的军令。

杨鹤的麾下,包括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四镇精兵,借调入陕,配合杨鹤围剿流贼的山西总兵张鸿功也给他指挥。这一次杨鹤入晋,名满天下的大同镇总兵满贵也将归属杨鹤节制。

可以说,九边精锐,现在已经大半归属杨鹤指挥。本来崇祯皇帝并不想让杨鹤掌握如此大的权力,但是刘宣进入山西后,声势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同一时期。

就连一同渡河的王嘉胤部,际遇也远远好于另一时空,他们现在活跃在晋中盆地,兵锋已经靠近祁县、太谷、交城三县之地。

这个时期,山西虽然并不算富庶的行省,但是已经远远好于陕北。况且山西晋商遍地,官绅的财产远比陕北富庶,王嘉胤进入山西后,活动在晋中富庶地区,实力扩展的极快,现在他的麾下,青壮已经超过两万,严重威胁到太原地区。

面对这种风雨飘摇的局面,崇祯皇帝只能放权。将兵力击中到一起。尽管他将兵权交给了杨鹤,但是还是派出了宦官曹化淳前来监军。

正是因为曹化淳坐镇军中,杨鹤才不敢怠慢推诿。第二日一大早。他就率领总督府标营,途经吴堡县,一夜行军五十里,当天晚上度过了黄河。

为了防备塞外蒙古人,杨鹤也不可能放弃九边堡墙,他只能在各镇抽调一部分精锐,征集民夫朝着平阳府一路而去。

一过黄河。杨鹤马上发号施令,他传令大同镇满贵抽调精锐,迅速南下太原府进剿王嘉胤。

这一次杨鹤入晋。并不只是为了清剿刘宣。现在王嘉胤声势越来越大,已经号称精兵十万,更是称王建制,让太原府知府一日三惊。就连安居太原府的晋王也连番上疏。希望朝廷剿灭此贼。

王嘉胤虽然位居富庶要紧之地。但是朝廷对他的重视还是远远比不上刘宣。主要因为刘宣打击士绅,分田给百姓的举动更是抓到了士绅阶层的痛脚。

因为杨鹤迟迟不能剿灭刘宣,已经被御史言官三番五次的弹劾。所幸朝廷的首辅韩爌、次辅李标还知道大局,拼命保住了杨鹤,所以现在杨鹤在朝中也面临着极大地压力。

杨鹤入晋,传令满贵带领大同镇精兵南下清剿王嘉胤,让抄刘宣后路的陕西总兵王承恩兵贵神速,迅速从宜川渡河。抽调精锐马上向临汾前进。而杨鹤自己,则带着延绥、山西、宁夏、宁夏四镇精兵沿着官道气势汹汹的朝刘宣杀来。

这一路上。杨鹤从绥德出发,沿着吴堡、永宁州,汾阳、介休行军,半月行军五百余里,终于赶到了冷泉口之外。

就在杨鹤带领大军赶来之前,山西镇张鸿功的前哨骑兵已经靠近了冷泉口。张鸿功的探哨为了打探刘宣的情报,几次从偷渡冷泉口,向刘宣腹地打探军情。

正是因为山西镇夜不收屡次的小动作,让刘宣察觉出了异常,派出了刘勇、赵鲁两部援军进入灵石境内。

刘勇、赵鲁二部进入灵石,虽然因为张虎成与刘勇的冲突没有合兵会师,但是二部进入灵石,毕竟大大加强了灵石县守军的实力,而张虎成也能抽调兵力增援冷泉口,成功封锁了这个兵家要地。

随着杨鹤重兵入晋,山西镇张鸿功麾下的探马越来越轻狂,他们依靠汾水的便利,虽然不能大规模越过冷泉口,却能却总能偷偷摸摸的派遣二三十名骑兵进入灵石县境内。

官军进入灵石县,尽管人数不多,实力较弱,但是还是在灵石县的士绅中引起了极大地轰动。一部分士绅觉得官军天兵以至,流贼将要大祸临头,悍然举起了反叛刘宣的大旗。

尽管刘勇赵鲁二部攻破了小王寨,死死包围了王李寨、韩信岭,让一部分胆小的士绅放弃了反叛的念头,但是仍然有三十余户士绅举起了叛旗。

就在刘宣带兵进入灵石县时,县中已经处处烽火,张虎成的政令不出灵石县城。

刘宣兵进灵石后,马上发现了他对灵石县的困难估计的不足,于是加快了速度调集援兵。短短的一日之后,骑兵三营赵胜部的两个哨,加上田见秀的工兵营就快马加鞭的从霍州出发增援灵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