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寒风,宋金刚带领大军一举攻陷了浍州,威逼虞州、泰州。这几个地方,是河东地区的重要地点,却也没重要到要命的程度。要命的地方名叫蒲坂,今天的永济市,秦、晋、豫三地交汇处,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这个地方应该算是唐朝的地盘,可惜有一位神人的灵魂在此地游荡,占据不走,是一股隐形而又变态的力量。如果裴寂不能保住河东,此地再打不下来,唐朝一半的领土就彻底完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王行本,尧君素的部将。他回到河东杀了闹哗变的将领,后据蒲坂。独孤怀恩到现在还没把蒲坂打下来,都快一年了。宋金刚攻陷浍州后,王行本表示愿意加入刘武周。这样一来,蒲坂、浍州等地相当于全部失陷。当年唐朝就是从这片土地打过来的,却被人一口吞掉了,跟让人掘了祖坟没啥两样。
作为一名优秀的河东特派大臣,裴寂认为:一定要将虞州、泰州的百姓保护好,不能给对方留下任何的机会。于是,他做出了他军事生涯中的第二个重大决定:
将所有百姓统统收纳在城内,聚集一处。将所有屯粮全部烧毁,不给刘武周留吃的。
裴寂认为坚壁清野是对付刘武周侵略的最好办法,执行起来也最快,不会出任何纰漏。的确,粮食烧了,家不能回,攻下城池也没吃的,宋金刚就是再傻也不会费劲打这样一座城池的。可惜,这是裴寂的判断,人家宋金刚可不这么想。没粮食吃的城池,依旧还是军事要地。
裴寂的做法惹怒了民众,为了反对裴寂烧粮,他们纷纷起义。夏县巨贼吕崇茂就是起义军中最为强盛的一支。他看准了时事,率众投靠刘武周。于是,气急败坏的裴寂先生做出了他军事生涯中第三个重大决定:
先打吕崇茂。
错了第一次,再错第二次,现在是第三次。
裴寂领着大军开向夏县。效果很明显,几个时辰后,唐朝大军被夏县叛贼所破,情况十分狼狈。至于为啥这么多唐军会被一帮乱贼打败,你就需要问问裴寂了,具体战略我也不知道,不过应该全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主意。裴寂十分困窘,向李渊呼救。
旋即,李渊派出了四员大将援助裴寂。
这四员大将是:永安王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负责跟王行本干仗的独孤怀恩来了,李孝基也来了,大家都来了。裴寂有了这几位大将的帮助,相信不久便会把夏县攻下来。李渊知道,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一个小小的夏县,而是整个黄河以东地区。刘武周军势太过旺盛,实力浑厚,唐军不能跟刘武周硬拼。那么,河东怎么办?
要,还是不要?
这是个问题。
于是,长安城的百官进行了一次讨论。
刘武周和王行本攻势太猛,如果硬打,根本不可能取胜。多数官员认为刘武周的实力和唐朝差距不大,而占据的位置又十分有利,是否要过河赶走他们,应当慎重考虑。李渊也陷入了深思,元吉太原大败,裴监也没能保住介休,宋金刚新破浍州,王行本占据蒲坂,整体来说,没有一件事是对唐朝有利的。
打,要耗费不计其数的精力,不打,便会失去黄河东边的许多地区。现在的情况是,刘武周的实力,确实能冲过黄河,威胁长安,除非调集所有兵力对付,否则难以成功。有的同学就嘟囔,兵力不够,那就调集呗。
问:你以为萧铣、窦建德还有王世充都是白痴吗?
经过慎重考虑,终于,李渊下达了这样一份手敕(音:赤):
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
百官表示同意,无可奈何的同意。李世民不同意,在他心里,河东之所以不能打胜仗,完全是某些人领导能力不行。其实刘武周没那么可怕!
对于干啥啥不行,说啥啥不中的裴寂,李世民似乎也不想横加指责。他对李渊说:“太原是王业的开始,国家的根基;河东物产丰饶,是国家的钱库,如果就这么轻易放弃了,儿臣心有不甘。”李渊问:“你要如何?”李世民说:“要兵。”李渊问:“多少?”李世民伸出三根手指,说:“三万即可。给我三万精兵,我必当剿灭刘武周,恢复汾、晋之地,大唐兴盛,指日可待!”